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缓冲滑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0509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5 1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缓冲滑轮系统,提供一种双向缓冲滑轮机构,可同时适用于较宽和较窄的门或窗,适用性较强,且整体结构更加简约,性能更稳定。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一阻尼缓冲器、一静音导轨、一静音滑轮组和二缓冲挡件(第一缓冲挡件和第二缓冲挡件);静音滑轮组固接于阻尼缓冲器一端,第一缓冲挡件和第二缓冲挡件分别固定于静音导轨两端,阻尼缓冲器可在两缓冲挡件之间往复运动;阻尼缓冲器中部嵌设一个阻尼杆固定座,其内嵌固一支单向阻尼杆,对称设有二个滑动块枢接于阻尼杆固定座和阻尼杆两端,两滑动块之间还设有一拉伸弹簧作为缓冲驱动部件;两滑动块上分别设有内凸榫和外凸榫可确保做功行程中与相应缓冲挡件完全扣住并防止脱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缓冲滑轮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五金配件领域,尤其涉及缓冲滑轮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常用的都是单向单支阻尼杆结构的阻尼滑轮,即将单支阻尼杆与一个滑轮组直接组合起来实现单向缓冲功能,采用前述滑轮如要实现门或窗的双向缓冲启闭功能,需要在一扇门或窗上左右两端各装一组阻尼滑轮,才能够起到双向缓冲作用,这样的阻尼滑轮因受阻尼杆做功行程的限制,需要考虑两侧分别安装阻尼杆的做功行程,对门或窗的宽度的适应性较差,而且采用两组阻尼滑轮也会增加成本,浪费资源。CN202170702U公开了一种横移门双向缓冲装置,设有由一支阻尼组件和一弹性组件作为做功部件的复位机构,籍由该复位机构,可在接近门框或所指定的位置处产生一反向的推力来实现双向缓冲。该复位机构的做功部件卡在一容置槽内,两端各设有一卡扣槽以卡入卡块进行限位,由于该卡扣槽是直槽,卡块扣入时会产生碰撞发出噪音,而且卡块退出时也容易发生卡死现象;此外,由于其卡扣体上的前凸块比后凸块低,在对复位机构“上弦”时,会因为扣合不到而脱钩,无法“上弦”,从而使复位机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向缓冲滑轮机构,可同时适用于较宽和较窄的门或窗,适用性较强,且整体结构更加简约,性能更稳定。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一阻尼缓冲器、一静音导轨、一静音滑轮组和二缓冲挡件(第一缓冲挡件和第二缓冲挡件);静音滑轮组固接于阻尼缓冲器一端,第一缓冲挡件和第二缓冲挡件分别固定于静音导轨两端,阻尼缓冲器可在两缓冲挡件之间往复运动;阻尼缓冲器设有前壳体和后壳体,在前壳体内侧两端设有第一前导向槽和第二前导向槽,第一前导向槽和第二前导向槽外端部对应设有弧形的第一前定位槽和第二前定位槽,在后壳体内侧两端设有第一后导向槽和第二后导向槽,第一后导向槽和第二后导向槽外端部对应设有弧形的第一后定位槽和第二后定位槽;阻尼缓冲器中部嵌设一个阻尼杆固定座,其内嵌固一支单向阻尼杆,在阻尼杆端部嵌固第一连接头、第一连接头端部设第一横轴,在阻尼杆固定座端部设第二连接头,第二连接头端部设第二横轴;对称设有二个滑动块(第一滑动块、第二滑动块),在第一滑动块内端中部设有第一枢接槽,第一枢接槽下侧设第一弹簧卡槽、上侧设第一内卡块,第一内卡块上端部设有第一内凸榫,第一滑动块上侧还设有第一弹片,第一弹片上端部设有第一外凸榫,第一滑动块中部设有第一导向柱和第一定位柱;在第二滑动块上设有与第一滑动块各部分相应对称的第二枢接槽、第二弹簧卡槽、第二内卡块及第二内凸榫、第二弹片及第二外凸榫、第二导向柱和第二定位柱;第一枢接槽与第一横轴枢接,第二枢接槽与第二横轴枢接,一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卡入第一弹簧卡槽和第二弹簧卡槽内作为缓冲驱动部件,第一导向柱和第一定位柱可在第一前导向槽和第二前导向槽内滑动,第一内卡块和第一弹片凸出于壳体且第一内凸榫和第一外凸榫卡于壳体上侧,滑轮组从静音导轨中间向第一缓冲挡件端滑动时,第一挡块压过第一弹片后与第一内凸榫抵触卡入第一内凸榫和第一外凸榫之间,开始对滑轮组起缓冲作用,直到第一滑动块滑动到壳体中部,当滑轮组从第一缓冲挡件端向中间滑动时,第一挡块抵压第一外凸榫将第一滑动块向第一缓冲挡件端推动,直到第一定位柱滑入第一前定位槽和第一后定位槽内,将滑动块定位于第一缓冲挡件端完成“上弦”,上弦后,第一弹片上的第一外凸榫脱离第一挡块,在滑轮组继续向第二缓冲挡件端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内凸榫远离第一挡块,第一缓冲挡件端的缓冲和“上弦”做功循环结束,滑轮组滑向第二缓冲挡件端开始与第一缓冲挡件端相似的第二轮的缓冲和“上弦”做功循环:滑轮组从静音导轨中间向第二缓冲挡件端滑动时,第二挡块压过第二弹片后与第二内凸榫抵触卡入第二内凸榫和第二外凸榫之间,开始对滑轮组起缓冲作用,直到第二滑动块滑动到壳体中部,当滑轮组从第二缓冲挡件端向中间滑动时,第二挡块抵压第二外凸榫将第二滑动块向第二缓冲挡件端推动,直到第二定位柱滑入第二前定位槽和第二后定位槽内,将滑动块定位于第二缓冲挡件端完成“上弦”,上弦后,第二弹片上的第二外凸榫脱离第二挡块,在滑轮组继续向第一缓冲挡件端滑动的过程中,第二内凸榫远离第二挡块,第二缓冲挡件端的缓冲和“上弦”做功循环结束。本专利技术两端的做功循环交替进行,独立动作,因此,可以将两个两缓冲挡件之间的距离设置到壳体长度的一半到无限长的任意长度以适应相应的门(或窗)的宽度,提高产品的适用性;本专利技术在第一内卡块上设置的第一内凸榫、在第二内卡块上设置的第二内凸榫、在第一弹片上设置的第一外凸椎、在第二弹片上设置的第二外凸椎,可确保做功行程中与相应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完全扣住,还能有效的防止相应的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脱钩,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更加稳定。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配状态立体示意图(其中导轨剖开一半);图2是本专利技术阻尼缓冲器分解状态立体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阻尼缓冲器前壳体内侧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端缓冲做功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端上弦做功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端缓冲和上弦做功示意图;图中标号所示为:1阻尼缓冲器:11前壳体,111第一前导向槽、112第二前导向槽、113第一前定位槽、114第二前定位槽;12后壳体,121第一后导向槽、122第二后导向槽、123第一后定位槽、124第二后定位槽;13阻尼杆固定座,131第二连接头,1311第二横轴;14阻尼杆,141第一连接头,1411第一横轴;15第一滑动块,151第一枢接槽、152第一弹簧卡槽、153第一内卡块,1531第一内凸榫,154第一弹片,1541第一外凸榫,155第一导向柱、156第一定位柱;16第二滑动块,161第二枢接槽、162第二弹簧卡槽、163第二内卡块,1631第二内凸榫,164第二弹片,1641第二外凸榫,165第二导向柱、166第二定位柱;17拉伸弹簧;2静音导轨;3静音滑轮组;4第一缓冲挡件,41第一挡块;5第二缓冲挡件,51第二挡块。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可通通如下方式实施: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设一阻尼缓冲器1、一静音导轨2、一静音滑轮组3和二缓冲挡件(第一缓冲挡件4和第二缓冲挡件5);静音滑轮组3固接于阻尼缓冲器1一端,第一缓冲挡件4和第二缓冲挡件5分别固定于静音导轨2两端,阻尼缓冲器1可在第一缓冲挡件4和第二缓冲挡件5之间往复运动。如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阻尼缓冲器1设有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在前壳体11内侧两端设有第一前导向槽111和第二前导向槽112,第一前导向槽111外端部对应设有弧形的第一前定位槽113,第二前导向槽112外端部对应设有弧形的第二前定位槽114,在后壳体12内侧两端设有第一后导向槽121和第二后导向槽122,第一后导向槽121外端部对应设有弧形的第一后定位槽123,第二后导向槽122外端部对应设有弧形的第二后定位槽124;阻尼缓冲器1中部嵌设一个阻尼杆固定座13,其内嵌固一支单向阻尼杆14,在阻尼杆14端部嵌固第一连接头141、第一连接头141端部设第一横轴1411,在阻尼杆固定座13端部设第二连接头131,第二连接头131端部设第二横轴1311;对称设有二个滑动块(第一滑动块15、第二滑动块16),在第一滑动块15内端中部设有第一枢接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向缓冲滑轮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缓冲滑轮机构,包括一阻尼缓冲器、一静音导轨、一静音滑轮组、第一缓冲挡件和第二缓冲挡件;静音滑轮组固接于阻尼缓冲器一端,第一缓冲挡件和第二缓冲挡件分别固定于静音导轨两端,阻尼缓冲器可在两缓冲挡件之间往复运动;其特征是:所述阻尼缓冲器设有前壳体和后壳体,在前壳体内侧两端设有第一前导向槽和第二前导向槽,第一前导向槽和第二前导向槽外端部对应设有弧形的第一前定位槽和第二前定位槽,在后壳体内侧两端设有第一后导向槽和第二后导向槽,第一后导向槽和第二后导向槽外端部对应设有弧形的第一后定位槽和第二后定位槽;所述阻尼缓冲器中部嵌设一个阻尼杆固定座,其内嵌固一支单向阻尼杆,在阻尼杆端部嵌固第一连接头、第一连接头端部设第一横轴,在阻尼杆固定座端部设第二连接头,第二连接头端部设第二横轴;所述阻尼缓冲器内对称设有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在第一滑动块内端中部设有第一枢接槽,第一枢接槽下侧设第一弹簧卡槽、上侧设第一内卡块,第一内卡块上端部设有第一内凸榫,第一滑动块上侧还设有第一弹片,第一弹片上端部设有第一外凸榫,第一滑动块中部设有第一导向柱和第一定位柱;在第二滑动块上设有与第一滑动块各部分相应对称的第二枢接槽、第二弹簧卡槽、第二内卡块及第二内凸榫、第二弹片及第二外凸榫、第二导向柱和第二定位柱;第一枢接槽与第一横轴枢接,第二枢接槽与第二横轴枢接;一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卡入第一弹簧卡槽和第二弹簧卡槽内作为缓冲驱动部件;第一导向柱和第一定位柱可在第一前导向槽和第一后导向槽内滑动,第一内卡块和第一弹片凸出于壳体且第一内凸榫和第一外凸榫卡于壳体上侧;第二导向柱和第二定位柱可在第二前导向槽和第二后导向槽内滑动,第二内卡块和第二弹片凸出于壳体且第二内凸榫和第二外凸榫卡于壳体上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缓冲滑轮机构,包括一阻尼缓冲器、一静音导轨、一静音滑轮组、第一缓冲挡件和第二缓冲挡件;静音滑轮组固接于阻尼缓冲器一端,第一缓冲挡件和第二缓冲挡件分别固定于静音导轨两端,阻尼缓冲器可在两缓冲挡件之间往复运动;其特征是:所述阻尼缓冲器设有前壳体和后壳体,在前壳体内侧两端设有第一前导向槽和第二前导向槽,第一前导向槽和第二前导向槽外端部对应设有弧形的第一前定位槽和第二前定位槽,在后壳体内侧两端设有第一后导向槽和第二后导向槽,第一后导向槽和第二后导向槽外端部对应设有弧形的第一后定位槽和第二后定位槽;所述阻尼缓冲器中部嵌设一个阻尼杆固定座,其内嵌固一支单向阻尼杆,在阻尼杆端部嵌固第一连接头、第一连接头端部设第一横轴,在阻尼杆固定座端部设第二连接头,第二连接头端部设第二横轴;所述阻尼缓冲器内对称设有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在第一滑动块内端中部设有第一枢接槽,第一枢接槽下侧设第一弹簧卡槽、上侧设第一内卡块,第一内卡块上端部设有第一内凸榫,第一滑动块上侧还设有第一弹片,第一弹片上端部设有第一外凸榫,第一滑动块中部设有第一导向柱和第一定位柱;在第二滑动块上设有与第一滑动块各部分相应对称的第二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力管红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名门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