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0713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包括一池体、连接在所述池体上的进水管、出水管、一加氯间以及与池体相邻设置的回用水泵站区,池体包括进水切换井、接触反应区和出水区,待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进水切换井,依次流经接触反应区和出水区,并通过出水管流出池体,加氯间设置于接触反应区的上方,在回用水泵站区内设置有厂区回用水稳压泵组和加氯间水射器供水泵,厂区回用水稳压泵组与厂区回用水管道连通,加氯间水射器供水泵与加氯间管道连通。上述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池形布置紧凑,节地效果明显,能够大幅降低投资成本,方便运行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愈来愈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很多城市土地供应短缺,针对污水厂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用地供应更显紧张。另一方面,随着城镇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污水厂采用的处理流程也更为复杂,所需构筑物单体更多,导致污水处理厂占地更大。污水厂用地矛盾的凸显,客观上要求污水处理厂应具备集约化的特性,尤其应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常,污水处理厂内的加氯接触池、加氯间、出水提升泵房、出水计量构筑物、回用水泵房等均以构筑物单体形式出现,并且各单体在流程上相互关系密切,彼此不存在功能上相互影响的问题。一般而言,污水处理厂设计时常将上述各单体独立布置,并通过道路或者管路将各单体相互连接,各单体独立布置会使得整个污水处理厂的占地面积过大。 在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减小污水处理厂的占地面积已经成为水处理领域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以解决现有污水处理厂中多个构筑物单体独立布置导致的整个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通过将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构筑物集成在一座构筑物单体内,形成一种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从而实现减少整个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包括一池体、连接在所述池体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还包括:一加氯间以及与所述池体相邻设置的回用水泵站区,所述池体包括进水切换井、接触反应区和出水区,待处理的污水通过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进水切换井,依次流经接触反应区和出水区,并通过出水管流出所述池体,所述加氯间设置于所述接触反应区的上方,在所述回用水泵站区内设置有厂区回用水稳压泵组和加氯间水射器供水泵,所述厂区回用水稳压泵组与厂区回用水管道连通,所述加氯间水射器供水泵与所述加氯间管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还包括一双层箱涵,所述双层箱涵包括第一箱涵和第二箱涵,所述进水切换井上设置有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所述第一箱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闸门连通,所述第二箱涵的一端与所述接触反应区连通,所述第一箱涵的另一端与一前端处理单元的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箱涵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端处理单元的出水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前端处理单元为滤池。 可选的,所述接触反应区包括多个首尾连接的廊道。 可选的,在所述出水区设置有第一出水堰和拍门,所述第一出水堰通过所述拍门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还包括一出水渠、第三闸门和第四闸门,所述出水渠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闸门与所述进水切换井连通,所述出水渠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水堰连通,所述第四闸门设置于所述第二箱涵的一端与所述接触反应区之间的所述进水切换井上。 可选的,所述出水区还设置有出水提升泵组、高位井和第二出水堰,所述高位井通过所述出水提升泵组与所述出水区内的水体连通,所述高位井通过第二出水堰与所述出水管连通,并且所述拍门与所述出水管之间设置第五闸门。 可选的,所述出水管上还设置有电磁流量计。 可选的,所述进水管与一更前端处理单元连通。 可选的,所述更前端处理单元为混凝沉淀池。 采用本技术的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将加氯接触池、加氯间、出水提升泵房和回用水泵房等单体构筑物有机的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多个单体构筑物而言,省略各单体构筑物之间的道路或者管路,布置紧凑,有效节约了占地面积,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同时,将多种功能的构筑物集约在一起,更加方便运行管理。 2、通过双层箱涵、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的协同作业,可以方便的将进水管的进水在前端处理单元和更前端处理单元的出水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实现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的进水对前端处理单元的连接与超越,充分照顾到了多种运行工况的的切换要求,提高了运行管理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3、通过出水渠、第一闸门、第三闸门和第四闸门的协同作业,可以方便的完成对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的超越切换,在需要对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进行检修保养的时候,可以使用该切换功能,使得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处于检修状态,而并不影响水处理的整个过程,进一步提高了运行管理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4、通过第一出水堰、出水提升泵组、高位井、第二出水堰和第五闸门的配合作业,可以实现自流出水与提升出水的切换:当能够自流出水时,采用由第一出水堰、拍门以及出水管连接形成的出水路径;当外部水位较高,无法完成自流出水时,可以采用由出水提升泵组、高位井、第二出水堰、第五闸门和出水管连接形成的出水路径,切换方便,适用性更加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的顶层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的下层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1和图2沿1-1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下面结合图1至图3详细说明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 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100,包括一池体1、连接在池体I上的进水管2、出水管3、加氯间4以及与池体I相邻设置的回用水泵站区5,池体I包括进水切换井6、接触反应区7和出水区8,待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进水切换井6,依次流经接触反应区7和出去水区8,并通过出水管3流出池体1,加氯间4设置于接触反应区7的上方,在回用水泵站区5内设置有厂区回用水稳压泵组9和加氯间水射器供水泵10,厂区回用水稳压泵组9与厂区回用水管道连通,用于将出水区8内的水泵送到厂区回用水管道内,加氯间水射器供水泵10与加氯间4管道连通。 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100将池体1、加氯间4和回用水泵站区5都集成在一起,减少了它们各自独立分开时相互之间空间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厂区回用水稳压泵组9直接与厂区回用水管道连通,当厂区内需要用水时,可以通过厂区回用水稳压泵组9直接将出水区的水泵送进入厂区回用水管道内,加氯间水射器供水泵10与池体I相邻设置,并与加氯间4管道连通,以此将加氯间4设置在接触反应区7的上方,节约了加氯间4的土地占用面积,进一步节约了占地面积。可见,通过对各个功能区的合理设置,在减少占用土地面积的同时,并未影响整个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的整体功能。 进一步的,为了适应多种运行工况的切换要求,满足对于前端处理单元的超越切换,可以再架设双层箱涵11,双层箱涵11包括第一箱涵和第二箱涵,同时在进水切换井6上设置有第一闸门12和第二闸门13,第一箱涵的一端与第一闸门12连通,第二箱涵的一端与接触反应区7连通,第一箱涵的另一端与一前端处理单元的进水管连通,第二箱涵的另一端与前端处理单元(图中未示出)的出水管连通,而进水管2则与更前端处理单元(图中未示出)连通。当进水管2的进水需要流经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包括一池体、连接在所述池体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加氯间以及与所述池体相邻设置的回用水泵站区,所述池体包括进水切换井、接触反应区和出水区,待处理的污水通过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进水切换井,依次流经接触反应区和出水区,并通过出水管流出所述池体,所述加氯间设置于所述接触反应区的上方,在所述回用水泵站区内设置有厂区回用水稳压泵组和加氯间水射器供水泵,所述厂区回用水稳压泵组与厂区回用水管道连通,所述加氯间水射器供水泵与所述加氯间管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包括一池体、连接在所述池体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加氯间以及与所述池体相邻设置的回用水泵站区,所述池体包括进水切换井、接触反应区和出水区,待处理的污水通过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进水切换井,依次流经接触反应区和出水区,并通过出水管流出所述池体,所述加氯间设置于所述接触反应区的上方,在所述回用水泵站区内设置有厂区回用水稳压泵组和加氯间水射器供水泵,所述厂区回用水稳压泵组与厂区回用水管道连通,所述加氯间水射器供水泵与所述加氯间管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双层箱涵,所述双层箱涵包括第一箱涵和第二箱涵,所述进水切换井上设置有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所述第一箱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闸门连通,所述第二箱涵的一端与所述接触反应区连通,所述第一箱涵的另一端与一前端处理单元的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箱涵的另一端与所述前端处理单元的出水管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处理单元为滤池。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集约化加氯接触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建英赵国志贺骏杨姝君郭葵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