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茶树菇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199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提高茶树菇营养成分的培养基。所述的培养基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桃树木屑15-20,柳树木屑20-25,山茶果壳10-15,黄豆粉1-3,磷酸二氢钾0.5-1.5,山茶油麸3-6,硫酸镁0.5-1,琼脂条2-4,石膏1-3,消泡剂0.5-2,PH调节剂,水余量。采用所述的培养基进行培养的具体步骤包括:先在培养基中按质加入市售农富康发酵床菌液发酵,翻堆;再将发酵好的培养基装入单口塑料袋中,进行茶树菇接种,培养,出菇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老化处理后的桃木及柳木木屑作为培养基,其分解的多糖及单糖易被茶树菇吸收,将山茶油麸与其他营养成分一起作为茶树菇的培养基,为其生长繁殖进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明显提高茶树菇的产量及其营养成分的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提高茶树菇营养成分的培养基。所述的培养基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桃树木屑15-20,柳树木屑20-25,山茶果壳10-15,黄豆粉1-3,磷酸二氢钾0.5-1.5,山茶油麸3-6,硫酸镁0.5-1,琼脂条2-4,石膏1-3,消泡剂0.5-2,PH调节剂,水余量。采用所述的培养基进行培养的具体步骤包括:先在培养基中按质加入市售农富康发酵床菌液发酵,翻堆;再将发酵好的培养基装入单口塑料袋中,进行茶树菇接种,培养,出菇管理。本专利技术选择老化处理后的桃木及柳木木屑作为培养基,其分解的多糖及单糖易被茶树菇吸收,将山茶油麸与其他营养成分一起作为茶树菇的培养基,为其生长繁殖进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明显提高茶树菇的产量及其营养成分的含量。【专利说明】一种可提局茶树薛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菌培养基,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茶树燕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技术介绍
茶树菇属担子菌属,粪锈伞科,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食用菌。茶树菇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及甘氨酸,尤其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此外,茶树菇还含有人体所需的葡聚糖、菌蛋白、B族维生素、铁、钾、锌及硒等多种矿物质元素。茶树菇总糖达54.36%、原糖达29.96%,粗蛋白达27.51%,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上述这些有效成分明显高出其他菌类。茶树菇味道鲜美,香气浓郁,清脆爽口,无论做汤还是炒菜,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中医理论认为,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具有补肾、利尿、健脾、止泻等功效,对肾虚、尿频、水肿及风湿、及肥胖患者等均具有理想的功效,对小儿低热、尿床等也有辅助的治疗功能。由于茶树菇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因此,茶树菇目前已成为人们较理想的保健食品,是美味珍稀的食用菌之一。 由于茶树菇具有理想的食用及药用价值,人们对其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因此,大批人工种植茶树菇显得十分必要。目前,用于种植茶树菇的培养基多以玉米芯及棉籽壳等为主,在培养前常需要将培养基进行高温来菌12_18h,而且培养基材质常以秸杆为主,营养成分低,且常存在农药残留,因此,培养的茶树菇质量均较差。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茶树燕产量,提高其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高茶树菇产量且营养成分丰富的培养基。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提高茶树菇营养成分的培养基,所述的培养基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桃树木屑15-20,柳树木屑20-25,山茶果壳10-15, 黄豆粉1-3,磷酸二氢钾 0.5-1.5, 山茶油麸3-6, 硫酸镁0.5-1, 琼脂条2_4, 石骨1_3,消泡剂0.5-2,PH调节剂,水余量。 优选的,所述的桃树木屑和柳树木屑为经30-40d日晒老化的木屑。 优选的,所述的桃树木屑和柳树木屑的重量份之比为1:1.5。 优选的,所述的桃树木屑和柳树木屑的长度为0.5-0.9cm。 优选的,所述的山茶果壳为粉碎后表面直径为0.3-0.8cm的固体颗粒。 优选的,所述的水为高温煮沸15_30min后的蒸馏水。 优选的,所述的琼脂条的含水量为5-8%,所述的培养基的水份含量为60-65%。 优选的,所述的PH调节剂选自0.1-0.3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或0.02-0.05mol/L的盐酸水溶液中的一种,所述的培养基的PH为7-7.5。 采用如上所述的培养基栽培茶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I)在培养基中按质量比为500:6的比例加入市售农富康发酵床菌液进行发酵l-2d,翻堆后继续发酵,当温度达到55-60°C时停止发酵,制得发酵好的培养基;(3)将步骤(I)中制得的发酵好的培养基装入单口塑料袋中,进行茶树菇接种,在室温下培养40-50d于菌丝吃完料,进行出菇管理。 步骤(2)中所述的出菇管理的具体方法为:茶树菇菌丝长满袋后,解开袋口,在袋口上盖上报纸,对地面及空间喷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达85-90%,光线控制500-1000Lux,温度控制在10-26°C,5-7d后菌袋表面菌丝变成褐色斑块,上面有白色菌丝团,8-12d后可以米收。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点:1.本专利技术选择老化处理后的桃木木屑及柳木木屑作为培养基的主要原料之一,老化处理后的桃木木屑及柳木木屑容易分解成多糖及单糖,易于被茶树菇吸收,山茶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食用及药用植物,种子榨油后剩下的茶油麸含油茶粗皂甙,在体外对多种菌具有抑制作用,本专利技术将其与其他营养成分按一定配比作为茶树菇的培养基,为其生长繁殖进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本专利技术将茶树菇生长所需的各种成分按一定配比组合,将培养基的含水量按制在60-65%,将培养基的PH值采用PH调节剂调节至7.0-7.5,更利于茶树菇的生长繁殖,从而提高茶树燕的产量。 3.本专利技术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琼脂条,将液体培养基转变成半固体或固体培养基,可明显改善培养基通气问题,也利于茶树菇生长繁殖的观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可提高茶树菇营养成分的培养基,所述的培养基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桃树木屑15, 柳树木屑20, 山茶果壳10, 黄豆粉1,磷酸二氢钾 0.5, 山茶油麸3, 硫酸镁0.5 琼脂条2, 石骨I, 消泡剂0.5,PH调节剂,水余量。 所述的桃树木屑和柳树木屑为经30d日晒老化的木屑。 所述的桃树木屑和柳树木屑的长度为0.59cm。 所述的山茶果壳为粉碎后表面直径为0.3cm的固体颗粒。 所述的水为高温煮沸15min后的蒸馏水余量。 所述的琼脂条的含水余量量为5%,所述的培养基的水份含量为60%。 所述的PH调节剂为0.l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所述的培养基的PH为7。 采用如上所述的培养基栽培茶树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培养基中按质量比为500:6的比例加入市售农富康发酵床菌液进行发酵ld,翻堆后继续发酵,当温度达到55°C时停止发酵,制得发酵好的培养基;(2)将步骤(I)中制得的发酵好的培养基装入单口塑料袋中,进行茶树菇接种,在室温下培养40d于菌丝吃完料,进行出菇管理。 步骤(2)中所述的出菇管理的具体方法为:茶树菇菌丝长满袋后,解开袋口,在袋口上盖上报纸,对地面及空间喷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达85%,光线控制500LUX,温度控制在10°C,5d后菌袋表面菌丝变成褐色斑块,上面有白色菌丝团,8d后可以采收。 实施例1一种可提高茶树菇营养成分的培养基,所述的培养基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桃树木屑20, 柳树木屑25, 山茶果壳15, 黄豆粉3,磷酸二氢钾 1.5, 山茶油麸6, 硫酸镁1, 琼脂条4, 石骨3, 消泡剂2,PH调节剂,水余量。 所述的桃树木屑和柳树木屑为经40d日晒老化的木屑。 所述的桃树木屑和柳树木屑的长度为0.5-0.9cm。 所述的山茶果壳为粉碎后表面直径为0.8cm的固体颗粒。 所述的水余量为高温煮沸30min后的蒸馏水余量。 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提高茶树菇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基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桃树木屑        15‑20,柳树木屑        20‑25,山茶果壳        10‑15,黄豆粉           1‑3,磷酸二氢钾      0.5‑1.5,山茶油麸        3‑6,硫酸镁          0.5‑1,琼脂条          2‑4,石膏            1‑3,消泡剂          0.5‑2,PH调节剂,水余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巴宁郑安乔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安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