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71044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30 00:46
一种智能灌溉装置包括:集水部、输水漏斗、计时杠杆、盛水漏斗和洒水装置。输水漏斗的一端与集水部的底端连接,输水漏斗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计时杠杆,计时杠杆的底部与盛水漏斗连接,盛水漏斗下方与洒水装置连接,洒水装置下方设有绿化植物。其中,计时杠杆包括:盛水盒、连接板、转轴、固定底座和承重块,盛水盒和承重块固定于连接板的两端,连接板通过转轴与固定底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源采用的是收集露水,不受天气影响,通过输水漏斗和计时杠杆配合人工调节的手段实现对植物的定时定量智能浇灌,同时将洒水装置设计成可拆卸结构,根据不同种类的植物更换更适合他们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灌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绿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园林灌溉是利用人工,一方面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另一方面没有办法根据不同花种有选择性的进行浇灌间隔和浇灌量的选择。 而现有的非人工绿化浇灌装置采用的大多数是雨水收集灌溉。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节约水源,省去了人工费用。但是雨水收集具有不稳定性,时常还要依靠人工浇灌辅助,同时雨水收集灌溉还是没有解决浇灌间隔和浇灌量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一系列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灌溉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智能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部、输水漏斗、计时杠杆、盛水漏斗和洒水装置,所述输水漏斗的一端与集水部的底端连接,所述输水漏斗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计时杠杆,所述计时杠杆的底部与盛水漏斗连接,所述盛水漏斗下方与洒水装置连接,所述洒水装置下方设有绿化植物; 其中,计时杠杆包括:盛水盒、连接板、转轴、固定底座和承重块,所述盛水盒和承重块固定于连接板的两端,所述连接板通过转轴与固定底座连接。 进一步,所述集水部包括:集水顶、滑道、蓄水槽、蓄水池和输水孔,所述集水顶为半球型结构,所述滑道设于集水顶上,所述蓄水槽环套于集水顶的底部,所述蓄水槽与蓄水池连通,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有输水孔,所述输水孔与输水漏斗连接。 进一步,所述输水漏斗包括:传输管、调节器、滴管和漏斗,所述传输管的一端与输水孔连接,所述传输管上设有调节器,所述传输管的另一端与滴管连接,所述滴管与漏斗连接,所述漏斗正下方设有盛水盒。 进一步,所述洒水装置包括:入水口、水箱、出水口和托盘,所述入水口与盛水漏斗连接,所述入水口设于水箱顶部,所述出水口设于水箱底端,所述托盘与水箱的底端螺栓连接。 进一步,所述托盘为盘状结构,包括:包边、表盘和孔,所述包边与表盘连接,所述包边与水箱底端连接,所述孔设于表盘表面。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本技术的水源采用的是收集露水,不受天气影响,通过输水漏斗和计时杠杆配合人工调节的手段实现对植物的定时定量智能浇灌。 2、同时将洒水装置设计成可拆卸结构,根据不同种类的植物更换更适合他们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图2为托盘的结构图。 图3A为托盘的俯视图。 图3B为另一种托盘的俯视图。 图3C为另一种托盘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集水部100、集水顶110、滑道120、蓄水槽130、蓄水池140和输水孔150。 输水漏斗200、传输管210、调节器220、滴管230和漏斗240。 计时杠杆300、盛水盒310、连接板320、转轴330、固定底座340和承重块350。 盛水漏斗400和洒水装置500、入水口 510、水箱520、出水口 530、托盘540、包边541、表盘542和孔54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托盘的结构图。图3A为托盘的俯视图。图3B为另一种托盘的俯视图。图3C为另一种托盘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种智能灌溉装置包括:集水部100、输水漏斗200、计时杠杆300、盛水漏斗400和洒水装置500,输水漏斗200的一端与集水部100的底端连接,输水漏斗200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计时杠杆300,计时杠杆300的底部与盛水漏斗400连接,盛水漏斗400下方与洒水装置500连接,洒水装置500下方设有绿化植物。 其中,计时杠杆300包括:盛水盒310、连接板320、转轴330、固定底座340和承重块350,盛水盒310和承重块350固定于连接板320的两端,连接板320通过转轴330与固定底座340连接。 集水部100包括:集水顶110、滑道120、蓄水槽130、蓄水池140和输水孔150,集水顶110为半球型结构,滑道120设于集水顶110上,蓄水槽130环套于集水顶110的底部,蓄水槽130与蓄水池140连通,蓄水池140的底部设有输水孔150,输水孔150与输水漏斗200连接。 输水漏斗200包括:传输管210、调节器220、滴管230和漏斗240,传输管210的一端与输水孔150连接,传输管210上设有调节器220,传输管210的另一端与滴管230连接,滴管230与漏斗240连接,漏斗240正下方设有盛水盒310。 洒水装置500包括:入水口 510、水箱520、出水口 530和托盘540,入水口 510与盛水漏斗400连接,入水口 510设于水箱520顶部,出水口 530设于水箱520底端,托盘540与水箱520的底端螺栓连接。 如图2所示,托盘540为盘状结构,包括:包边541、表盘542和孔543,包边541与表盘542连接,包边541与水箱520底端连接,孔543设于表盘542表面。 本技术主要创新点体现在定时定量的智能灌溉和可根据不通植物进行调整的洒水装置。 一方面,如何定时。一般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利用计算机对灌溉装置进行控制,通过工控机的手段实现调节。但实际上,这种设备一方面费用高昂,另一方面维护安装麻烦,反而浪费时间。本技术则是采用漏斗设计,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调节器220对传输管210进行调节,控制滴管230的滴水速度。设定时间根据是按照植物的浇灌来比照的,比如在4月份,兰花一般是需要3日浇一次水,一次的量是300ml。于是就通过调节器220将300ml的水在3日内慢慢流出。然后,水经过漏斗240汇集,然后通过漏斗240向下流出,流向计时杠杆300的盛水盒310。 计时杠杆300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浇花的基本原则:“浇透”。慢慢的将水送给花朵并不是科学的浇灌方式,因此需要一个装置来汇集水,同时要能够定时将水浇灌给花。计时杠杆300就是利用杠杆原理,通过连接板320、转轴330和底座340形成一个简单的杠杆。然后根据实际水量选择对应的承重块350,当盛水盒310汇集的水量达到300ml时候,杠杆撬起,盛水盒310将水全部倒向下面的花,完全“浇透”灌溉。而无论是浇灌的量还是浇灌的间隔全部都可以自行设置,同时不需要人为重置。 而本技术稳定运行的前提是供水量的稳定。传统的雨水收集无法为该装置提供稳定的水量,于是本技术的获取水源的方式选择的是通过集水部100来收集露水并同时结合雨水收集的方式。集水部100的集水顶110是一个半球形结构,表面光滑,表面积大,集水顶110上面设有滑道120,露水会沿着滑道120流进蓄水槽130,蓄水槽130再将水送往蓄水池140,然后通过输水孔150将水传输出去。而雨水也可以通过蓄水槽130进行蓄水,增加稳定性。 本技术还可以根据花卉的不同来改变浇灌的方式。众所周知,不同植物的灌溉方式是不同的,比如大多数植物需要浇叶子而多肉植物不能浇叶子,兰花需要浇芯等等,特别是园林这种百花齐放的地方,更是需要对不同的花卉区别对待。本技术的托盘540是可拆卸更换的,包括:包边541、表盘542和孔543。包边541螺栓连接,更换方便,表盘5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部(100)、输水漏斗(200)、计时杠杆(300)、盛水漏斗(400)和洒水装置(500),所述输水漏斗(200)的一端与集水部(100)的底端连接,所述输水漏斗(200)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计时杠杆(300),所述计时杠杆(300)的底部与盛水漏斗(400)连接,所述盛水漏斗(400)下方与洒水装置(500)连接,所述洒水装置(500)下方设有绿化植物; 其中,计时杠杆(300)包括:盛水盒(310)、连接板(320)、转轴(330)、固定底座(340)和承重块(350),所述盛水盒(310)和承重块(350)固定于连接板(320)的两端,所述连接板(320)通过转轴(330)与固定底座(34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部(100)、输水漏斗(200)、计时杠杆(300)、盛水漏斗(400)和洒水装置(500),所述输水漏斗(200)的一端与集水部(100)的底端连接,所述输水漏斗(200)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计时杠杆(300),所述计时杠杆(300)的底部与盛水漏斗(400)连接,所述盛水漏斗(400)下方与洒水装置(500)连接,所述洒水装置(500)下方设有绿化植物; 其中,计时杠杆(300)包括:盛水盒(310)、连接板(320)、转轴(330)、固定底座(340)和承重块(350),所述盛水盒(310)和承重块(350)固定于连接板(320)的两端,所述连接板(320)通过转轴(330)与固定底座(34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部(100)包括:集水顶(110)、滑道(120)、蓄水槽(130)、蓄水池(140)和输水孔(150),所述集水顶(110)为半球型结构,所述滑道(120)设于集水顶(110)上,所述蓄水槽(130)环套于集水顶(110)的底部,所述蓄水槽(130)与蓄水池(140)连通,所述蓄水池(140)的底部设有输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银豪余悦赵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尼塔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