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源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5736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4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源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瓶与阀门,包括外瓶与阀门,所述外瓶包括储液区和液位控制管,液位控制管下端延伸至外瓶底部;液位控制管顶部设有贯通其内外的进气管、出气管,进气管的下端延伸至液位控制管底部;热电偶管位于液位控制管内,用于检测液位控制管内液体的温度;所述储液区与液位控制管之间侧壁的底端设有出液口;源液灌装口位于储液区的顶部;阀门进气管、阀门出气管位于阀门的两侧,且阀门进气管的位置高于阀门出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源瓶液位的控制,提高了源液利用率,改变善阀门机构,提高运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源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瓶与阀门,包括外瓶与阀门,所述外瓶包括储液区和液位控制管,液位控制管下端延伸至外瓶底部;液位控制管顶部设有贯通其内外的进气管、出气管,进气管的下端延伸至液位控制管底部;热电偶管位于液位控制管内,用于检测液位控制管内液体的温度;所述储液区与液位控制管之间侧壁的底端设有出液口;源液灌装口位于储液区的顶部;阀门进气管、阀门出气管位于阀门的两侧,且阀门进气管的位置高于阀门出气管;本技术实现了对源瓶液位的控制,提高了源液利用率,改变善阀门机构,提高运行安全性。【专利说明】新型源瓶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源瓶,尤其涉及一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扩散工序用源瓶。
技术介绍
多晶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流程中扩散工艺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磷掺杂,形成P-N结。在扩散工艺过程中,源液存放在源瓶中,携带气体在源瓶中通过并携带一定量的源液到扩散炉管内进行工艺。扩散工艺产品的一个重要质量控制点就是方块电阻(下简称为方阻),而方阻与携带气体携带的源液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携带气体携带的源液量又受源瓶中的源液量限制。由于三氯氧磷具有剧毒特性,在使用和更换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顺序,源瓶打开阀门的时候,必须先手动打开出气管,再打开进气管;关闭阀门时,必须先关闭进气管,再关闭出气管。如果顺序开反,极易造成石英源瓶被携带气体撑爆,造成极大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源瓶,实现了对源瓶液位的控制,提高了源液利用率,改变善阀门机构,提高运行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源瓶,包括外瓶与阀门两部分组成。所述外瓶包括进气管、出气管、热电偶管、源液灌装口(源瓶使用时密闭)、瓶体阀门接头、出液口、液位控制管、储液区;所述阀门包括阀门进气管、阀门出气管、阀门塞;所述阀门同时控制出气管和进气管的开闭;所述阀门通过紧固卡套固定在瓶体阀门接头上;所述液位控制管可以存储储液区少量剩余液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液位始终保持相对稳定,携带气体携带源液量保持稳定,保证工艺运行条件的稳定。通过一个阀门同时控制出气管和进气管的开闭,保证开启顺序的正确,避免员工误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该新型源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新型源瓶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1、进气管2、出气管3、热电偶管4、源液灌装口 5、阀门进气管6、阀门出气管7、阀门塞8、阀门9、瓶体阀门接头10、出液口 11、液位控制管12、储液区13、外瓶。【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使用时携带气体经进气管I进入液位控制管11,携带一定源后经出气管2流出。储液区12中的源液经出液口 10流入液位控制管11,当液位控制管11中的液位没过出液口 10后,由于气体无法再进入储液区12,在压强差异下,储液区12中源液不在流出,使用一段时间后,液位控制管11中的液位降到出液口 10以下,气体可以经出液口 10进入储液区12,储液区12中源液流出,再次没过出液口 10后,源液停止流出,以此达到控制源液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液位,保证携带气体携带的源量稳定。源瓶使用过程中,储液区12中的源液可全部使用完,最后只剩液位控制管11中的小部分无法用完,相对原有源瓶,大大提高了源液的利用率,减少了浪费。 阀门8使用时,通过紧固卡套固定在瓶体阀门接头9上,进气管1、出气管2插入到阀门8中相应的气孔。当阀门塞7上移,上移过程中阀门出气管6先打开,阀门塞7继续上移,阀门进气管5打开;当阀门塞7下移,下移过程中阀门出气管5先关闭,阀门塞7继续下移,阀门出气管6关闭,保证进气和出气的开启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源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瓶(13)与阀门(8),所述外瓶(13)包括储液区(12)和液位控制管(11),液位控制管(11)下端延伸至外瓶(13)底部;液位控制管(11)顶部设有贯通其内外的进气管(I)、出气管(2),进气管(I)的下端延伸至液位控制管(11)底部;热电偶管(3)位于液位控制管(11)内,用于检测液位控制管(11)内液体的温度;所述储液区(12)与液位控制管(11)之间侧壁的底端设有出液口(10);源液灌装口(4)位于储液区(12)的顶部;阀门进气管(5)、阀门出气管(6)位于阀门(8)的两侧,且阀门进气管(5)的位置高于阀门出气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源瓶,其特征在于:阀门(8)位于瓶体阀门接头(9)上,阀门(8)控制进气管(I)和出气管(2)开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源瓶,其特征在于:阀门塞(7)位于阀门(8)顶端,可控制阀门进气管(5)、阀门出气管(6)的开启与关闭。【文档编号】C30B31/16GK204111929SQ201420392464【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专利技术者】句广伟, 杨振宇, 侯新倾 申请人:衡水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源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瓶(13)与阀门(8),所述外瓶(13)包括储液区(12)和液位控制管(11),液位控制管(11)下端延伸至外瓶(13)底部;液位控制管(11)顶部设有贯通其内外的进气管(1)、出气管(2),进气管(1)的下端延伸至液位控制管(11)底部;热电偶管(3)位于液位控制管(11)内,用于检测液位控制管(11)内液体的温度;所述储液区(12)与液位控制管(11)之间侧壁的底端设有出液口(10);源液灌装口(4)位于储液区(12)的顶部;阀门进气管(5)、阀门出气管(6)位于阀门(8)的两侧,且阀门进气管(5)的位置高于阀门出气管(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句广伟杨振宇侯新倾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