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翘曲天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1679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手动翘曲天窗包括上体、下体、窗体、第一、第二导向件及把手,上体和下体固定连接,第一导向件固定在上体上,且该第一导向件还设有导向槽,第二导向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置于该导向槽内并可沿该导向槽移动,第二部分伸出该导向槽,且该第二部分与窗体固定连接,把手的一端与上体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支撑窗体,把手还设有制动其转动的锁止装置。通过导向件的设置,使第二导向件相对导向槽滑动时带动天窗开启或闭合,从而简化了该翘曲天窗的结构,使天窗的开启更加方便,通过锁止装置的设置,使该窗体开启一定角度后锁止。(*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动翘曲天窗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应用于汽车上的手动天窗。
技术介绍
手动翘曲天窗是汽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为汽车通风调整附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般的国内外厂商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很多在汽车上都没有安装天窗,而即使加设有天窗,也由于厂商技术水平不一,使安装天窗时对汽车自身的结构造成破坏,存在一定的隐患;另外,市场上一些天窗采用的钢板冲压形成的天窗则与现代汽车力推轻量化的原则背道而驰。针对所述问题,人们设计了一种天窗,其如专利号为ZL 97236151.0、公开日为1999年1月20日、名称为“手动可卸式汽车天窗”的中国专利所揭示。但是该种天窗存在如下缺点:结构复杂,开启不方便且开启角度不易控制,天窗的锁止不十分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开启方便的手动翘曲天窗。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手动翘曲天窗包括上体、下体、窗体、第一、第二导向件及把手,上体和下体固定连接,第一导向件固定在上体上,且该第一导向件还设有导向槽,第二导向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置于该导向槽内并可沿该导向槽移动,第二部分伸出该导向槽,且该第二部分与窗体固定连接,把手的一端与上体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支撑窗体,且把手设有制动其转动的锁止装置。所述的把手的一端通过连接轴可转动支撑在上体上,其另一端通过顶轴可转动支撑在窗体上。所述的把手包括基体、两把手轴安装座、两顶轴安装座、把手轴及把手连接件,两把手轴安装座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基体的一端,其均设有把手轴孔,两顶轴安装座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基体的另一端,其均设有顶轴孔,把手轴可转动支撑在该两把手轴孔上,把手连接件一端套设在把手轴上,其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上体连接,顶轴可转动支撑在两顶轴孔上,窗体上设有窗体连接件,把手通过该顶轴与窗体连接件连接。所述的把手还包括两棘轮及两按盖,两棘轮活套在把手轴上,两按盖分别可动安装在两把手轴安装座上并与对应的棘轮连接,两把手轴安装座上均设有定位齿,两棘轮均位于两定位齿之间并与对应的定位齿啮合,所-->述的定位齿和棘轮组成锁止装置。。所述的各棘轮与把手连接件之间均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两端部分别抵接棘轮和把手连接件。所述的上体还固设有上体连接件,把手通过连接轴与该上体连接件连接。所述的上体和下体之间设有顶封胶条。所述的上体设有密封槽,该密封槽内固设有软性的防水密封条,该防水密封条具有两尖端,两尖端被紧压在窗体下,该防水密封条的一侧还具有一个成锐角的凸端,该凸端与上体紧密相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导向件的设置,使第二导向件相对导向槽滑动时带动天窗开启或闭合,从而简化了该翘曲天窗的结构,使天窗的开启更加方便,通过锁止装置的设置,使该窗体开启一定角度后锁止;2)通过棘轮和定位齿的配合,使按压按盖时即可实现天窗的开启,松开按盖时实现锁止,并且由于棘轮和定位齿之间是齿啮合,所以使天窗的锁止更加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手动翘曲天窗的主视图。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1沿C-C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图1沿D-D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把手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的把手的主视图。图8是图7沿E-E方向的剖视图。图9是把手的左视图。图10是棘轮的立体图。图11是棘轮的剖视图。图12是防水密封条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12,本技术手动翘曲天窗包括上体18、下体20、窗体30、把手3及导向件。该上体18和下体20大致为方框形,其均采用铝合金型材制作并通过专用夹具折弯成型。下体20的截面大致为上短下长的“工”字型,其截面包括一长边201和一短边202,上体18靠近下体20的一侧向下体20的长边201凸伸设有凸台181,该凸台181上设有异形沟-->槽182,下体20的长边201对应该异形沟槽182的位置设有锥孔,固定用的螺钉由该锥孔进入并拧入上体18的异形沟槽182中,从而将上体18和下体20固接一体,使该上体18和下体20夹紧车顶面。另外,上体18靠近窗体30的一侧设有密封条槽,软性的防水密封条4通过挤压安装在该密封条槽4内,该防水密封条4具有两个夹角为120度的尖端41,且该尖端41被紧压在窗体30下,该防水密封条4的一侧还具有一个成锐角的凸端,该凸端与上体18的异形沟槽上沿183紧密相贴,从而依靠窗体30紧压该防水密封条4而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上体18与上体20的短边202之间设有顶封件19。窗体30一般为玻璃材质,其安装在上体20上。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5,导向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第二导向件22、21。第一导向件22通过螺母15固定安装在上体18上,且该第一导向件22内部挖空设有弧形的导向槽221。第二导向件21具有相连接的弧形的第一部分211和平直的第二部分212,该第一部分211插入导向槽221内并与导向槽221的形状相匹配,第二部分212处于导向槽221的外部并通过窗体连接件23与窗体30固接。窗体30上设有钻孔,窗体连接件23和第二导向件的第二部分212的相应位置设有通孔,通过螺钉28即可将该第二导向件21、窗体连接件23和窗体30固定在一起。第二导向件21可以沿导向槽221的内壁滑动,从而可带动窗体30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进而实现窗体30的开启和闭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第二导向件均具有两个。请结合参阅图6至图11,把手3包括基体31及分别位于该基体31上端和下端的第一端部32和第二端部33。基体31为弧形。第一端部32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两个把手轴安装座321,该把手安装座321设有把手轴孔322,该把手轴孔322沿轴向贯穿该把手安装座321。该把手轴孔322包括孔径较大的第一把手轴孔3221和孔径较小的第二把手轴孔3222,该第二轴孔3222内固定装设有轴套10,该第二轴孔3222的内壁上还设有整圈的定位齿323,且两把手轴安装座321的定位齿323为相向凸伸设置。第二端部33包括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两顶轴安装座331,该顶轴安装座331设有顶轴孔332,该顶轴孔332沿轴向贯穿该顶轴安装座331。该把手3还包括把手轴1、按盖9、棘轮11、16、把手连接件2及顶轴25。把手轴1支撑在两把手轴安装座321的轴套10内,以免加速把手轴孔322的磨损。按盖9具有两个,其分别容置于两把手轴安装座321的第一轴孔3221内,且该按盖9具的一端有三个限位钩91,该限位钩91穿过把手轴孔322而倒钩在定位齿323内沿上(防止按盖脱落)。棘轮11、16具有两个,其均为塑胶材质并镶有金属衬17,用以预防人为开启车窗不当而造成棘轮损-->坏。各棘轮11、16均活套设在把手轴1上并均位于两把手轴安装座321之间,各棘轮11、16均与对应的按盖9卡扣配合,且棘轮11、16与定位齿323啮合,通过按压按盖9则可带动棘轮11、16沿把手轴1的轴向运动。把手连接件2安装于该把手轴1的中央位置,且该把手连接件2与两棘轮11、16之间分别设有弹性件14、12,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棘轮和把手连接件上。顶轴25可转动支撑在两顶轴安装座331上。上体18还设有上体连接件5,该上体连接件5与把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翘曲天窗,包括上体、下体及窗体,上体和下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第二导向件及把手,第一导向件固定在上体上,且该第一导向件还设有导向槽,第二导向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置于该导向槽内并可沿该导向槽移动,第二部分伸出该导向槽,且该第二部分与窗体固定连接,把手的一端与上体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支撑窗体,且把手设有制动其转动的锁止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翘曲天窗,包括上体、下体及窗体,上体和下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第二导向件及把手,第一导向件固定在上体上,且该第一导向件还设有导向槽,第二导向件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置于该导向槽内并可沿该导向槽移动,第二部分伸出该导向槽,且该第二部分与窗体固定连接,把手的一端与上体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支撑窗体,且把手设有制动其转动的锁止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翘曲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的一端通过连接轴可转动支撑在上体上,其另一端通过顶轴可转动支撑在窗体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翘曲天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包括基体、两把手轴安装座、两顶轴安装座、把手轴及把手连接件,两把手轴安装座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基体的一端,其均设有把手轴孔,两顶轴安装座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基体的另一端,其均设有顶轴孔,把手轴可转动支撑在该两把手轴孔上,把手连接件一端套设在把手轴上,其另一端通过连接轴与上体连接,顶轴可转动支撑在两顶轴孔上,窗体上设有窗体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建平何卫兵阳方莲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