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立新专利>正文

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42274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2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法。包括以下步骤:1)、污泥预混:将污泥与添加物混合并搅拌;2)、制作单层消化床:取一网框,所述网框包括多孔板或滤网且包括边框,将污泥混合物水平向摊铺在多孔板或滤网上;3)、制作多层消化床:将多个单层消化床叠放,形成垂直向的多层架结构;4)、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将多个多层消化床放置于封闭空间内对污泥混合物进行堆肥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封闭空间内对污泥的立体分层堆肥处理,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低、能够实现对污泥的自动化和流水线堆肥作业,无需翻堆,污泥稳定化率高,堆肥时间短,堆肥能耗低,从而在保障堆肥效果和效率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污泥堆肥的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领域的污泥堆肥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和农村的污水处理量逐年增加,相应地,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的污泥数量也急剧上升。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成分复杂,除含大量的有机质外,还含有病原菌、寄生虫卵及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如不经妥善处理就直接进入自然环境,将对土壤、水体、大气乃至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往往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等植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元素,对污泥进行有效的堆肥处理可以变废为宝,将污泥变成农用或绿化肥料,用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从而有效地实现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好氧堆肥是具备一定温度和氧气的条件下,利用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对污泥中的有机质进行生物降解的过程。与厌氧堆肥相比,好氧堆肥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堆肥周期短、堆肥产品肥效好、经济效益高等优点。目前国内外正在应用和研究的好氧堆肥技术主要以条垛式、强制通风静态垛以及反应器、发酵塔或发酵仓工艺为主。条垛式工艺存在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处理成本高和臭气难以控制等缺点。强制通风静态垛目前为主流的发酵工艺,但该技术仍存在占地面积偏大,处理效率偏低、处理成本高等缺陷。条垛式和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工艺均难以实现污泥堆肥的自动化和流水线作业。反应器、发酵塔或发酵仓工艺是污泥堆肥处理的新兴技术,该类工艺不仅能实现对污泥堆肥的自动化和流水线作业,而且占地小,设备投资适中,但由于该类工艺仍是将污泥在发酵容器内堆放,为了均匀发酵容器内污泥堆体内外的氧气和温度仍需要持续地对污泥堆体进行翻堆作业从而存在运营成本高的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研究,无论是条垛式、强制通风静态垛还是反应器、发酵塔或发酵仓工艺均存在污泥堆放的层厚过厚的问题,容易导致污泥堆层内外部的氧气和温度含量严重不均从而影响污泥堆层内部的好氧堆肥效果,而为了均匀污泥堆层内、外部的氧气和温度就必须持续地对污泥堆层进行翻堆作业,从而大大增加了污泥堆肥的运营成本。在吸收反应器、发酵塔和发酵仓污泥堆肥工艺的优点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人认为,在封闭空间内将污泥摊铺成薄层进行堆肥处理能够克服污泥堆体内、外部的氧气和温度不均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法污泥堆肥技术方案与现有的污泥好氧堆肥技术相比,实现了在壳体或箱体的封闭空间内对污泥的立体分层堆肥处理,不仅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低、能够实现对污泥的自动化和流水线堆肥作业,而且在堆肥过程中无需翻堆,污泥稳定化率高,堆肥时间短,堆肥能耗低,从而在保障堆肥效果和效率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污泥堆肥的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是: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实施步骤:1)、污泥预混:将预堆肥处理的污泥与添加物混合并进行搅拌,即得到污泥混合物;2)、制作单层消化床:取一网框,所述网框包括多孔板或滤网且同时包括沿多孔板或滤网的边线与多孔板或滤网固定连接的边框,将污泥混合物水平向摊铺在多孔板或滤网上,即得到单层消化床;3)、制作多层消化床:将多个单层消化床垂直向叠放,形成垂直向的多层架结构,即得到多层消化床;4)、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将多个多层消化床放置于一壳体或一箱体内,壳体的壳体壁上或箱体的箱体壁上设有多层消化床的出入口以及关闭或开启出入口的门,壳体的壳体壁上或箱体的箱体壁上还设有连通壳体或箱体的内部和外部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利用污泥混合物中的好氧微生物在壳体或箱体内对多层消化床上的污泥混合物进行堆肥处理,并通过进气管向壳体或箱体内输送新鲜的空气或纯氧气,以及通过排气管从壳体或箱体内排出污泥混合物在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法,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单层消化床上摊铺的污泥混合物的厚度为10~200mm。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法,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多孔板或滤网的面积为0.5~5m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法,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制作多层消化床时,任一单层消化床上的污泥混合物与相邻的单层消化床上的污泥混合物的垂直距离为10~200mm。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法,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添加物包括好氧菌种或木屑或树叶的粉碎物或农作物的粉碎物。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法,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制作单层消化床时,在多孔板或滤网上另铺一层滤网二或滤布,将污泥混合物水平向摊铺在滤网二或滤布上。附图说明图1是网框的示意图。图2是单层消化床的竖向剖面图。图3是多层消化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在箱体内进行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处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图1或图2或图3或图4中,1是多孔板,2是边框,3是边线,4是滤布,5是污泥混合物,6是箱体,7是进气管,8是排气管,9是出入口,10是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如图1或图2或图3或图4或所示,进行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法的污泥堆肥处理,按以下步骤实施。1)、污泥预混:将预堆肥处理的污泥与添加物混合并进行搅拌,即得到污泥混合物(5)。2)、制作单层消化床:取一网框,所述网框包括多孔板(1)且同时包括沿多孔板(1)的边线(3)与多孔板(1)固定连接的边框(2),将污泥混合物(5)水平向摊铺在多孔板(1)上,即得到单层消化床。3)、制作多层消化床:将多个单层消化床垂直向叠放,形成垂直向的多层架结构,即得到多层消化床。多个单层消化床垂直向叠放时,为了增强多层消化床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在相邻的单层消化床之间进一步采取加固措施,由于此类加固措施属于公知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中未对此类加固措施作具体的说明。4)、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将多个多层消化床放置于箱体(6)内,箱体(6)的箱体壁上设有多层消化床的出入口(9)以及关闭或开启出入口(9)的门(10),箱体(6)的箱体壁上还设有连箱体(6)的内部和外部的进气管(7)和排气管(8),利用污泥混合物(5)中的好氧微生物在箱体(6)内对多层消化床上的污泥混合物(5)进行堆肥处理,并通过进气管(7)向箱体(6)内输送新鲜的空气或纯氧气,以及通过排气管(8)从箱体(6)内排出污泥混合物(5)在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单层消化床上摊铺的污泥混合物(5)的厚度为10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多孔板的面积为1m2,多孔板采用正方形,多孔板的边长为1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制作多层消化床时,任一单层消化床上的污泥混合物与相邻的单层消化床上的污泥混合物的垂直距离为50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与预处理的污泥进行混合并进行搅拌的添加物包括好氧菌种以及农作物的粉碎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制作单层消化床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实施步骤:1)、污泥预混:将预堆肥处理的污泥与添加物混合并进行搅拌,即得到污泥混合物;2)、制作单层消化床:取一网框,所述网框包括多孔板或滤网且同时包括沿多孔板或滤网的边线与多孔板或滤网固定连接的边框,将污泥混合物水平向摊铺在多孔板或滤网上,即得到单层消化床;3)、制作多层消化床:将多个单层消化床叠放,形成垂直向的多层架结构,即得到多层消化床;4)、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将多个多层消化床放置于一壳体或一箱体内,壳体的壳体壁上或箱体的箱体壁上设有多层消化床的出入口以及关闭或开启出入口的门,壳体的壳体壁上或箱体的箱体壁上还设有连通壳体或箱体的内部和外部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利用污泥混合物中的好氧微生物在壳体或箱体内对多层消化床上的污泥混合物进行堆肥处理,并通过进气管向壳体或箱体内输送新鲜的空气或纯氧气,以及通过排气管从壳体或箱体内排出污泥混合物在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实施步骤:
1)、污泥预混:将预堆肥处理的污泥与添加物混合并进行搅拌,即得到污泥混合物;
2)、制作单层消化床:取一网框,所述网框包括多孔板或滤网且同时包括沿多孔板或滤网的边线与多孔板或滤网固定连接的边框,将污泥混合物水平向摊铺在多孔板或滤网上,即得到单层消化床;
3)、制作多层消化床:将多个单层消化床叠放,形成垂直向的多层架结构,即得到多层消化床;
4)、多层消化床好氧堆肥:将多个多层消化床放置于一壳体或一箱体内,壳体的壳体壁上或箱体的箱体壁上设有多层消化床的出入口以及关闭或开启出入口的门,壳体的壳体壁上或箱体的箱体壁上还设有连通壳体或箱体的内部和外部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利用污泥混合物中的好氧微生物在壳体或箱体内对多层消化床上的污泥混合物进行堆肥处理,并通过进气管向壳体或箱体内输送新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立新蒋勇杨挺
申请(专利权)人:邓立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