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824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包括顶杆、与所述顶杆一端固定连接的顶针板、设于动模框内的动模框过孔、设于动模芯内的动模芯过孔和与所述顶杆滑动配合的定位套,所述顶杆能够沿轴向滑动并依次穿过动模框过孔与动模芯过孔伸出产品分型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具顶出机构,其结构简单,灵敏可靠性,性能稳定,定位精确能合理控制并减少顶杆折断的几率。提高压铸件的生产率,减少模具的维修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包括顶杆、与所述顶杆一端固定连接的顶针板、设于动模框内的动模框过孔、设于动模芯内的动模芯过孔和与所述顶杆滑动配合的定位套,所述顶杆能够沿轴向滑动并依次穿过动模框过孔与动模芯过孔伸出产品分型面,本技术的模具顶出机构,其结构简单,灵敏可靠性,性能稳定,定位精确能合理控制并减少顶杆折断的几率。提高压铸件的生产率,减少模具的维修次数。【专利说明】模具顶出机构
本技术涉及压铸模具领域,具体是一种模具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在塑料模和压铸模中顶杆主要用来从凸模或凹模中将注塑成型的产品脱离凸模或凹模的。在注塑时或压铸时,有些活包在凸模上或留在凹模中,这时就需要顶杆将活顶出来使活脱离凸模或凹模。在冷冲模中顶杆或顶料板要将冲下来的活或压弯的活或拉伸的活从凹模中顶出来。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没有顶杆活是很难取出来的,当前由于有些压铸件比较繁杂筋位深,筋位比较窄,设计顶杆时不能过大。有些产品型腔比较深,顶出距离比较长,顶杆也很容易折断变形。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结构简单,灵敏可靠性,性能稳定,定位精确的模具顶出机构。该模具顶出机构的结构能合理控制减少顶杆折断定的几率。提高压铸件的生产率,减少模具的维修次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灵敏可靠性,性能稳定,定位精确的模具顶出机构。该模具顶出机构的结构能合理控制减少顶杆折断定的几率。提高压铸件的生产率,减少模具的维修次数。 本技术的模具顶出机构,包括顶杆、与所述顶杆一端固定连接的顶针板、设于动模框内的动模框过孔、设于动模芯内的动模芯过孔和与所述顶杆滑动配合的定位套,所述顶杆能够沿轴向滑动并依次穿过动模框过孔与动模芯过孔伸出产品分型面; 进一步,所述定位套固定于动模框并与所述动模框过孔同轴设置; 进一步,所述定位套固定于动模框过孔外端; 进一步,所述动模框过孔外端设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孔径与定位套外径相同且定位套固定于沉头孔内; 进一步,所述定位套外壁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紧固螺钉并通过该紧固螺钉将定位套固定于动模框; 进一步,所述动模框过孔外径大于顶杆外径; 进一步,所述动模芯过孔包括同轴设置的含紧段与避空段,所述含紧段直径与顶杆外径相同,避空段外径大于顶杆外径。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模具顶出机构,顶杆穿过动模框过孔和动模芯过孔且动模框过孔和动模芯过孔的孔径均大于顶杆外径,顶杆与定位套滑动配合并通过定位套导向,定位套起到顶杆稳固导向作用,使顶杆不容易弯曲,折断,顶杆外壁不与动模框过孔和动模芯过孔接触,减少顶杆摩擦,避免顶杆卡死在模具里面,减小顶杆的磨损量,因此,减少顶杆更换次数和模具维修时间,提高顶岗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模具顶出机构,包括顶杆4、与所述顶杆4 一端固定连接的顶针板7、设于动模框5内的动模框5过孔、设于动模芯I内的动模芯I过孔和与所述顶杆4滑动配合的定位套6,所述顶杆4能够沿轴向滑动并依次穿过动模框5过孔与动模芯I过孔伸出产品分型面,顶杆4穿过动模框5过孔和动模芯I过孔且动模框5过孔和动模芯I过孔的孔径均大于顶杆4外径,顶杆4与定位套6滑动配合并通过定位套6导向,定位套6起到顶杆4稳固导向作用,使顶杆4不容易弯曲,折断,顶杆4外壁不与动模框5过孔和动模芯I过孔接触,减少顶杆4摩擦,避免顶杆4卡死在模具里面,减小顶杆4的磨损量,因此,减少顶杆4更换次数和模具维修时间,提高顶岗的使用寿命O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套6固定于动模框5并与所述动模框5过孔同轴设置;动模框5的结构刚度高,由于定位套6的位置精度与稳定性将直接影响顶杆4的导向精度,因此,将定位套6固定于动模框5能提高定位套6的导向精度,同时,定位套6稳定性好能避免顶杆4弯曲折断。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套6固定于动模框5过孔外端,由于固定定位套6需要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于动模框5上,而动模框5外侧具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定位套6,另一方面,定位套6固定于动模框5过孔外端,使得定位套6在定位导向过程中位于顶杆4中间位置,进而保证顶杆4不容易发生弯曲折断。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模框5过孔外端设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孔径与定位套6外径相同且定位套6固定于沉头孔内,当然,沉头孔的孔径也可小于定位套6外径,使定位套6与沉头孔进行过盈配合,定位套6整体或者一部分嵌入沉头孔内,可较小定位套6所占空间,避免定位套6在动模运动过程中与其他零部件发生干涉,另一方面,沉头孔对定位套6进行径向定位,是定位套6的位置精度与稳定性大大提高,进一步增强顶杆4的导向精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套6外壁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紧固螺钉8并通过该紧固螺钉8将定位套6固定于动模框5,保证定位套6易于更换,当定位套6在长期使用过度磨损发生失效后,可松开紧固螺钉8拆下并更换定位套6,缩短模具维修时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模框5过孔外径大于顶杆4外径,保证动模框5与顶杆4不发生接触,避免顶杆4卡死在模具里,同时减少摩擦损耗,提高顶杆4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动模芯I过孔包括同轴设置的含紧段2与避空段3,所述含紧段2直径与顶杆4外径相同,避空段3外径大于顶杆4外径,含紧段2与定位套6 —同对顶杆4进行导向,含紧段2相对于避孔段靠内设置,这种结构形式能大大提高顶杆4顶出的准确性,避空段3不与顶杆4接触,有利于减小顶杆4表面的磨损量,提高顶杆4的使用寿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杆、与所述顶杆一端固定连接的顶针板、设于动模框内的动模框过孔、设于动模芯内的动模芯过孔和与所述顶杆滑动配合的定位套,所述顶杆能够沿轴向滑动并依次穿过动模框过孔与动模芯过孔伸出产品分型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固定于动模框并与所述动模框过孔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固定于动模框过孔夕卜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框过孔外端设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孔径与定位套外径相同且定位套固定于沉头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外壁设有与其轴向垂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紧固螺钉并通过该紧固螺钉将定位套固定于动模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框过孔外径大于顶杆外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芯过孔包括同轴设置的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杆、与所述顶杆一端固定连接的顶针板、设于动模框内的动模框过孔、设于动模芯内的动模芯过孔和与所述顶杆滑动配合的定位套,所述顶杆能够沿轴向滑动并依次穿过动模框过孔与动模芯过孔伸出产品分型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富权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嘉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