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采煤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8842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02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泵,具体为一种水力采煤泵。一种水力采煤泵,包括串联使用的前置高压泵和后置增压泵;所述前置高压泵内的首级叶轮头部修整减薄,进口锥形扩大;所述前置高压泵与后置增压泵内的口环均铸造在与其对应的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上;所述前置泵叶轮及导叶直径增大。所述后置增压泵的密封衬套与第二前段过水面边缘平齐;所述密封衬套与轴套之间的间隙扩大;所述后置泵设有外调式止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为有条件使用水力采煤的煤矿提供一种清洁安全、操作方便、运行可靠、汽蚀性能优良、适于频繁起动的水力采煤用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力采煤泵
[0001 ] 本技术涉及水泵,具体为一组可串联使用的水力采煤泵。
技术介绍
水力采煤泵包括串联使用的前置高压泵和后置增压泵,两泵均为节段式多级离心泵,主要用于水力采煤,此外还可用于矿山排水或其它大型水力枢纽工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等排污、泄涝用泵。输送介质为温度不高于80°C,固体颗粒含量不大于lg/Ι (重量浓度)的中性矿井水。过去的节段式多级高压、增压泵不适用于频繁起动的场合;前置泵汽蚀性能不够好;后置泵叶轮口环易脱落,且其内调式止推装置在用户调整轴向间隙时需拆下整个止推装置,很不方便且调整不够精准;在水力采煤中水泵需频繁起动,后置泵往往由于密封衬套与轴套抱死而损坏;而且因前置泵的容积损失和后置泵吸入端填料处的泄压,使后置泵的供水不足,流量不匹配,易造成后置泵将前置泵抽空现象。目前常用的节段式多级泵其结构主要由工作室、转子部件、轴承部件、轴封装置、传动机构等部分组成(见图三);后置增压泵还设有止推装置。前置高压泵和后置增压泵的工作室主要都由前段、中段、后段串联并用拉紧螺栓紧固而成(见图四),前段、中段上设有密封环,后段、中段内部设有导叶(位于后段的导叶称为末级导叶),导叶后部设有导叶套。泵的出水口位于后段上,方向垂直向上;进水口(进水短管)位于前段上,高压泵为水平方向;增压泵为铅锤方向。所述转子部件主要由泵轴以及串联于泵轴上的叶轮、轴套、挡套、平衡盘、轴承挡套、滚子轴承等零件组成,并用轴套螺母、圆螺母紧固而成。泵轴伸出泵体的一端装有泵联器,轴承挡套上设有挡水圈。整个转子由泵轴两端的轴承支承。滚动轴承部件主要由装于泵体两侧的轴承体、轴承压盖、油嘴以及装于轴上的滚子轴承(滚子轴承组件)等共同组成。泵体两侧设有轴封装置,主要由填料函体、尾盖、尾盖衬圈、填料、填料压盖等共同组成。泵前、后段设有水封管部件。平衡装置由定子平衡板和转子平衡盘以及平衡水管等共同组成。后置高压泵的前段中部靠近泵轴的位置处沿泵轴轴线方向向后延伸一段形成过水面(如图六所示,前段位于密封衬套四周的部分即为过水面,箭头下方的虚线为目前密封衬套延伸出的位置);过水面与泵轴的轴套之间设有密封衬套,密封衬套长度长于过水面且密封衬套与泵轴上的轴套之间间隙为0.6^0.9mm。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目前用于采煤的多级泵不适用于频繁起动的场合、止推装置调整不方便、前置泵汽蚀性能不够好、叶轮口环易脱落以及密封轴套容易抱死、前置泵与后置泵流量不匹配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水力采煤泵。 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力采煤泵,包括串连使用的前置高压泵和后置增压泵;所述前置高压泵内的首级叶轮叶片头部厚度设为2.5mm,叶轮进口设为圆锥形,圆锥形叶轮进口直径由内向端口处从Φ215 mm扩展至Φ221πιπι;所述前置高压泵与后置增压泵内的口环均铸造在与其对应的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上;所述前置高压泵内的叶轮直径为Φ486 mm,导叶及末级导叶直径为Φ 490mm。 作为水力采煤泵,与传统的节段式多级泵相比,其最大改进在于前置高压泵不论倒灌还是吸上使用皆采用首级叶轮方式。将首级叶轮叶片头部适当修整减薄(见图一),并将其入口处向内成锥形扩大,可很好地提高其汽蚀性能;将前置泵叶轮直径适当加大,同时相应地导叶及末级导叶相关尺寸也加大,可保证前置泵与后置泵流量匹配,使后置泵工作更平稳;将首级叶轮和叶轮的大、小口环直接铸造在首级叶轮和叶轮上,避免口环脱落(见图二)。 进一步的,所述后置增压泵的密封衬套与第二前段过水面边缘平齐;所述密封衬套与轴套之间的间隙为0.9^1.5mm。 所述密封衬套与轴套之间的间隙相比于传统技术扩大到不再抱死、但又对泵性能参数不很影响的合适值。 将密封衬套改短(见附图六),密封衬套被缩短,与前段过水面边缘平齐,能有效防止密封衬套被高压水频繁打击而抱死在轴套上。后段与末级中段之间为硬+软双重密封即钢对钢+0形橡胶密封圈密封。零部件采用多种优质材料,使整台泵防爆防腐,完全达到井下工况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后置增压泵的尾部设有止推装置;所述止推装置包括固定在后置增压泵尾部端盖主体开口内的径向轴承与止推轴承;径向轴承与止推轴承的内圈支承有中心开有通孔的止推圆柱;所述止推圆柱与径向轴承及止推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止推圆柱的中心通孔内螺旋连接有止推芯轴;所述止推芯轴位于端口内侧的一端与泵轴末端之间存有间隙;止推芯轴的另一端伸出止推圆柱且伸出部分螺旋套设有六角螺母,所述止推圆柱与六角螺母之间设有套设在止推芯轴上的止动垫圈;端盖主体的端口外设有止推装置端盖;所述止推圆柱外侧壁与止推装置端盖内壁之间固定设有挡圈。 后置增压泵采用外调式止推装置(附图五),主要由与泵轴同轴线的止推圆柱、径向轴承、止推轴承、止推芯轴以及端盖主体、端盖等共同组成,用户只需拆下止推装置端盖即可调整转子与定子的轴向间隙,即准确又方便快捷,使泵更适用于频繁启动的工况。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为有条件使用水力采煤的煤矿提供一种清洁安全、操作方便、运行可靠、汽蚀性能优良、适于频繁起动的水力采煤用泵。 【附图说明】 附图1为首级叶轮叶片厚度局部图,实线为本申请叶片实际厚度,双点划线为原厚度,可以看出本申请中将首级叶轮叶片头部修薄。 附图2首级叶轮工作图,实线为本申请叶轮实际状态,双点划线部分为原状态,包括叶轮直径加大,叶轮大、小口环直接铸在叶轮上,叶轮入口处向内成锥形扩大。 附图3为前置高压泵结构示意图,图中:1_第一泵联轴器、2-第一转子部件、3-第一滚动轴承部件、4-第一填料压盖、5-第一填料、6-水封管部件、7-第一前段、8-首级叶轮,9-第一中段、10-第一导叶、11-第一口环、12-第一末级导叶、13-第一后段、14-第一出水短管、15-平衡衬套、16-第一平衡板。 附图4为后置增压泵结构示意图,图中:17_第二泵联轴器、18第二转子部件、19-第二滚动轴承部件、20-泄压管部件、21-第二填料压盖、22-第二填料、23-第二前段、24-进水短管、25-第二导叶、26-第二中段、27-第二口环、28-第二后段、29-第二出水短管、30-第二末级导叶、31-第二平衡板、32-平衡盘、33-止推装置。 附图5为外调式止推装置图,图中:34_端盖主体、35-锁紧螺母、36-径向轴承、37-止推轴承、38-挡圈、39-端盖、40-止推芯轴、41-六角螺母、42-止动垫圈、43-止推圆柱、44-螺栓、45-泵轴。 附图6为密封衬套所在位置局部示意图,实线部分为本申请实际状态,双点划线部分为传统技术的状态。图中:46-盘根轴套,47-前段过水面,48-密封衬套,49-轴套,50-轴,51-键,52-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水力采煤泵,包括串连使用的前置高压泵和后置增压泵;所述前置高压泵内的首级叶轮叶片头部厚度设为2.5_,叶轮进口设为圆锥形,圆锥形叶轮进口直径由内向端口处从Φ215 mm扩展至Φ 221mm ;所述前置高压泵与后置增压泵内的口环均铸造在与其对应的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上;所述前置高压泵内的叶轮直径为Φ486 mm,导叶及末级导叶直径为Φ 490mm。 所述后置增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力采煤泵,包括串连使用的前置高压泵和后置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高压泵内的首级叶轮叶片头部厚度设为2.5mm,叶轮进口设为圆锥形,圆锥形叶轮进口直径由内向端口处从φ215 mm扩展至φ221mm;所述前置高压泵与后置增压泵内的口环均铸造在与其对应的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上;所述前置高压泵内的叶轮直径为φ486 mm,导叶及末级导叶直径为φ49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力采煤泵,包括串连使用的前置高压泵和后置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高压泵内的首级叶轮叶片头部厚度设为2.5mm,叶轮进口设为圆锥形,圆锥形叶轮进口直径由内向端口处从Φ215 mm扩展至Φ 221mm ;所述前置高压泵与后置增压泵内的口环均铸造在与其对应的首级叶轮和次级叶轮上;所述前置高压泵内的叶轮直径为Φ486 mm,导叶及末级导叶直径为Φ490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采煤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增压泵的密封衬套(48)与第二前段过水面(47)边缘平齐;所述密封衬套(48)与轴套(49)之间的间隙为0.9^1.5mm。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力采煤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增压泵的尾部设有止推装置(33);所述止推装置(33)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明马凤莲孟振英王鸿民张智鹏殷旭维刘丽任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阳泉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