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曝式活鱼运输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2190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曝式活鱼运输箱,包括箱体、位于箱体下方的底板,所述箱体内设有向下倾斜的斜板,所述斜板其中一侧边与箱体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集污通道,所述斜板与箱体底面之间的空腔形成集污室,所述集污室相对于集污通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排污阀,斜板上方的箱体内壁上设有两端封闭且中空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下部表面设有曝气孔,曝气管的顶端设有用于连接氧气源的连接管,所述底板与箱体之间设有弹性缓冲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清理方便,在运输过程中能有效避免箱体损坏,并提高活鱼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曝式活鱼运输箱,包括箱体、位于箱体下方的底板,所述箱体内设有向下倾斜的斜板,所述斜板其中一侧边与箱体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集污通道,所述斜板与箱体底面之间的空腔形成集污室,所述集污室相对于集污通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排污阀,斜板上方的箱体内壁上设有两端封闭且中空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下部表面设有曝气孔,曝气管的顶端设有用于连接氧气源的连接管,所述底板与箱体之间设有弹性缓冲机构。本技术结构简单,清理方便,在运输过程中能有效避免箱体损坏,并提高活鱼的成活率。【专利说明】一种自曝式活鱼运输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输箱,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曝式活鱼运输箱。
技术介绍
目前活鱼需要进行运输时,通常采用塑料箱或泡沫箱进行运输,同时在塑料箱或者泡沫箱内通过增氧泵进行增氧以提高成活率,或者直接采用充氧袋进行运输。运输时会产生颠簸,采用塑料箱或泡沫箱进行运输时,不仅易造成箱体破损,箱体中的水溅出,而且会对鱼造成强烈的应激反应,同时在运输时鱼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产生的排泄物极易造成水质浑浊,导致鱼缺氧,从而降低运输过程中活鱼的成活率,而采用充氧袋进行运输,成本高,且充氧袋易破损,而且鱼产生的排泄物依然会造成水质的浑浊,降低鱼的成活率。 申请公布号CN103563823A,申请公布日2014.02.1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更安全的活鱼运输箱,其现有运输活鱼的箱体内壁上装上一圈塑料泡沫材料,材料的厚度为2cm,将塑料泡沫薄板依据运输箱内壁的大小,剪下能和箱体吻合的材料,然后在箱体内壁上涂上粘接胶水,将泡沫材料紧贴箱板数分钟,待粘牢为止。该运输箱的不足之处在于,箱体在运输过程中因颠簸易损坏,运输过程中鱼产生的排泄物依然会造成水质浑浊,导致鱼缺氧,从而降低运输过程中活鱼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活鱼运输箱在运输过程中因颠簸易损坏,运输过程中鱼产生的排泄物会造成水质浑浊,导致鱼缺氧,降低运输过程中活鱼的成活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避免箱体损坏,并提高活鱼成活率的自曝式活鱼运输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曝式活鱼运输箱,包括箱体,还包括位于箱体下方的底板,所述箱体内设有向下倾斜的斜板,所述斜板其中一侧边与箱体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集污通道,所述斜板与箱体底面之间的空腔形成集污室,所述集污室相对于集污通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排污阀,斜板上方的箱体内壁上设有两端封闭且中空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下部表面设有曝气孔,曝气管的顶端设有用于连接氧气源的连接管,所述底板与箱体之间设有弹性缓冲机构。本技术通过斜板将箱体分成两个区域,其中斜板上方为活鱼养殖区,斜板下方为集污室,在运输过程中,鱼的排泄物会沉降至斜板上,并通过集污通道进入集污室,从而使鱼的排泄物与养殖区分隔开,有效避免养殖区的水质变浑浊,能大大提高运输时活鱼的成活率,而在清理时只要打开排污阀,在水的冲力下,排污室内的污物便会自动排出,清理也十分方便;传统的增氧方式是通过增氧泵进行增氧,增氧泵产生的气泡很大,产生的气泡会在短时间内浮出水面,使得氧气不能充分溶于水中,另外增氧泵上的沙头在颠簸的情况下很容易从箱体中脱出,因此本技术通过与氧气源连接的曝气管进行增氧,本技术的曝气管为两端封闭的中空结构,曝气管的下部表面设有曝气孔,曝气管通过连接管与瓶装氧气直接相连,氧气进入曝气管后通过曝气孔产生极为细小的气泡,这些气泡不会在短时间内浮出水面,从而使氧气能充分溶于水中,而且曝气管固定在箱体内壁上,不会因颠簸而脱落,使用稳定性好;另外,本技术中在箱体下方设置一底板,并在底板与箱体之间设置弹性缓冲机构,底板以保证箱体放置时的平稳性,弹性缓冲机构起到缓冲作用,大大提高箱体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有效降低箱体的颠簸程度,防止箱体破损和水溢出,并能减少运输过程中颠簸对鱼造成的应激反应,提高成活率。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缓冲机构包括弹簧套筒、压缩弹簧及压柱,所述弹簧套筒固定在底板四个边角位置,所述压缩弹簧设于弹簧套筒内,所述压柱固定于箱体底部与弹簧套筒相对应的位置,压柱下端穿过弹簧套筒上端,压柱的下端固定有压头,所述压头直径与弹簧套筒内径相配并在弹簧套筒内与压缩弹簧压接。本技术的弹性缓冲机构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斜板位于集污通道一侧的自由端向下弯折形成导向部。导向部有利于堆积在斜板上的鱼的排泄物等污物进行集污室,同时可避免集污室中的污物从集污室中倒回。 作为优选,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为2(Γ30° 作为优选,所述曝气管固定于箱体相对于集污通道一侧的内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上设有提手,所述提手相对设置于箱体外侧面上。 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I)通过斜板将箱体分成两个区域,使鱼的排泄物与养殖区分隔开,有效避免养殖区的水质变浑浊,能大大提高运输时活鱼的成活率; (2)在箱体下方设置一底板,并在底板与箱体之间设置弹性缓冲机构,大大提高了箱体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有效降低箱体的颠簸程度,防止箱体破损和水溢出,并能减少运输过程中颠簸对鱼造成的应激反应,提高成活率; (3)结构简单,清洗方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箱体I,底板2,斜板3,集污通道4,集污室5,排污阀6, 曝气管7,连接管8,弹簧套筒9,压缩弹簧10,压柱11,压头12,导向部13,提手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曝式活鱼运输箱,包括箱体I和位于箱体下方的底板2,箱体外侧面上相对固定有提手,箱体内的下部固定有向下倾斜的斜板3,斜板的倾斜角度为2(Γ30° (本实施例中倾斜30° ),斜板其中一侧边与箱体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形成集污通道4,斜板位于集污通道一侧的自由端面向下弯折形成导向部13,斜板与箱体底面之间的空腔则形成集污室5,集污室相对于集污通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排污阀6,斜板上方的箱体内壁上通过扎带固定有两端封闭且中空的曝气管7,曝气管固定于箱体相对于集污通道一侧的内壁上,曝气管的下部表面开有曝气孔,曝气管的顶端连接有用于连接氧气源的连接管8,底板与箱体之间设有弹性缓冲机构,弹性缓冲机构包括弹簧套筒9 (见图2)、压缩弹簧10及压柱11,弹簧套筒固定在底板四个边角位置,压缩弹簧设于弹簧套筒内,压柱固定于箱体底部与弹簧套筒相对应的位置,压柱下端穿过弹簧套筒上端,压柱的下端固定有压头12,压头与压柱为同质一体结构,压头的直径与弹簧套筒的内径相配并在弹簧套筒内与压缩弹簧压接。 本技术在运输过程中,鱼的排泄物会沉降至斜板上,并通过集污通道进入集污室,从而使鱼的排泄物与养殖区分隔开,有效避免养殖区的水质变浑浊,能大大提高运输时活鱼的成活率,而在清理时只要打开排污阀,在水的冲力下,排污室内的污物便会自动排出,清理也十分方便,另外要增氧时,只要将曝气管上的连接管与氧气源(如氧气瓶)相连接后即可进行增氧,以提高运输过程中鱼的成活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曝式活鱼运输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箱体下方的底板(2),所述箱体内设有向下倾斜的斜板(3),所述斜板其中一侧边与箱体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集污通道(4),所述斜板与箱体底面之间的空腔形成集污室(5),所述集污室相对于集污通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排污阀(6),斜板上方的箱体内壁上设有两端封闭且中空的曝气管(7),所述曝气管的下部表面设有曝气孔,曝气管的顶端设有用于连接氧气源的连接管(8),所述底板与箱体之间设有弹性缓冲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瑜金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