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继军专利>正文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学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0831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学步车,属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学步车包括包括框形架、扶手、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框形架的底部前端装有前行走轮,前行走轮内侧的框形架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前刹车件,前刹车件与前行走轮接触连接;框形架的底部后端装有后行走轮,后行走轮内侧的框形架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后刹车件,后刹车件与后行走轮接触连接。该学步车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过程,解决了现有开放式的U型联体架使用过程中存有安全性差的问题,致使康复训练者时常出现摔倒的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特别适用于偏瘫患者下肢康复训练步车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学步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学步车,属辅助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由于众多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栓塞、脑梗塞患者治疗后留有后遗症甚至瘫痪,给患者及护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辛劳。现代医学证明,偏瘫康复治疗主要是利用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通过运动训练使患者出现相应的反应,改善肌肉的张力,从而建立神经系统性新的组合关系。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较好的挖掘损伤部位的修复潜力,促使神经末梢突触再生。现有的用于康复锻炼行走的器械主要以固定的V型联体架为主,该种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在护理人员陪护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同时由于I型联体架为开放式,使用过程中存有安全性差的问题,时常出现康复训练者摔倒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可有效防止康复训练者摔倒的下肢康复训练学步车。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学步车,包括框形架、扶手、前行走轮和后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框形架一侧设置有活动门;框形架的前端顶部两侧对称焊装有扶手,框形架的底部前端装有前行走轮,前行走轮内侧的框形架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前刹车件,前刹车件与前行走轮接触连接;框形架的底部后端装有后行走轮,后行走轮内侧的框形架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后刹车件,后刹车件与后行走轮接触连接。 所述的前刹车件由前刹车杆、前刹车块、连接件、连接杆和前刹车防护板构成,前刹车防护板活动安装在扶手上,前刹车杆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前行走轮内侧的框形架1上,前刹车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前刹车块,前刹车杆的中间部位焊装有连接件;前刹车防护板的底部固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件活动连接,前刹车件通过前刹车块与前行走轮接触连接。 所述的前刹车防护板与框形架之间的扶手上设置有支撑弹簧。 所述的前刹车防护板上设置有凹缺。 所述的后刹车件由后刹车杆、后刹车块、连接耳、后刹车坐板和刹车连接杆构成;后刹车坐板活动安装在框形架的支撑杆上;后刹车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后刹车块,后刹车杆的中间部位焊装有连接耳;后刹车坐板底部固装有刹车连接杆,刹车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耳活动连接;后刹车件通过后刹车块与后行走轮接触连接。 所述的后刹车坐板下方的框形架上设置有缓冲弹簧。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该下肢康复训练学步车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过程,通过前刹车防护板和后刹车坐板可对该学步车有效制动,从而可避免康复训练者摔倒的问题;解决了现有开放式的V型联体架使用过程中存有安全性差的问题,致使康复训练者时常出现摔倒的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特别适用于偏瘫患者下肢康复训练步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形架,2、扶手,3、前行走轮,4、后行走轮,5、活动门,6、前刹车杆,7、前刹车块,8、连接件,9、前刹车防护板,10、连接杆,11、支撑弹簧,12、后刹车杆,13、后刹车块,14、后刹车坐板,15、缓冲弹簧,16、刹车连接杆,17、凹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下肢康复训练学步车包括框形架1、扶手2、前行走轮3和后行走轮4。框形架1一侧通过铰链设置有活动门5 ;框形架1的前端顶部两侧对称焊装有扶手2,框形架1的底部前端装有前行走轮3,前行走轮3内侧的框形架1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前刹车件。 前刹车件由前刹车杆6、前刹车块7、连接件8、连接杆10和前刹车防护板9构成。前刹车防护板9活动安装在扶手2上,前行走轮3内侧的框形架1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前刹车杆6,前刹车杆6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前刹车块7,前刹车杆6的中间部位焊装有连接件8 ;前刹车防护板9的底部固装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一端与连接件8活动连接,前刹车件通过前刹车块7与前行走轮3接触连接。前刹车防护板9与框形架1之间的扶手上设置有支撑弹簧11。前刹车防护板9上设置有凹缺17,以保证康复训练者与前刹车防护板9之间的紧密贴合。 框形架1的底部后端装有后行走轮4,后行走轮4内侧的框形架1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后刹车件。 后刹车件由后刹车杆12、后刹车块13、连接耳、后刹车坐板14和刹车连接杆16构成;后刹车坐板14活动安装在框形架1的支撑杆上;后行走轮4内侧的框形架1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后刹车杆12 ;后刹车杆1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后刹车块13,后刹车杆12的中间部位焊装有连接耳;后刹车坐板14底部固装有刹车连接杆16,刹车连接杆16的一端与连接耳活动连接;后刹车件通过后刹车块13与后行走轮4接触连接。后刹车坐板14下方的框形架1上设置有缓冲弹簧15。 该下肢康复训练学步车使用时,康复训练者由活动门5进入至框形架1内,并通过插销将活动门5关闭即可通过扶手2推着该学步车进行下肢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过程中,如果康复训练者出现意外,发生身体向前倾倒的情况,康复训练者身体必定对前刹车防护板9形成前压的态势,此时前刹车防护板9在康复训练者身体重量作用下,沿扶手2下行并带动连接杆10下行,从而带动前刹车杆6顺时针转动,进而使前刹车块7与前行走轮3接触达到制动的目的,由此达到防止康复训练者前倾摔倒的目的。康复训练者恢复站立后;作用于前刹车防护板9的压力消失,在支撑弹簧11的作用下,前刹车防护板9上升归位,同时带动连接杆10上行并带动前刹车杆6反时针转动,进而使前刹车块7与前行走轮3分离,此时康复训练者即可通过扶手2推着该学步车继续进行下肢康复训练。 该下肢康复训练学步车的前刹车防护板9与后刹车坐板14之间的间距为50—60(3%以正好容纳康复训练者为宜。如果康复训练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意外,发生身体向后倾倒的情况,康复训练者身体必定形成下坐并坐在后刹车坐板14,此时后刹车坐板14在康复训练者身体重量作用下,沿框形架1的支撑杆下行并带动刹车连接杆16下行,从而带动后刹车杆12反时针转动,进而使后刹车块13与后行走轮4接触达到制动的目的,由此达到防止康复训练者后倾摔倒的目的。康复训练者下坐过程中,缓冲弹簧15可起一个缓冲作用,避免康复训练者臀部与后刹车坐板14硬性接触。康复训练者身体恢复站立后;作用于后刹车坐板14的压力消失,在缓冲弹簧15的作用下,后刹车坐板14上升归位,同时带动刹车连接杆16上行并带动后刹车杆12顺时针转动,进而使后刹车块13与后行走轮4分离,此时康复训练者即可通过扶手2推着该学步车继续进行下肢康复训练。该偏瘫患者下肢康复训练学步车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解决了现有开放式的I型联体架使用过程中存有安全性差的问题,致使康复训练者时常出现摔倒的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特别适用于偏瘫患者下肢康复训练步车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学步车,包括框形架(1)、扶手(2)、前行走轮(3)和后行走轮(4),其特征在于:框形架(1)一侧设置有活动门(5);框形架(1)的前端顶部两侧对称焊装有扶手(2),框形架(1)的底部前端装有前行走轮(3),前行走轮(3)内侧的框形架(1)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前刹车件,前刹车件与前行走轮(3)接触连接;框形架(1)的底部后端装有后行走轮(4),后行走轮(4)内侧的框形架(1)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后刹车件,后刹车件与后行走轮(4)接触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学步车,包括框形架(I)、扶手(2)、前行走轮(3)和后行走轮(4),其特征在于:框形架(I) 一侧设置有活动门(5);框形架(I)的前端顶部两侧对称焊装有扶手(2),框形架(I)的底部前端装有前行走轮(3),前行走轮(3)内侧的框形架(I)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前刹车件,前刹车件与前行走轮(3)接触连接;框形架(I)的底部后端装有后行走轮(4),后行走轮(4)内侧的框形架(I)上通过轴承座安装有后刹车件,后刹车件与后行走轮(4)接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康复训练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刹车件由前刹车杆(6 )、前刹车块(7 )、连接件(8 )、连接杆(10 )和前刹车防护板(9 )构成,前刹车防护板(9)活动安装在扶手(2)上,前刹车杆(6)通过轴承座安装在前行走轮(3)内侧的框形架(I)上,前刹车杆(6 )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前刹车块(7 ),前刹车杆(6 )的中间部位焊装有连接件(8);前刹车防护板(9)的底部固装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一端与连接件(8)活动连接,前刹车件通过前前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继军张晓颖刘姗娟
申请(专利权)人:董继军张晓颖刘姗娟彭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