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61731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8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采用盐沼盐杆菌(Halobacteriumsalinarium)、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brevi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三种菌按照重量比1:1:1混合发酵液应用在第三次采油中,在高盐采油环境含盐量高于12%的高盐环境中生存,其原油降低原油黏度分别达到15.4%、26.4%、35.2%,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分别达到91.3%、76.5%、58.6%,具有明显的降低原油黏度和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的有益效果,显示出广泛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采用盐沼盐杆菌( Halobacteriumsalinarium )、短芽孢杆菌( Brevibacillusbrevis )和蜡状芽孢杆菌( Bacilluscereus )三种菌按照重量比1:1:1混合发酵液应用在第三次采油中,在高盐采油环境含盐量高于12%的高盐环境中生存,其原油降低原油黏度分别达到15.4%、26.4%、35.2%,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分别达到91.3%、76.5%、58.6%,具有明显的降低原油黏度和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的有益效果,显示出广泛的应用价值。【专利说明】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及微生物发酵领域。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菌 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的

技术介绍
地球上除广阔的海洋(含盐3. 5-3. 8%)之外,陆地上还分布着许多盐池盐湖和盐碱 湖。闻名于世的死海含盐量就高达31. 5%。我国具有广阔的盐域环境和比较丰富的嗜盐微生 物资源。我国西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地都有数量众多的含盐很高的盐湖和盐碱湖。调 查发现这些盐域环境都有微生物生长,即存在嗜盐菌。在微生物学范畴上,嗜盐菌通常指极 端嗜盐菌,即最适盐浓度大于3. Omol/L的微生物,嗜盐菌多数化能异养,细胞含有类胡萝 卜素,革兰氏阴性,菌体通常都有颜色。在1989年出版的5· o/ 第三版中,嗜盐菌被定为6个属。 生活在含盐很高环境下的微生物被称为嗜盐菌(WoMih1S),依嗜盐程度 不同,可分为轻度嗜盐菌(最适盐浓度为〇. 2-0. 5mol/L)、中度嗜盐菌(最适盐浓度为 0. 5-2. Omol/L)和极端嗜盐菌(最适盐浓度> 3. Omol/L)。其中极端嗜盐菌为嗜盐古菌。根 据近年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表明,嗜盐菌和甲烷菌及嗜酸嗜热菌有别于 原核生物,又不同于真核生物,归属于第三类生命形态-古细菌CarcAeaAacieria)。 高盐环境与常见的无盐或低盐环境相比,环境中的很高的盐离子浓度对微生物细 胞渗透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嗜盐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膜具有特殊的 脂类化合物,如磷脂酰甘油类似物、二植烷醚、磺酸甘油脂等。膜内外具有不同种类和浓度 的盐,并由盐来维持膜结构的稳定性和细胞活性。嗜盐菌通过高盐环境下能够在胞内聚集k 离子和小分子极性物质,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胞内外渗透压平衡,使细胞可从环境中获取 水分。嗜盐菌的蛋白质中含有过量的酸性氨基酸和非极性的残余物,过量的酸性物质需要 阳离子平衡附近的负电荷,所以嗜盐酶只有在高盐环境中才能保持活性。 嗜盐菌独特的生活能力和细胞内独特的生化组成和结构,引起广泛的研究兴趣。 目前对嗜盐菌应用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对它们产生的酶,一些功能性分子、大分子聚合物以 及生物环保等方面。嗜盐菌产生的酶是工业上耐盐酶的重要来源,有些嗜盐菌在一定条件 下能大量积累PHB,用于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开发。此外嗜盐菌在高盐污水的处理方面也有应 用的报道。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将筛选的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注入油藏,经微生物的生 命活动或代谢产物的某些特性作用于原油,改变原油的某些物化特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 率的技术。自20世纪中叶开展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以来,到90年代以后我国各个油田 均不同程度的开展了规模化的矿场试验,微生物采油技术现已发展为三次采油中的重要的 高新技术,由于采油地质情况复杂,针对各个不同油藏环境,采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关键在 于筛选适合该地区采油环境的微生物以及研究适合该类微生物的培养和发酵工艺。由于矿 场环境复杂,目前并不是所有条件的油藏均可使用微生物采油,其限制条件主要有井温、矿 化度和PH值等为主要限制因素,其中高井温环境,已经有采用嗜热菌成功用于高温油藏的 先例。但针对矿化度大于10*104mg/L (折合NaCl含量为2. 5mol/L)的高盐油藏,尚无有效 的采油微生物菌种应用的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国内外目前微生物采油技术针对矿化度大于10*104mg/L (折合NaCl含量为 2. 5mol/L)的高盐油藏,尚无有效的采油微生物复合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应用的现状,本发 明对此提出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 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采用盐沼盐杆菌 ieria? 、短芽抱杆菌(5reFiFi1S)和錯状芽抱杆菌 (feciBiAscerem)三种菌按照重量比1:1:1混合发酵液应用在第三次采油中,在高盐采 油环境含盐量高于12%的高盐环境中生存,其原油降低原油黏度分别达到15. 4%、26. 4%、 35. 2%,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分别达到91. 3%、76. 5%、58. 6%。具有明显的降低原油黏度和降 低油水间界面张力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盐沼盐杆菌(/fe/ohacieriw? --)、短芽孢杆菌 (SreFiAaciBw1S ^reFi1S)和錯状芽抱杆菌(ZfeciBw1Scerew1S)三种菌都可通过国内外公众 渠道购买获得,但是现有技术未见采用此三种菌复合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 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具体的技术方案,实现本
技术实现思路
,并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采用盐沼盐杆菌 ieria? 、短芽抱杆菌(5reFiFi1S)和錯状芽抱杆菌 (feciBiAscerem)三种菌按照重量比1:1:1混合应用在第三次采油中,通过对多个不同高 盐油藏的室内微生物采油性能评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微生物菌种发酵液在高盐环境中用 作采油微生物,在添加了营养液的情况下,对环境含盐量为4%的原油没有降低原油黏度和 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的效果,并且不能生存。在高盐采油环境含盐量高于12%的高盐环境 中生存,其原油降低原油黏度分别达到15. 4%、26. 4%、35. 2%,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分别达到 91. 3%、76. 5%、58. 6%。具有明显的降低原油黏度和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的有益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无) 下面,举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另外,在下述的说明 中,如无特别说明,则%皆指重量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复合微生物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 盐沼盐杆菌Hab_g03 的分离 米用盐沼盐杆菌短芽抱杆菌AreFis) 和蜡状芽孢杆菌三种菌按照重量比1:1:1混合发酵液在第三次采油中 应用。 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盐沼盐杆菌(/fe/oAacieriw? SaJiftari應)、短芽孢杆菌 (SreFiAaciBw1S ^reFi1S)和錯状芽抱杆菌(ZfeciBw1Scerew1S)三种菌都可通过国内外公众 渠道购买获得,发酵液的获得也是通过现有技术可见,但是现有技术未见采用此三种菌复 合发酵液应用在第三次采油中。 实施例二:应用效果评价 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盐沼盐杆菌ieriw? 、短芽孢杆菌 (5r<9FiAaci77w5· ^reFi1S)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微生物菌种应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盐沼盐杆菌(Halobacterium salinarium)、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三种菌按照重量比1:1:1混合发酵液在第三次采油中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恺史应武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