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3400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与具有端部的片状或板状对象连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基部部件、接触件和致动器。接触件由基部部件保持。致动器由基部部件支撑以可打开和闭合。致动器可选择性地位于接触件保护位置、打开位置和保持位置。当在对象没有安装在安装表面上的状态下致动器被闭合到接触件保护位置时,保护部在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安装表面的下方,同时保护部隐藏接触点,使得当在前后方向上从连接器的前面观察连接器时不能看到接触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与具有端部的片状或板状对象连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基部部件、接触件和致动器。接触件由基部部件保持。致动器由基部部件支撑以可打开和闭合。致动器可选择性地位于接触件保护位置、打开位置和保持位置。当在对象没有安装在安装表面上的状态下致动器被闭合到接触件保护位置时,保护部在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安装表面的下方,同时保护部隐藏接触点,使得当在前后方向上从连接器的前面观察连接器时不能看到接触点。【专利说明】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被构造成连接到诸如柔性印刷电路肿0或柔性扁平电缆㈣0的板状或片状对象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例如,在^-42004-193045(^^^^1)中公开了这种连接器,其中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在此并入。 如图19所示,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多个接触件和致动器。多个接触件由绝缘壳体保持。致动器由绝缘壳体支撑,使得致动器可以选择性地处于打开状态(图19 0))和关闭状态(图19(8))。当致动器向前转动以在的端部插入到连接件中的状态下闭合时,的端部压在接触件的接触点上。 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中通常会出现灰尘会沉积到接触件的接触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到诸如等的对象并具有出色的防尘结构的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如图19⑶所示,当诸如??0的对象不插入到连接器中时即使致动器处于闭合状态在连接器的前端处也具有开口。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已经考虑到最小化所述开口以提高防尘效果是有效的。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下所述的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可与具有端部的片状或板状对象连接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基部部件、接触件和致动器。基部部件形成有安装表面和沟槽。沟槽在上下方向上从安装表面向下凹入并沿着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延伸。接触件由基部部件保持。接触件具有下部和接触点。沟槽至少部分地容纳下部。下部设有所述接触点。致动器由基部部件支撑以可打开和可闭合。致动器具有推压部和保护部并能够选择性地位于接触件保护位置、打开位置和位于打开位置与接触件保护位置之间的保持位置。当致动器位于打开位置时,保护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推压部上方,使得对象的端部能够安装在安装表面上。当致动器位于保持位置或接触件保护位置时,保护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推压部的前方。当致动器在对象的端部安装在安装表面上的状态下被闭合到保持位置时,推压部将对象的端部压靠在安装表面上,同时接触件的接触点与对象的端部接触。当在对象没有安装在安装表面上的状态下致动器闭合到接触件保护位置时,保护部在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安装表面的下方,同时保护部隐藏接触点,使得当在前后方向上从连接器的前面观察连接器时不能看见该接触点。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连接器所具有的结构能够使致动器在诸如的对象没有安装在安装表面上的状态下可闭合到接触件保护位置。当致动器闭合到接触件保护位置时,保护部至少部分地位于安装表面的下方,同时保护部隐藏接触点,使得当从连接器的前面观察连接器时不能看见该接触点。因此,即使诸如的对象没有安装在安装表面上,位于接触件保护位置处的致动器也可以防止灰尘从连接器的外面进入以抵达接触点。 通过研究以下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并参照附图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目标进行认识并对其结构进行更加全面的理解。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前透视图,且致动器位于打开位置; 图2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的后透视图,且致动器转动或翻转但没有到达接触件保护位置,并且几乎所有的接触件都被省略; 图3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4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的另一个前透视图,且致动器位于接触件保护位置; 图5是显示图4的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6是显示图5的连接器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7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的侧视图,且??部分地插入所示的连接器中,并且致动器位于保持位置处; 图8是显示包括在图1的连接器中的基部部件的透视图; 图9是显示图8的基部部件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0是显示包括在图1的连接器中的致动器的透视图; 图11是显示图10的致动器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2是显示包括在图1的连接器中的接触件的透视图; 图13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且致动器位于打开位置; 图14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的另一个剖视图,且致动器位于保持位置处; 图15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的又一个剖视图,且致动器位于接触件保护位置; 图16是显示图1的连接器的又一个剖视图,且用于验证的如随后所述的??0插入到所述连接器中,并且致动器位于保持位置处; 图17是显示可连接到图1的连接器的的透视图; 图18是显示用于接触点的移动距离的验证的的透视图;以及 图19是显示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的透视图,且致动器在图19 0)中处于打开状态,而致动器在图19(8)中处于闭合状态。 虽然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修改并且本专利技术可以具有各种可选形式,但是在附图中以示例的方式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且在这里详细地描述所述具体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和详细说明不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到所公开的具体形式,相反,目的是涵盖落入本专利技术的如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所有修改、等同形式和可选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7,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100安装在电路板(未示出)上并与作为可连接对象的1^(:200连接。连接器100包括基部部件110、多个接触件130、致动器150和压紧部170。基部部件110由绝缘体制成。接触件130中的每一个由导体制成。致动器150由绝缘体制成。压紧部170中的每一个由金属制成。如图17所示,1^(:200具有设有端子(未示出)的端部202和突出部204。突出部204分别从端部202的在V方向(间距方向:横向方向)的相对端部向外突出。另外,可连接到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100的对象不局限于??0200,而是可以是叩匕另一个片状或板状对象。 如图8和图9所示,基部部件110具有保持部114、板状部115和侧壁116。保持部114具有在V方向上长并延伸的细长块状形状。板状部115从保持部114在X方向上(前后方向)朝向负X侧或向前延伸。侧壁116在X方向上分别位于板状部115的相对端部处。 如图8所示,保持部114形成基部部件110的后端112。如图13-15所示,保持部114保持接触件130。 如图8和图9所示,板状部115在2方向(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厚度)小于保持部114和侧壁116。具体地,板状部115比保持部114和侧壁116薄。 如图14所示,板状部115的正2侧表面或上表面用作上面将要安装1^200的安装表面122。如图8和图9所示,多个沟槽124形成在板状部115中。沟槽124中的每一个都从安装表面122朝向负2侧或向下凹入,并沿着X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然而,例如,如图13-15所示,沟槽124中的每一个都没有达到墓部部件110的前端111。沟槽124中的每一个都与保持部114连通。如随后所述,沟槽124分别部分地容纳接触件130。 如图8和图9所示,板状部115进一步形成有倾斜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能够与具有端部的片状或板状对象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基部部件、接触件和致动器;基部部件形成有安装表面和沟槽;沟槽在上下方向上从安装表面向下凹入并沿着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延伸;接触件由基部部件保持;接触件具有下部和接触点;沟槽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下部;所述下部设有所述接触点;致动器由基部部件支撑以能够打开和能够闭合;致动器具有推压部和保护部并能够选择性地位于接触件保护位置、打开位置和位于打开位置与接触件保护位置之间的保持位置;当致动器位于打开位置时,保护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推压部上方,使得对象的端部能够安装在安装表面上;当致动器位于保持位置或接触件保护位置时,保护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推压部的前方;当致动器在对象的端部安装在安装表面上的状态下被闭合到保持位置时,推压部将对象的端部压靠在安装表面上,同时接触件的接触点与对象的端部接触;以及当致动器在对象没有安装在安装表面上的状态下被闭合到接触件保护位置时,保护部在上下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安装表面下方,而保护部隐藏接触点,使得当在前后方向上从连接器的前面观察连接器时不能看到接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尾弘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