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子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2641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涉及一种箱子把手,其结构包括把手本体、以及均固定于箱体的第一把扣、第二把扣,第一把扣、第二把扣分别设置于把手本体的两端,其中,第一把扣内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阻力套,并且阻力套与把手本体固定连接并随把手本体转动而转动,第一把扣还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杆件,第一杆件的两端均固定于把手本体,第二把扣内置有扭簧,扭簧的一端抵顶于第二把扣,扭簧的另一端抵顶于把手本体,第二把扣还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二杆件,第二杆件的两端均固定于把手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造的箱体把手松开后,为防止把手本体在扭簧作用下快速归位,把手本体在阻力套和扭簧双重相反的作用力下缓慢自动归位,避免夹伤人手,使把手使用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子把手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把手
,具体涉及一种箱子把手。
技术介绍
箱子是人们日常生活和旅行不可或缺的物品。为便于箱子的搬运和提携,箱体上一般会设置有把手,以便通过把手对箱体施加作用力。现有技术中,为提高把手使用的舒适性,箱子的把手多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箱体上,但是很多箱子把手不具有打开后自动归位的功能,这将导致把手使用不够方便,即使有些箱子把手通过改进在把手内设置弹性元件使把手在打开使用后能够自动归位,但这种结构的把手归位过快,在人手还未离开把手时,把手即完成归位动作,因而容易夹伤人手,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缓慢自动归位、使用安全、结构简单的箱子把手。 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了一种箱子把手,包括把手本体,还包括分别固定于把手本体两端的第一把扣、第二把扣,其中,第一把扣内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阻力套,阻力套与把手本体固定连接并随把手本体转动而转动,第一把扣还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杆件,第一杆件的两端均固定于把手本体;第二把扣内置有扭簧,扭簧的一端抵顶于第二把扣,扭簧的另一端抵顶于把手本体,第二把扣还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二杆件,第二杆件的两端均固定于把手本体。 其中,所述第一把扣设置有第一阶梯形套筒,阻力套内置于第一阶梯形套筒内,并且阻套力的一端抵顶于第一阶梯形套筒的台阶,阻力套的另一端设置有外置于第一阶梯形套筒的卡凸,把手本体设置有与卡凸卡接的卡槽,第一杆件穿设于第一阶梯形套筒。 其中,所述阻力套与所述第一阶梯形套筒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阻力油。 其中,所述第一阶梯形套筒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 其中,所述第二把扣设置有第二阶梯形套筒,扭簧内置于第二阶梯形套筒内,扭簧的一端抵顶于第二阶梯形套筒,扭簧的另一端抵顶于把手本体,第二杆件穿设于第二阶梯形套筒。 其中,所述第二阶梯形套筒的筒壁开设有延伸至第二阶梯形套筒的台阶的开口槽,开设有开口槽的第二阶梯形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外置的限位凸台,扭簧的一端抵顶于开口槽内,扭簧的另一端穿过限位凸台抵顶于限位凸台。 其中,所述把手本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容纳腔,第一把扣、第二把扣分别内置于把手本体两端的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第一杆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把手本体一端的容纳腔的两侧壁,所述第二杆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把手本体另一端的容纳腔的两侧壁。 其中,所述第一杆件、第二杆件与把手本体固定连接的一端部均设置有滚花。 其中,所述第一把扣、第二把扣均通过螺钉固定于箱体。 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种箱子把手,通过设置第一把扣、第二把扣、第一杆件及第一杆件将把手本体的两端固定连接于箱体上,当人手打开把手本体时,把手本体开始转动,由于扭簧的一端抵顶于第二把扣,扭簧的另一端抵顶于把手本体,把手本体转动从而会给扭簧施加一个扭力,同时把手本体转动还带动阻力套随其转动,然后人手松开把手本体后,扭簧的扭弹力将推动把手本体进行归位动作,但同时把手本体进行归位动作时也要带动阻力套进行转动,阻力套将给把手本体归位动作施加一定的阻力,防止把手本体在扭簧的扭弹力作用下快速归位,而是在阻力套和扭簧的扭弹力双重相反的作用力下使把手本体缓慢自动归位,避免夹伤人手,使把手使用更加安全,并且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箱子把手结构简单,组装简便。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专利技术创造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种箱子把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种箱子把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种箱子把手的未显示把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 1-把手本体,11-容纳腔,12-卡槽, 2-第一把扣,21-第一阶梯形套筒, 3-阻力套,31-卡凸,32-缺口, 4-第一杆件, 5-第二把扣,51-第二阶梯形套筒,52-开口槽,53-限位凸台, 6-扭簧, 7-第二杆件, 8-阻力油, 9-伞头螺钉,91-垫片, 10-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创造作进一步描述。 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种箱子把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把手本体1、第一把扣2及第二把扣5,第一把扣2、第二把扣5均通过伞头螺钉9固定于箱体10上,为保证固定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在伞头螺钉9与箱体10之间还加设有垫片91。 第一把扣2、第二把扣5分别设置于把手本体I的两端,把手本体I的两端均设置有容纳腔11,第一把扣2、第二把扣5分别内置于把手本体I两端的容纳腔11内,其中,第一把扣2内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阻力套3,并且阻力套3与把手本体I固定连接并随把手本体I转动而转动,第一把扣2还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杆件4,第一杆件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把手本体I 一端的容纳腔11的两侧壁。 第二把扣5内置有扭簧6,扭簧6的一端抵顶于第二把扣5,扭簧6的另一端抵顶于把手本体1,第二把扣5还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二杆件7,第二杆件7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把手本体I另一端的容纳腔11的两侧壁。 通过第一把扣2、第二把扣5、第一杆件4及第一杆件4将把手本体I的两端固定连接于箱体10上,当人手打开把手本体I时,把手本体I开始转动,把手本体I转动会给扭簧6施加一个扭力,同时把手本体I转动还带动阻力套3随其转动,然后人手松开把手本体I后,扭簧6的扭弹力将推动把手本体I进行归位动作,但同时阻力套3却给把手本体I归位动作施加一定的阻力,防止把手本体I在扭簧6的扭弹力作用下快速归位,而是使把手本体I在阻力套3和扭簧6的扭弹力双重相反的作用力下缓慢自动归位,避免夹伤人手,使把手使用更加安全。 具体的,第一把扣2设置有第一阶梯形套筒21,阻力套3内置于第一阶梯形套筒21内,并且阻力套3的一端抵顶于第一阶梯形套筒21的台阶,阻力套3的另一端设置有外置于第一阶梯形套筒21的卡凸31,把手本体I设置有与卡凸31卡接的卡槽12,阻力套3通过卡凸31、卡槽12卡接于把手本体I并随把手本体I的转动而转动,第一杆件4穿设于第一阶梯形套筒21并与其转动连接,第一杆件4的两端均固定于把手本体1,为增加第一杆件4与把手本体I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第一杆件4与把手本体I固定连接的一端部设置有滚花。 为增加缓冲作用,使阻力套3在第一阶梯形套筒21内缓慢转动,阻力套3与第一阶梯形套筒21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阻力油8,同时,为便于阻力油8在阻力套3与第一阶梯形套筒21之间的间隙的储存,也为了增加阻力套3的主动阻力,第一阶梯形套筒21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 在箱子把手组装时,为便于给阻力油8的添加,也便于阻力套3的加工,阻力套3的侧壁设置有延伸至阻力套3两端的缺口 32。 本实施例中,第二把扣5设置有第二阶梯形套筒51,扭簧6内置于第二阶梯形套筒51内,扭簧6的一端抵顶于第二阶梯形套筒51,扭簧6的另一端抵顶于把手本体I,第二杆件7穿设于第二阶梯形套筒51,第二杆件7的两端均固定于把手本体1,为增加第二杆件7与把手本体I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箱子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固定于把手本体两端的第一把扣和第二把扣;第一把扣内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阻力套,阻力套与把手本体固定连接并随把手本体转动而转动,第一把扣还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杆件,第一杆件的两端均固定于把手本体;第二把扣内置有扭簧,扭簧的一端抵顶于第二把扣,扭簧的另一端抵顶于把手本体,第二把扣还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二杆件,第二杆件的两端均固定于把手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子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固定于把手本体两端的第一把扣和第二把扣; 第一把扣内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阻力套,阻力套与把手本体固定连接并随把手本体转动而转动,第一把扣还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杆件,第一杆件的两端均固定于把手本体; 第二把扣内置有扭簧,扭簧的一端抵顶于第二把扣,扭簧的另一端抵顶于把手本体,第二把扣还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二杆件,第二杆件的两端均固定于把手本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子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扣设置有第一阶梯形套筒,阻力套内置于第一阶梯形套筒内,并且阻套力的一端抵顶于第一阶梯形套筒的台阶,阻力套的另一端设置有外置于第一阶梯形套筒的卡凸,把手本体设置有与卡凸卡接的卡槽,第一杆件穿设于第一阶梯形套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箱子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套与所述第一阶梯形套筒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阻力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箱子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形套筒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子把手,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秀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怡丰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