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幕的内扣式折叠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47003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3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幕的内扣式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末端装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管前端装有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一枢轴连接,第二连接管内紧贴底部管壁装有固定扣,第一连接管内紧贴底部管壁装有可与固定扣扣合的活动扣,活动扣的中部通过第二枢轴可转动的装在第一连接管的前后侧壁上,活动扣包括分别位于第二枢轴左侧和右侧的制动部和连接部,第一连接管内装有使活动扣绕第二枢轴顺时针转动的弹性件,第一连接管上装有向下按压制动部以使活动扣逆时针转动的按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固定扣和活动扣均位于连接管内部,整体简洁、紧凑,同时使第二枢轴位于活动扣的中部,解扣操作方便,使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幕的内扣式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末端装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管前端装有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一枢轴连接,第二连接管内紧贴底部管壁装有固定扣,第一连接管内紧贴底部管壁装有可与固定扣扣合的活动扣,活动扣的中部通过第二枢轴可转动的装在第一连接管的前后侧壁上,活动扣包括分别位于第二枢轴左侧和右侧的制动部和连接部,第一连接管内装有使活动扣绕第二枢轴顺时针转动的弹性件,第一连接管上装有向下按压制动部以使活动扣逆时针转动的按钮。本技术固定扣和活动扣均位于连接管内部,整体简洁、紧凑,同时使第二枢轴位于活动扣的中部,解扣操作方便,使用可靠。【专利说明】一种折叠幕的内扣式折叠机构
本技术用于折叠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幕的内扣式折叠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可供移动使用的投影屏幕,这些产品不适于整体折叠,只能够在特定环境下使用,而且投影面积小,布面不平整,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可以整体折叠的投影屏幕,现有的可以整体折叠的折叠机构主体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其以连接管的一侧外壁作为机构的旋转轴,另一外侧作为扣位的解扣操作处,整体设计是在管的左右外侧都有结构件,操作、组装、运输均容易损坏外露的结构。 2.其活动扣旋转轴到扣位处的形状是直角形,而且长度较大,形状单薄,强度低,刚性弱,不能承受大的负载,制造精度难以控制。应用范围小。 3.扣位解扣的操作需要按动外部构件的某一特定位置才能解锁,按动困难且容易误操作。而且按动的位置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较短,力臂短,需要比较大力才可解锁。 4.整体结构中,每条连接管上与折叠机构的连接只有2点,机构可靠性低。固定扣的两定位孔孔距较大,固定扣刚性不足。 5.部分折叠幕的内扣式折叠机构的扣位扣合点放置在连接管的中间,扣位相对于旋转轴的力臂较短,折叠机构容易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整体简洁、紧凑,操作方便,使用可靠的折叠幕的内扣式折叠机构。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幕的内扣式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管和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对接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末端的前后侧壁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管前端的前后侧壁装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对接位置的上方通过第一枢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内紧贴底部管壁装有固定扣,所述第一连接管内紧贴底部管壁装有可与所述固定扣扣合的活动扣,所述活动扣的中部通过第二枢轴可转动的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前后侧壁上,所述活动扣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枢轴左侧和右侧的制动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管内装有使活动扣绕第二枢轴顺时针转动的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部管壁装有向下按压所述制动部以使活动扣逆时针转动的按钮。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活动扣在制动部的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弹性件为装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压缩弹簧。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连接管的顶部管壁设有供所述按钮穿出的通孔,所述按钮的底端形成折边,所述按钮装入所述通孔并在所述折边与第一连接管顶部管壁间装有O型圈。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枢轴上套装有连接轴套,所述连接轴套的两端分别抵住位于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前侧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位于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后侧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管末端的前后侧壁设有彼此正对的至少三对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管前端的前后侧壁设有彼此正对的至少三对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非共线分布,穿过第一安装孔设有固定第一连接板的第一铆钉和同时固定第一连接板和活动扣的第二枢轴,穿过第二安装孔设有固定第二连接板的第二铆钉。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设有安装第一枢轴的枢轴耳座,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枢轴耳座形成绕至第一连接板外侧的凸起部,通过所述凸起部使第二连接板上的枢轴耳座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绕第一枢轴转动时可避开第一连接板上的枢轴耳座。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包括两块小连接片和两块大连接片,所述小连接片和大连接片的厚度相同,所述大连接片上均形成安装第一枢轴的枢轴耳,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由前到后依次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前壁的小连接片和大连接片以及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后壁的大连接片和小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由前到后依次装在所述第二连接管前壁的大连接片和小连接片以及装在所述第二连接管后壁的小连接片和大连接片。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扣包括固定部和可与所述活动扣扣合的卡扣部,所述固定部通过第二铆钉固定在第二连接管内。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扣的中部设有供任一第二铆钉穿过的固定孔,所述固定扣的两端紧贴第二连接管的底部管壁。 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扣在固定部上设有供任意两个或三个第二铆钉穿过的固定孔。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折叠幕的内扣式折叠机构以设于连接管上方的第一枢轴作为整个折叠机构的旋转轴,并在一侧设有解锁按钮。连接管的底部没有任何构件,固定扣和活动扣均位于连接管内部,使整体简洁,紧凑,减少了折叠后所占的空间,增加了应用范围。同时,活动扣的扣位到第二枢轴的距离很短,且呈直线,力臂较短,强度高、刚性好,能承受大的负载,容易达至制造精度,机构扣紧动作可靠。扣位解扣的操作只需按下按钮即可解扣,辨认容易、操作方便。而且按钮相对于第二枢轴的力臂与扣位相对于第二枢轴的力臂大致相等,可轻松操作。 此外,整体结构中,每条连接管上与连接板的连接有3点,达至重复定位,使机构精度和可靠度得到保证。固定扣的两定位孔孔距较小,强度和刚性良好。贴着内壁的单孔固定扣可借助内壁增加强度和刚性。相对于其它类型的内扣式折叠机构,本设计将内扣的折叠机构做到力臂最长,可靠性最高,操作轻便,占空间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对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折叠180°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折叠90°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对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对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对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为单片式结构爆炸图; 图8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为双片式结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幕的内扣式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管I和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I对接的第二连接管2,所述第一连接管I末端的前后侧壁装有第一连接板11,所述第二连接管2前端的前后侧壁装有第二连接板21,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21在第一连接管I和第二连接管2对接位置的上方通过第一枢轴3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2内紧贴底部管壁装有固定扣4,所述第一连接管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幕的内扣式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管和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对接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末端的前后侧壁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管前端的前后侧壁装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对接位置的上方通过第一枢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内紧贴底部管壁装有固定扣,所述第一连接管内紧贴底部管壁装有可与所述固定扣扣合的活动扣,所述活动扣的中部通过第二枢轴可转动的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前后侧壁上,所述活动扣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枢轴左侧和右侧的制动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管内装有使活动扣绕第二枢轴顺时针转动的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管的顶部管壁装有向下按压所述制动部以使活动扣逆时针转动的按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锦波莫世华秦文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雄云视听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