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2888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10:37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是:包括板体(1)和罩在板体(1)上的弧形太阳能采集板(2),所述的板体(1)从上至下依次由透光层(11)、上EVA层(12)、太阳能电池片(13)、下EVA层(14)和背板层(15)组成,所述的透光层(11)为具有弧形面的钢化玻璃层,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13)上设置复数条相互平行的细栅线(13-1)和与细栅线(13-1)相垂直的主栅线(13-2),相邻两细栅线(13-1)的端部依次交替连接短栅线(13-3)形成S型栅线。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弧形结构的太阳能采集板,能够有效的提高光能吸收率,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的
,尤其是一种太阳能电池板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将钢化玻璃、EVA、电池片和EVA以及背板粘合在一起后进行层压而成,由于都是采用平面层进行层压,虽然层压方便,其光能吸收率低,使用效果差,另外,太阳能电池片中影响电池片的效率的最主要的是栅线的分布,大多数电池片上的细栅线分布都是密集的相互平行分布在板面上,从而来收集光电流,由于这样的分布,减少了电池片的受光面积,从而影响了电池片的使用效率,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其设计结构合理、安装方便、光能吸收率强和密封性能好。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包括板体和罩在板体上的弧形太阳能采集板,所述的板体从上至下依次由透光层、上EVA层、太阳能电池片、下EVA层和背板层组成,所述的透光层为具有弧形面的钢化玻璃层,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上设置复数条相互平行的细栅线和与细栅线相垂直的主栅线,相邻两细栅线的端部依次交替连接短栅线形成S型栅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弧形结构的太阳能采集板,能够有效的提高光能吸收率,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板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太阳能电池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包括板体和罩在板体上的弧形太阳能采集板,所述的板体从上至下依次由透光层、上EVA层、太阳能电池片、下EVA层和背板层组成,所述的透光层为具有弧形面的钢化玻璃层,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上设置复数条相互平行的细栅线和与细栅线相垂直的主栅线,相邻两细栅线的端部依次交替连接短栅线形成S型栅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弧形结构的太阳能采集板,能够有效的提高光能吸收率,使用更加方便。以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是:包括板体(1)和罩在板体(1)上的弧形太阳能采集板(2),所述的板体(1)从上至下依次由透光层(11)、上EVA层(12)、太阳能电池片(13)、下EVA层(14)和背板层(15)组成,所述的透光层(11)为具有弧形面的钢化玻璃层,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13)上设置复数条相互平行的细栅线(13‑1)和与细栅线(13‑1)相垂直的主栅线(13‑2),相邻两细栅线(13‑1)的端部依次交替连接短栅线(13‑3)形成S型栅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是:包括板体(1)和罩在板体(1)上的弧
形太阳能采集板(2),所述的板体(1)从上至下依次由透光层(11)、上EVA
层(12)、太阳能电池片(13)、下EVA层(14)和背板层(15)组成,所述的
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彦卿李冠峰齐文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安耐德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