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1671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5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进墨口,一内嵌于外壳内的内胆,所述内胆通过内进墨管与所述外进墨口连通,所述内胆内设置有三个空腔,包括一与所述内进墨管连通的第一空腔,一与第一空腔相邻设置的第二空腔,以及一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位于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空腔上方设置有油墨流入孔,该油墨流入孔将第二空腔内的油墨送入所第三空腔。这种改造方案,改变了其原有的供墨方式,即由原来的纯浸泡方式变成了淋浴加浸泡的方式,该淋墨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合理、制造成本较低、安装简便、清洗容易等优点,印刷品质量有所保障,降低印品废品率,提升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进墨口,一内嵌于外壳内的内胆,所述内胆通过内进墨管与所述外进墨口连通,所述内胆内设置有三个空腔,包括一与所述内进墨管连通的第一空腔,一与第一空腔相邻设置的第二空腔,以及一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位于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空腔上方设置有油墨流入孔,该油墨流入孔将第二空腔内的油墨送入所第三空腔。这种改造方案,改变了其原有的供墨方式,即由原来的纯浸泡方式变成了淋浴加浸泡的方式,该淋墨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合理、制造成本较低、安装简便、清洗容易等优点,印刷品质量有所保障,降低印品废品率,提升经济效益。【专利说明】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
技术介绍
凹版印刷是一种直接印刷方法,首先制作凹版滚筒,凹版滚筒上制作有凹下的网穴,将凹版滚筒浸在墨槽中,网穴中就会充满油墨,然后在压力作用下凹版滚筒与承印物滚筒对滚,就能将凹版上凹下网穴中所含的油墨直接压印到承印物上,所印画面的浓淡层次是由凹坑的大小及深浅决定的。 印刷过程中,墨槽内的某些油墨因受到特殊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附着在印版滚筒表面,使得有图案部分的网穴不能被油墨充分浸润,导致网点失墨,从而产生墨皮故障,印品上经常会出现拉暗线、过渡不自然、掉点等质量缺陷,严重时甚至还会频繁地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白斑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通过在凹印机进墨通道加装淋墨装置,改变其原有的供墨方式,由原来的纯浸泡方式变成了淋浴加浸泡的方式,从而提高墨量的均匀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包括: 一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进墨口, 一内嵌于外壳内的内胆,所述内胆通过内进墨管与所述外进墨口连通, 所述内胆内设置有三个空腔,包括一与所述内进墨管连通的第一空腔,一与第一空腔相邻设置的第二空腔,以及一第三空腔; 所述第三空腔位于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空腔上方设置有油墨流入孔,该油墨流入孔将第二空腔内的油墨送入所第三空腔。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结构一致,两个空腔之间通过蜂窝孔板相互隔离,且位于蜂窝孔板上的蜂窝孔位置高于两个空腔共用的底板。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印版滚筒的作用面为圆弧状,作用面长度比印版滚筒的长度短10?20mm,且作用面的圆弧延伸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45。。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由厚度为2?3mm的不锈钢板弯制并电焊成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这种改造方案,改变了其原有的供墨方式,即由原来的纯浸泡方式变成了淋浴加浸泡的方式,使得印版滚筒可以提前及更大范围地接触到油墨,相当于整个印版滚筒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都能浸泡在油墨中,既提高了墨量的均匀性,又避免了气泡的产生; 该淋墨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合理、制造成本较低、安装简便、清洗容易等优点,印刷品质量有所保障,降低印品废品率,提升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参照图1和图2, —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包括:一外壳1,该外壳I上设置有外进墨口 3,—内嵌于外壳I内的内胆2,所述内胆2通过内进墨管7与所述外进墨口 3连通, 上述内胆2内设置有三个空腔,包括一与所述内进墨管7连通的第一空腔6,一与第一空腔6相邻设置的第二空腔5,以及一第三空腔4 ; 所述第三空腔4位于第一空腔6与第二空腔5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空腔上方设置有油墨流入孔11,该油墨流入孔11将第二空腔内的油墨送入所第三空腔。 其中第一空腔6与第二空腔5结构一致,两个空腔之间通过蜂窝孔板10相互隔离,且位于蜂窝孔板10上的蜂窝孔位置高于两个空腔共用的底板。 而外壳I与印版滚筒的作用面为圆弧状,作用面长度比印版滚筒的长度短10?20mm,且作用面的圆弧延伸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45° ;外壳由厚度为2?3mm的不锈钢板弯制并电焊成型。 为了便于装配,内胆2和外壳I要留有合适的配合间隙。 使用时,油墨通过外进墨口 3、内进墨管7流入淋墨装置的第一空腔6,并在此处得以缓冲,利用缓冲力进行挤压消泡;随后便向淋墨装置的两端进行扩散,通过焊接在第一空腔6与第二空腔5之间的蜂窝孔板10流入第二空腔5 ;然后油墨通过焊接在5、6腔与4腔之间的油墨流入孔11流入第三空腔4,经过进一步的挤压消泡,流经第三空腔4内并溢满内胆面9;最后从淋墨装置外壳的作用面8圆弧溢出,在重力的作用下,油墨会以柔、顺、薄的瀑布式墨帘形状淋洒在印版滚筒表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进墨口, 一内嵌于外壳内的内胆,所述内胆通过内进墨管与所述外进墨口连通, 所述内胆内设置有三个空腔,包括一与所述内进墨管连通的第一空腔,一与第一空腔相邻设置的第二空腔,以及一第三空腔; 所述第三空腔位于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空腔上方设置有油墨流入孔,该油墨流入孔将第二空腔内的油墨送入所第三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结构一致,两个空腔之间通过蜂窝孔板相互隔离,且位于蜂窝孔板上的蜂窝孔位置高于两个空腔共用的底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印版滚筒的作用面为圆弧状,作用面长度比印版滚筒的长度短10?20mm,且作用面的圆弧延伸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厚度为2?3mm的不锈钢板弯制并电焊成型。【文档编号】B41F31/07GK204095285SQ201420549454【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4日 【专利技术者】张琳, 吴养育, 陈永常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凹版印刷淋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进墨口,一内嵌于外壳内的内胆,所述内胆通过内进墨管与所述外进墨口连通,所述内胆内设置有三个空腔,包括一与所述内进墨管连通的第一空腔,一与第一空腔相邻设置的第二空腔,以及一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位于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上方,且所述第二空腔上方设置有油墨流入孔,该油墨流入孔将第二空腔内的油墨送入所第三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吴养育陈永常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