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22023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7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成型模具,包括模架,所述模架内设若干前后拼接的芯模,所述芯模截面呈等腰梯形状,其由两组相对设置折板组件,折板组件分别包括上L形模板、下L形模板、若干纵向拉杆、主拉杆,上L形模板与下L形模板的一侧翼板通过若干合页铰接,两组折板组件之间上L形模板之间、下L形模板之间的另一侧翼板分别对接固定,上L形模板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均布的上纵向拉杆,且上纵向拉杆分别与L形模板的翼板铰接,下L形模板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均布的下纵向拉杆,且下纵向拉杆分别与L形模板的翼板铰接,各上纵向拉杆分别与各下纵向拉杆相对并铰接,各相对铰接部位通过与主拉杆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预制箱梁目前在道路桥梁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箱梁截面抗扭强度大,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结构性能。同时施工工艺变化不大,更加安全。在20m~40m跨径桥梁中基本替代T梁而成为主要结构形式。预应力箱梁桥梁施工流程包含箱梁预制→预应力张拉、压浆→梁板安装→桥面系施工。箱梁预制阶段的质量及进度控制是整个桥梁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的关键。箱梁预制内模传统采用小块拼装式,内模施工周期长。由于接缝多,箱室易出现错缝、表面不平整、漏浆并导致的脱模后的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成型模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成型模具,包括模架,所述模架内设若干前后拼接的芯模,所述芯模截面呈等腰梯形状,其由两组相对设置折板组件,折板组件分别包括上L形模板、下L形模板、若干纵向拉杆、主拉杆,上L形模板与下L形模板的一侧翼板通过若干合页铰接,相对设置的两组折板组件,其上L形模板之间以及下L形模板之间的翼板分别对接固定,上L形模板内侧沿长度方 向设有若干上纵向拉杆,各上纵向拉杆分别与上L形模板的翼板内侧铰接,下L形模板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下纵向拉杆,各下纵向拉杆分别与下L形模板的翼板内侧铰接,各上纵向拉杆分别与各下纵向拉杆相对并铰接,各相对铰接部位分别通过主拉杆连接。 对于本技术的一种优化,两组折板组件之间上L形模板与下L形模板对接部位的翼板端部均为坡面,其对接部位的两上L形模板之间的坡面及两下L形模板之间的坡面匹配连接,两上L形模板之间及两下L形模板之间对接部位两侧的翼板分别通过若干固定装置连接,其连接位置位于由两组折板组件围构成的内腔内侧。 对于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所述固定装置分别包括铰链座、铰臂、固定座和定位销,铰链座分别连接于两组折板组件对接部位一侧的翼板上,固定座连接于另一侧的翼板上,所述铰臂一端与铰链座铰接,其另一端搭接于固定座上的定位槽内,通过定位销将铰臂与固定座定位固接。 对于本技术的一种优化,两组折板组件的对接部位两翼板的坡面之间设有泡沫垫。 对于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所述主拉杆一端设有拉扣。 对于本技术的一种优化,上L形模板与下L形模板合页连接处之间均设有坡口。 对于本技术的一种优化,芯膜之间的端部一周设有内沿,内沿上设有若干安装孔,相邻两芯膜之间各安装孔之间通过锚栓紧固连接。 对于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模架包括外模板,外模板外侧设有若干附着式高频振动器。 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改变了传统预制箱梁的制作技术,提高了预制桥箱梁的精度;脱模容易,只需要通过 拉动主拉杆的拉扣端,则各上纵向拉杆与各下纵向拉杆绕着其铰接点收拢,并且各上纵向拉杆、各下纵向拉杆另一端分别带动上L形模板、下L形模板先芯膜中心收拢,此时整体拉出芯膜,即完成芯膜的脱模工序;内模采用整体式,整体刚度好,可保证箱室尺寸,从而确保箱梁的制作精度;一般4个人3个小时可完成30m小箱梁内模的拆除,拼装只需2个小时,既节省了人工和材料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外模板外设置若干附着式高频振动器,则当混凝土浇筑下料的同时,其同时振捣,使得芯膜与外模之间的混凝土振捣密实;两组折板组件的对接部位两翼板的坡面之间通过泡沫垫填塞,局部则采用泡沫剂,从而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漏浆。 附图说明图1是两组折板组件组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两组折板组件分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单侧折板组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若干芯模的拼接示意图。 图6是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6。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成型模具,包括模架1,所述模架1内设若干前后拼接的芯模2,所述芯模2截面呈等腰梯形状,其由两组相对设置折板组件2a,折板组件2a分别包括上L形模板21、下L形模板22、若干纵向拉杆23、主拉杆24,上L形模板21与下L形模板 22的一侧翼板通过若干合页25铰接,相对设置的两组折板组件2a,其上L形模板21之间以及下L形模板22之间的翼板分别对接固定,上L形模板21内侧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上纵向拉杆231,各上纵向拉杆231分别与上L形模板21的翼板内侧铰接,下L形模板22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下纵向拉杆232,各下纵向拉杆232分别与下L形模板22的翼板内侧铰接,各上纵向拉杆231分别与各下纵向拉杆232相对并铰接,各相对铰接部位分别通过主拉杆24连接。两组折板组件2a之间上L形模板21与下L形模板22对接部位的翼板端部均为坡面a,其对接部位的两上L形模板21之间的坡面a及两下L形模板22之间的坡面a匹配连接,两上L形模板21之间及两下L形模板22之间对接部位两侧的翼板分别通过若干固定装置26连接,其连接位置位于由两组折板组件2a围构成的内腔内侧。所述固定装置26分别包括铰链座261、铰臂262、固定座263和定位销264,铰链座261分别连接于两组折板组件2a对接部位一侧的翼板上,固定座263连接于另一侧的翼板上,所述铰臂262一端与铰链座261铰接,其另一端搭接于固定座263上的定位槽内,通过定位销264将铰臂264与固定座263定位固接。两组折板组件2a的对接部位两翼板的坡面a之间设有泡沫垫b。所述主拉杆24一端设有拉扣241,拉扣241用于与卷扬机的钢索连接,以便通过卷扬机拉出芯模2,完成脱模工序;上L形模板21与下L形模板22合页连接处之间均设有坡口c,开设坡口c的目的在于有利于上L形模板21与下L形模板22绕设合页中心折合。芯膜2之间的端部一周设有若干安装孔27,相邻两芯膜2之间各安装孔27之间通过锚栓紧固连接。模架1包括外模板4,外模板4外侧设有若干附着式高频振动器5。 需要理解到的是,本实施例虽然对本技术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只是对本技术的简单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 制,任何不超出本专利技术实质精神内,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成型模具,包括模架,其特征是:所述模架内设若干前后拼接的芯模,所述芯模截面呈等腰梯形状,其由两组相对设置折板组件,折板组件分别包括上L形模板、下L形模板、若干纵向拉杆、主拉杆,上L形模板与下L形模板的一侧翼板通过若干合页铰接,两组折板组件之间上L形模板之间、下L形模板之间的另一侧翼板分别对接固定,上L形模板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均布的上纵向拉杆,且上纵向拉杆分别与L形模板的翼板铰接,下L形模板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均布的下纵向拉杆,且下纵向拉杆分别与L形模板的翼板铰接,各上纵向拉杆分别与各下纵向拉杆相对并铰接,各相对铰接部位通过与主拉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成型模具,包括模架,其特征是:所述模架内设
若干前后拼接的芯模,所述芯模截面呈等腰梯形状,其由两组相对设置
折板组件,折板组件分别包括上L形模板、下L形模板、若干纵向拉杆、
主拉杆,上L形模板与下L形模板的一侧翼板通过若干合页铰接,两组
折板组件之间上L形模板之间、下L形模板之间的另一侧翼板分别对接
固定,上L形模板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均布的上纵向拉杆,且上纵向拉
杆分别与L形模板的翼板铰接,下L形模板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均布的
下纵向拉杆,且下纵向拉杆分别与L形模板的翼板铰接,各上纵向拉杆
分别与各下纵向拉杆相对并铰接,各相对铰接部位通过与主拉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成型模具,其特征是:两组折
板组件之间上L形模板及下L形模板翼板对接部位的翼板端部均为坡
面,其对接部位的两上L形模板之间的坡面及两下L形模板之间的坡面
匹配连接,两上L形模板之间及两下L形模板之间对接部位两侧的翼板
分别通过设若干固定装置连接,其连接位置位于由两组折板组件围构成
的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平张学华张怡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宇航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