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车辙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621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18:25
抗车辙剂,由聚烯烃100重量份,反应性表面活性剂1-5重量份和聚苯硫醚2-10重量份组成,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侧链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所述聚烯烃的熔点在80-130摄氏度,所述聚苯硫醚的平均分子量在10000-50000之间。由于聚苯硫醚具有较高的熔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聚苯硫醚作为成核中心,促进聚烯烃在沥青中形成网络结构,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车辙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车辙剂,具体涉及专利IPC分类C08L95/00。
技术介绍
沥青路面车辙是指轮迹处深度大于10mm的纵向带状凹槽。按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按辙槽的深度,可分为轻车辙和重车辙两种,轻车辙辙槽浅,深度在10~15mm之间;重车辙辙槽深,深度15mm以上。根据近年来现有车辙处理的经验,按辙槽的深度,又可分为轻度车辙、中度车辙、重度车辙三种,轻度车辙深度小于10~15mm,主要是压密型车辙;中度车辙深度15~35mm,主要是流动型车辙;重度车辙深度大于35mm,主要是流动型车辙和结构型车辙。形成车辙的原因主要有沥青路面结构组合不当、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不良、交通及气候条件等。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主要是沥青材料性质、矿料特性、沥青用量和级配类型;交通和气候条件主要是交通荷载、纵坡影响和温度的影响;施工质量主要是压实度和层间粘结不良等问题。沥青路面车辙控制措施一般有三种:(1)路面结构改良:通过合理的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提高整体抗车辙性能,如在中下面层或基层加铺高性能半柔性联接层、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LSPM)、高模量沥青混凝土;(2)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优化:通过合理的级配及油石比设计,将沥青混合料设计成高抗车辙性能的矿料级配;(3)材料优选:选用低标号沥青、硬质沥青或改性沥青,同时采用表面微观粗糙度大、坚硬、形状接近立方体、棱角性好、与沥青粘附性强的粗集料和机制砂;(4)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抗车辙剂等。国内外现有的抗车辙剂种类繁多,掺量及抗车辙效果也参差不齐,现有的抗车辙剂均具有一定的抗车辙性能,但是在重载荷条件下,存在韧性不足,变形恢复能力差,以及耐磨性差等问题,路面的抗车辙性能不够理想。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沥青路面抗车辙剂,能够提高沥青路面的韧性,提高重载荷条件下的变形恢复能力,提高路面的耐磨性和耐候性,进而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车辙剂,由聚烯烃100重量份,反应性表面活性剂1-5重量份和聚苯硫醚2-10重量份组成,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侧链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所述聚烯烃的熔点在80-130摄氏度,所述聚苯硫醚的平均分子量在10000-50000之间。所述聚烯烃的熔融指数为0.1g/10分钟以上、5g/10分钟以下的树脂。熔融指数,是根据GB/T3682-2000,在温度190℃、负载2.16kg下测得的值。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聚氧化烯脂肪酸酯、聚氧化烯烷基醚、聚氧化烯(氢化)蓖麻油、蔗糖脂肪酸酯、烷基甘油醚、聚甘油烷基醚、聚甘油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脂肪酸烷醇酰胺、烷基葡糖苷、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化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化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化烯甘油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表面活性剂的侧链结构选自2-乙基己基、异癸基、2-丁基十二烷基、2-庚基十一烷基、2-异庚基十一烷基、2-异庚基异十一烷基、2-十二烷基己基、2-辛基十二烷基、异硬脂基、辛基十二烷基、癸基十四烷基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抗车辙剂还包括为具有C-C双键,同时具有巯基基团的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抗车辙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方面的抗车辙剂;将聚烯烃和聚苯硫醚升温至270-290摄氏度,降温至140-170摄氏度后,加入反应性表面活性剂充分混合分散,使得聚烯烃包覆聚苯硫醚,得到抗车辙剂。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沥青混合料,包括第一方面的抗车辙剂。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沥青混合料,所述抗车辙剂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1%-1%。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三方面所述的沥青混合料;将沥青混合料升温至150-200摄氏度,得到沥青混合料。由于聚苯硫醚具有较高的熔点,本专利技术通过聚苯硫醚作为成核中心,促进聚烯烃在沥青中形成网络结构,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具体实施方式抗车辙剂,由聚烯烃100重量份,反应性表面活性剂1-5重量份和聚苯硫醚2-10重量份组成,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侧链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所述聚烯烃的熔点在80-130摄氏度,所述聚苯硫醚的平均分子量在10000-50000之间。由于聚苯硫醚具有较高的熔点,本专利技术通过聚苯硫醚作为成核中心,促进聚烯烃在沥青中形成更多的网络结构,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烯烃为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超低密度聚乙烯、α-烯烃(共)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橡胶、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橡胶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中,α-烯烃(共)聚合物是指乙烯、丙烯、1-丁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等α-烯烃的均聚物或相互共聚物,或者乙烯与这些α-烯烃的共聚物,或者它们的混合物。α-烯烃(共)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可以通过酸来改性,可使用不饱和羧酸、其衍生物等。具体地,作为不饱和羧酸可举出马来酸、富马酸等,此外,作为不饱和羧酸的衍生物为马来酸酐、马来酸单酯、马来酸二酯等。优选的是马来酸、马来酸酐。它们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并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系树脂,例如更优选熔点为115℃以上、130℃以下,密度为0.915g/cm3以上、0.940g/cm3以下,熔融指数为0.1g/10分钟以上、5g/10分钟以下的树脂。熔融指数,是根据GB/T3682-2000,在温度190℃、负载2.16kg下测得的值。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系树脂可以含有除乙烯以外的可以与乙烯共聚的共聚单体。作为可以与乙烯共聚的共聚单体,可以使用碳数为4以上、18以下的α-烯烃,例如可以列举1-丁烯、1-戊烯、1-己烯、3,3-二甲基-1-丁烯、4-甲基-1-戊烯、4,4-二甲基-1-戊烯、1-辛烯等。这些共聚单体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低密度聚乙烯系树脂,例如更优选熔点为100℃以上、120℃以下,密度为0.910g/cm3以上、0.930g/cm3以下,熔融指数为0.1g/10分钟以上、100g/10分钟以下的树脂。是根据GB/T3682-2000,在温度190℃、负载2.16kg下测得的值。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低密度聚乙烯系树脂可以含有除乙烯以外的可以与乙烯共聚的共聚单体。作为可以与乙烯共聚的共聚单体,可以使用碳数为4以上、18以下的α-烯烃,例如可以列举1-丁烯、1-戊烯、1-己烯、3,3-二甲基-1-丁烯、4-甲基-1-戊烯、4,4-二甲基-1-戊烯、1-辛烯等。这些共聚单体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本专利技术中使用表面活性剂选自聚氧化烯脂肪酸酯、聚氧化烯烷基醚、聚氧化烯(氢化)蓖麻油、蔗糖脂肪酸酯、烷基甘油醚、聚甘油烷基醚、聚甘油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脂肪酸烷醇酰胺、烷基葡糖苷、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化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化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化烯甘油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具有侧链结构的表面活性剂优选具有至少一个支链烷基,更优选具有碳原子数为8~22的支链烷基。作为碳原子数为8~22的支链烷基,具体而言,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抗车辙剂,由聚烯烃100重量份,反应性表面活性剂1‑5重量份和聚苯硫醚2‑10重量份组成,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侧链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所述聚烯烃的熔点在80‑130摄氏度,所述聚苯硫醚的平均分子量在10000‑5000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抗车辙剂,由聚烯烃100重量份,反应性表面活性剂1-5重量份和聚苯硫醚2-10重量份组成,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侧链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所述聚烯烃的熔点在80-130摄氏度,所述聚苯硫醚的平均分子量在10000-5000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的熔融指数为0.1g/10分钟以上、5g/10分钟以下,所述熔融指数,是根据GB/T3682-2000,在温度190℃、负载2.16kg下测得的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具有侧链结构的聚氧化烯脂肪酸酯、聚氧化烯烷基醚、聚氧化烯(氢化)蓖麻油、蔗糖脂肪酸酯、烷基甘油醚、聚甘油烷基醚、聚甘油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脂肪酸烷醇酰胺、烷基葡糖苷、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化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氧化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化烯甘油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市城投筑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