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膝关节肝肾两虚型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93563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1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肝肾两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配方及质量配比如下:独活:五加皮:地龙:当归:艾叶:透骨草:川芎:元胡:姜黄:川断=3:4:3:3:3:3:3:6:4:3。该中药组合物以君臣佐使组方,运用传统中医穴位疗法和现代药学透皮吸收理论,把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粉碎成粉末,加黄酒调匀成糊状,敷于人体双侧鹤顶、内外膝眼穴。通过刺激穴位,经络传导,疏通经络,活血祛瘀,使筋脉气血通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给药方法方便,药效持久,不良反应少,观察患者100例,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20~70岁,平均45.7岁;病程5天~20年,平均11.3个月。痊愈及显效率17.0%,有效率为73.0%,总有效率90%,是一种治疗肝肾两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疗膝关节肝肾两虚型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的说是一种治疗肝肾两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老年性膝关节炎。它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它的主要改变是膝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主要表现是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活,X线表现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骨小梁断裂,有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有唇样增生。后期骨端变形,关节面凹凸不平。关节内软骨剥落,骨质碎裂进入关节,形成关节内游离体。 临床上以中老年发病最常见,女性多于男性。病理特点为局灶性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软骨下骨质变密(硬化),边缘性骨软骨骨赘形成和关节畸形。 现代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是由于关节软骨变性和关节遭受慢性损伤而致,肥胖和遗传因素等也有一定的影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继发性者是由于膝部外伤、劳损、慢性炎症,以及膝内、外翻畸形等所致,如股骨髁或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或脱位、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髌骨软化症等,多发生于青壮年。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充盈则筋劲强,关节滑利。在中年以年,肝肾逐渐亏虚,肾气不足,筋骨失其所养,筋软骨萎,或兼遭风寒湿邪内侵,易发本病。若膝部外伤、劳损,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受阻,致使筋骨失养而发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两虚):痹症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少津,脉沉细弱细数。 目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而前者在临床上最常用,且病人最易接受,非手术疗法可分为理疗、激光照射、针刺疗法、辅助工具、注射疗法、药物等方式。中药外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常以补肝肾,强筋壮骨,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为法。中药外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内治法的辨证论治的原则是相同的,疗效也较为确切(参考文献,阳旭升,靳嘉昌,靳荷中药外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中医正骨》,2010年2月第22卷第2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丰富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药药物,同时,也为了临床上治疗本病更有针对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肝肾两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所述的外用中药组合物选用中药穴位贴敷,通过经络传导,调理气血,祛风除湿,使经络疏通,筋有所养,骨有所生,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治疗肝肾两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配方成分及质量配比如下:独活3g,五加皮4g,地龙3g,当归3g,艾叶3g,透骨草3g,川弯3g,元胡6g,姜黄4g,川断3g。 独活,性味辛、苦,微温。归肝、肾、膀胱经。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药性论》:治中诸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肌苦痒,手足挛痛,劳损,主风毒齿痛。李杲: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头项难伸。《本草正》: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 五加皮,性味:辛,温。归肝,肾经。主治: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腰痛,阳痿,脚弱,小儿行迟,水肿,脚气,疮疽肿毒,跌打劳伤。《药性论》:〃能破逐恶风血,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软脚,臀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湿内不足,主虚羸,小儿三岁不能行。〃《日华子本草》:〃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纲目)):〃治风湿痿痹,壮筋骨。 地龙,性味: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功用:清热,镇痉,利尿,解毒。主治: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通行经络:可用治热痹节肿赤痛;适当配伍也可治寒痹;配伍益气行血药常用于气虚血瘀,经络不利,偏瘫失语者。 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是补血活血、风湿痹痛、跌扑损伤。《注解伤寒论》记载:“通脉”。同时,现代研究记载当归煎剂耳血管灌注流可使家兔子血管舒张,水提醇沉液静注可使麻醉犬动脉压下降,冠脉、脑动脉和股动脉阻力下降,血流量增加。 艾叶,性味苦辛,温。归入脾、肝、肾经。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别录》:主灸百病。《纲目》:温中,逐冷,除湿。《本草正》: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炒热敷熨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 透骨草,性味辛,温。归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肉挛缩,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祛风除湿,该品辛温,辛能行散,温胜寒湿。如《本草纲目》曰:透骨草“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若因风寒湿邪侵袭肢体经络而导致肢体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可选用该品,祛风散寒胜湿,病邪去,则诸症自愈。对于外感风寒之邪,经气失宣,症见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可选用透骨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治之。如《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即选用该品,治筋骨拘挛。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腹痛,肿块,心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头痛眩晕目暗,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痈疽疮疡。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月经过多、孕妇亦忌用。用于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病症。治风湿痹痛,可配羌活、独活等同用。 元胡,性温,味辛苦,归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元胡有“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姜黄,性味辛苦,温。归脾、肝经。功能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主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症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腹痛、痛经及肢体疼痛,常配元胡、香附。《唐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日华子本草》:治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扑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纲目》:治风痹臂痛。《医林纂要》:治四肢之风寒湿痹。 川断,性味:苦、甘、辛,微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主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别录》:主……止痛,生肌肉,腕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药性论》:主绝伤,去诸温毒,能宣通经脉。《日华子本草》:助气,调血脉,补五劳七伤,破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肝肾两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及质量配比如下:独活:五加皮:地龙:当归:艾叶:透骨草:川芎:元胡:姜黄:川断=3:4:3:3:3:3:3:6:4: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肝肾两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外用中药组合物的配方及质量配比如下:独活:五加皮:地龙:当归:艾叶:透骨草:川芎:元胡--姜黄:川断=3:4:3:3:3:3: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矫俊东熊桂华高金良杨冬雨刘舒音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