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连接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固封极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91767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4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固封极柱式断路器,特别涉及软连接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固封极柱。连接装置,包括软连接,软连接具有用于与转接导体固定配合的中间部和设于中间部边缘处的两个以上的用于与下出线端子固定配合的翼部。该软连接装置具有流通能力高和散热效果好的优点,可适用于大电流的固封极柱,能满足大电流固封极柱的通流和温升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连接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固封极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封极柱式断路器,特别涉及软连接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固封极柱。
技术介绍
近年来,智能化、小型化、长寿命逐渐成为开关设备发展的主流方向,固封极柱式真空断路器已逐渐取代敞开式真空灭弧室或用绝缘筒罩着灭弧室的真空断路器,成为开关设备的一种趋势。固封极柱式真空断路器是将真空灭弧室及导电端子等零件用环氧树脂通过APG工艺包封成极柱,然后与机构组装成断路器,此结构不但减少了装配环节,提高了机械可靠性,提高了灭弧室耐受电压水平,防止真空灭弧室受外界污秽、凝露及机械力等影响,为断路器免维护创造了条件。固封极柱包括上、下出线端子和真空灭弧室,下出线端子和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通过软连接或者滑触连接方式连接,以此形成主导电回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电力建设的需要,断路器电流等级的提高势在必行。随着电流等级的提高,就要求固封极柱式真空断路器的一次导电回路的通流能力、散热性进一步提升、改善,同时对真空灭弧室和固封极柱的内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小电流固封极柱,通过软连接实现下出线端子和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的连接,软连接位于下出线端子的上端面与动导电杆的下端面之间,下出线端子与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之间采用端面连接方式,此种方式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成本低,但是软连接与动导电杆、软连接与下出线端子的接触面积小,软连接的存在通流能力低的问题,因而,该连接方式不适用于大电流固封极柱。现有的大电流固封极柱,由于受真空灭弧室动导电杆端面直径和通电导体散热等限制,多采用滑触连接方式,此种方式虽然解决了大电流固封极柱通流问题,但其结构复杂,装配过程繁琐,成本较高且由于结构紧密导致散热效果不佳。因此,现有技术中不存在流通能力高、结构简单且散热效果佳的固封极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流能力高的软连接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软连接装置的固封极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软连接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软连接装置,包括软连接,软连接具有用于与转接导体固定配合的中间部和设于中间部边缘处的两个以上的用于与下出线端子固定配合的翼部。所述中间部上设有用于连接孔。软连接装置还包括用于将电流从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转接至软连接的中间部的转接导体。所述转接导体为导电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固封极柱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固封极柱,包括软连接和下出线端子,软连接具有用于与转接导体固定配合的中间部和设于中间部边缘处的两个以上的与下出线端子固定配合的翼部。所述中间部上设有连接孔。固封极柱还包括用于将电流从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转接至软连接的中间部的转接导体。所述转接导体为导电套。固封极柱还包括用于与动导电杆固定连接的固定连接杆,固定连接杆与连接孔螺纹配合。软连接的翼部与下出线端子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该软连接装置,软连接的中间部通过转接导体与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连接,可使软连接与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接触面积增大,通流能力增强,且电流通过两个以上的翼部传递至下出线端子,使得通电导体发热少,加之连接处空间相对现有的滑动连接增大,散热面积大,可有效降低温升,该软连接装置可适用于大电流的固封极柱,能满足大电流固封极柱的通流和温升要求。此外,采用该软连接装置,可简化固封极柱的结构,有利于安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且能节约成本。进一步的,固定连接杆穿过软连接的中间孔,可将软连接与动导电杆紧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软连接的翼部与下出线端子的固定连接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该连接结构简单且固定牢靠,可保证确保软连接随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上下运动时与下出线端子结合紧密,通流能力不会因接触不良而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固封极柱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下出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固封极柱的实施例1,如图1-3所示:固封极柱包括软连接装置、下出线端子1和真空灭弧室2。真空灭弧室2和下出线端子1通过环氧树脂3固封。真空灭弧室3包括动导电杆21,动导电杆21上下延伸,动导电杆21下端部的外周具有上大下小的锥面结构,动导电杆21的下端面上设有螺纹连接孔。软连接装置包括软连接4和转接导体5。软连接4具有用于与转接导体固定配合的中间部41和设于中间部41边缘处的四个的用于与下出线端子固定配合的翼部42。软连接4呈十字形分布。软连接4有为多层铜箔压焊制成。中间部41上设有连接孔411,该连接孔411位于中间部41的中心处,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位于中间部的其它位置,该连接孔411与动导电杆的螺纹连接孔对应。翼部42上设有第一螺栓孔421,每个翼部42上第一螺栓孔421的个数为两个,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中间部41上设有第二螺栓孔412,第二螺栓孔412有四个,中间部41的截面为正方形,四个第二螺栓孔412分布于中间部41的四个角处。转接导体的作用是将电流从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21转接至软连接4的中间部41。转接导体5为导电套,导电套为长方体形,导电套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用于与动导电杆插配配合的轴套,该轴套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轴套与动导电杆之间为锥面配合,导电套的下端面上设有与连接孔对应的通孔,该通孔位于导电套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导电套的下端面为正方形,导电套的下端面上还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栓孔412一一对应,该第一螺纹孔设于下端面的四个角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栓孔还可以为两个或三个或五个以上。下出线端子1包括上下延伸的具有中空结构12的圆柱体,下出线端子1的上端面与真空灭弧室2紧密结合,下端面上设有第二螺纹孔11,第二螺纹孔11与第一螺栓孔421一一对应,第二螺纹孔11有八个,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分别具有两个第二螺纹孔。导电套与中间部、翼部与下出线端子均通过螺栓组件6连接,螺栓组件6包括内六角螺钉、弹簧垫圈和平垫圈。固封极柱还包括用于与动导电杆固定连接的固定连接杆7,固定连接杆7与动导电杆21的下端面上的螺纹连接孔、中间部的连接孔411、导电套的通孔配合。固定连接杆7上于软连接4的下方装配有大弹簧垫圈8、大平垫圈9以及用于紧固软连接4与动导电杆21的螺母。在装配时,首先将中间部上的第二螺栓孔和导电套的下端面上的第一螺纹孔对准,然后采用四组螺栓组件将中间部与导电套固定连接,而形成软连接组件;然后将软连接组件从下出线端子的下方插入下出线端子的中空结构中,并使翼部的第一螺栓孔与下出线端子的第二螺纹孔对准,然后通过八螺栓组件将翼部与下出线端子固定连接;然后将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插装于导电套的轴套内,接着将固定连接杆穿过大弹簧垫圈、大平垫圈、中间部的连接孔、导电套的通孔后旋入动导电杆上的螺纹连接孔,可使软连接装置与动导电杆紧固连接。由于导电套与中间部、翼部与下出线端子均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可确保软连接随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上下运动时与下出线端子及导电套结合紧密,通流能力不会因接触不良而降低。由于导电套的转接作用,可使得软连接与动导电杆接触面积增大,通电流能力增强,且电流可通过软连接的四个分支分散流入下出线端子,使得通电导体发热少,采用此种软连接装置,可以简化结构,使得下出线端子与真空灭弧室之间空间加大,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软连接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固封极柱

【技术保护点】
软连接装置,包括软连接,其特征在于:软连接具有用于与转接导体固定配合的中间部和设于中间部边缘处的两个以上的用于与下出线端子固定配合的翼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固封极柱,包括软连接和下出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软连接具有用于与转接导体固定配合的中间部和设于中间部边缘处的两个以上的与下出线端子固定配合的翼部,固封极柱还包括用于将电流从真空灭弧室的动导电杆转接至软连接的中间部的转接导体,所述转接导体为导电套,导电套的上端面设有用于与动导电杆插配配合的轴套,所述轴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茂玉张国跃刘随军甘新华郭国领李建兵李競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平高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