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1625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5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过滤器,包括筒状的壳体、与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的顶盖以及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底座,还包括固定套设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筒状的第一滤芯,所述第一滤芯的一端与所述顶盖密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滤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滤芯内部的筒状的第二滤芯,所述第二滤芯的一端与所述顶盖密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密封连接,第一滤芯与所述第二滤芯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滤芯的中空部分为第三腔体;所述底座或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流通孔,且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的第二流通孔。多层过滤器有效地避免滤芯堵塞并减少其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过滤器,包括筒状的壳体、与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的顶盖以及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底座,还包括固定套设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筒状的第一滤芯,所述第一滤芯的一端与所述顶盖密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滤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滤芯内部的筒状的第二滤芯,所述第二滤芯的一端与所述顶盖密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密封连接,第一滤芯与所述第二滤芯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滤芯的中空部分为第三腔体;所述底座或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流通孔,且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的第二流通孔。多层过滤器有效地避免滤芯堵塞并减少其浪费。【专利说明】 多层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液体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层过滤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液压系统在现代工程机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液压油是液压系统中传递能量的工作介质,由于工作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引入杂质,而液压油的污染直接影响着整个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为确保液压系统的性能和可靠,对油液的清洁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液压系统泵站中常用内循环系统进行液压油过滤,其基本原理是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液压油中的液体透过可渗性介质(滤芯),而大粒径颗粒由于粒径较大,不能通过可渗性介质的孔,从而实现液压油和大粒径颗粒的分离。通过液压油过滤器,更好的处理了液压系统的污染物,有效保证了油液的清洁度,从而延长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目前,较为常见的内循环过滤器多为单层过滤器。单层过滤器使用单个滤芯对油液进行过滤,因此其孔隙度大小需满足油液清洁度的要求,进而对于孔隙的要求较严格。而对于新装配的液压系统或者正在使用的液压系统经过检修改造之后,液压油内含有大量杂质,由于滤芯孔隙相对较细,容易出现短时间内大颗粒杂质堵塞滤芯的现象,进而未能充分发挥其过滤作用即需更换新滤芯,由此造成了浪费。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避免滤芯堵塞并减少滤芯浪费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层过滤器,该多层过滤器可以有效地解决避免滤芯堵塞并减少滤芯浪费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种多层过滤器,包括筒状的壳体、与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的顶盖以及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底座,还包括: 固定套设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筒状的第一滤芯,所述第一滤芯的一端与所述顶盖密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滤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腔体; 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滤芯内部的筒状的第二滤芯,所述第二滤芯的一端与所述顶盖密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滤芯与所述第二滤芯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滤芯的中空部分为第三腔体; 所述底座或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流通孔,且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的第二流通孔。 优选地,上述多层过滤器中,进一步包括测量所述第一腔体内压力的第一测压装置、测量所述第二腔体内压力的第二测压装置和测量所述第三腔体内压力的第三测压装置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上述多层过滤器中,所述第一测压装置为安装于所述底座或壳体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底座或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测压孔,所述第一测压装置与所述第一测压孔连接; 所述第二测压装置和所述第三测压装置为安装于底座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测压孔和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的第三测压孔,所述第二测压装置与所述第二测压孔连接,所述第三测压装置与所述第三测压孔连接。 优选地,上述多层过滤器中,所述顶盖中部开设有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滤芯外径的通孔,所述多层过滤器进一步包括与所述通孔密封配合的小盖,所述小盖与所述顶盖可拆卸的密封连接。 优选地,上述多层过滤器中,所述小盖与所述顶盖螺栓连接,且在所述顶盖与所述小盖之间设有密封圈。 优选地,上述多层过滤器中,所述壳体内部进一步包括第一滤芯支架和第二滤芯支架,所述第一滤芯支架和第二滤芯支架均一端与所述顶盖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滤芯支架支撑所述第一滤芯,所述第二滤芯支架支撑所述第二滤芯。 优选地,上述多层过滤器中,所述底座分别与所述第一滤芯支架和所述第二滤芯支架螺纹连接。 优选地,上述多层过滤器中,所述第一滤芯支架为金属网或网式滤芯,所述第二滤芯支架为金属网或网式滤芯。 优选地,上述多层过滤器中,所述第一滤芯放置于所述第一滤芯支架外侧,所述第二滤芯放置于所述第二滤芯支架外侧。 优选地,上述多层过滤器中,所述第一滤芯的孔隙大于所述第二滤芯的孔隙,所述第一流通孔为进液孔,所述第二流通孔为出液孔。 本技术提供的多层过滤器,由于采用了多于一层的滤芯,对于液压油内含有大量杂质的情况,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二滤芯的杂质附着情况不同,经过第一次过滤的油液在经过第二次过滤时,由于清洁度较高不易堵塞滤芯,进而根据二者污染情况,可选择单独更换所述第一滤芯或所述第二滤芯,或者同时更换所述第一滤芯与所述第二滤芯。由此,有效的减少了滤芯的浪费。同时,所述第二腔体为油液的过滤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从而有效提闻了过滤效率。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层过滤器具有测量所述第一腔体内压力的第一测压装置、测量所述第二腔体内压力的第二测压装置和测量所述第三腔体内压力的第三测压装置。由于所述多层过滤器在使用过程中,各腔体的压力值随滤芯中滤渣积存密度而变化,滤芯上滤渣积存密度增大会造成通过其的流量减小而腔体压力增大,因此根据测压装置测得的压力变化能够判断滤芯的污染情况并及时更换,从而有效提高了多层过滤器的可靠性。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层过滤器进一步设置小盖。当第二滤芯需要更换时,无需整体拆卸所述顶盖,只需将小盖拆卸即可更换,使用较为方便。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层过滤器进一步包括滤芯支架,该滤芯支架可以为金属网或网式滤芯,当过滤过程对精度要求更高时,可将第一滤芯支架和/或第二滤芯支架由金属网更换为网式滤芯,其孔隙大小根据要求选择,由此油液可经过三层过滤,有效提闻了过滤的精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多层过滤器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多层过滤器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多层过滤器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多层过滤器的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多层过滤器的第五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顶盖1、壳体2、底座3、第一滤芯4、第二滤芯5、第一流通孔6、第二流通孔7、第一腔体8、第二腔体9、第三腔体10、第一测压装置11、第二测压装置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过滤器,包括筒状的壳体(2)、与所述壳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的顶盖(1)以及与所述壳体(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底座(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套设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筒状的第一滤芯(4),所述第一滤芯(4)的一端与所述顶盖(1)密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底座(3)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滤芯(4)与所述壳体(2)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腔体(8);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滤芯(4)内部的筒状的第二滤芯(5),所述第二滤芯(5)的一端与所述顶盖(1)密封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底座(3)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滤芯(4)与所述第二滤芯(5)之间形成第二腔体(9),所述第二滤芯(9)的中空部分为第三腔体(10);所述底座(3)或壳体(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8)连通的第一流通孔(6),且所述底座(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腔体(9)连通的第二流通孔(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传盛丁玉栋李亮张谱刘争林士杰杨峰卢刚熊双双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