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1373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装置,包括附加有发射线圈的充电端及与该发射线圈耦合的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集成在充电端PCB板上,所述充电端PCB板藉由充电端上、下壳封装为一体并包括交流输入单元和直流输出单元,还包括开关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接收线圈集成在接收端或手机内,其中所述发射线圈包括相同的多个发射线圈,所述多个发射线圈呈横向且以相等间距排列于该充电端PCB板的相对中间位置,所述接收线圈可与所述多个发射线圈中的任一发射线圈耦合,藉由前述结构构造的结合,解决了无线充电装置的技术问题,达成了便携、通用及易于制成的良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装置,包括附加有发射线圈的充电端及与该发射线圈耦合的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集成在充电端PCB板上,所述充电端PCB板藉由充电端上、下壳封装为一体并包括交流输入单元和直流输出单元,还包括开关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接收线圈集成在接收端或手机内,其中所述发射线圈包括相同的多个发射线圈,所述多个发射线圈呈横向且以相等间距排列于该充电端PCB板的相对中间位置,所述接收线圈可与所述多个发射线圈中的任一发射线圈耦合,藉由前述结构构造的结合,解决了无线充电装置的技术问题,达成了便携、通用及易于制成的良好效果。【专利说明】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装置
本技术提供一种充电器,尤其是指提供了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便携式电子装置已进入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信、定位、多媒体互动等各类功能的加入使便携式电子装置大放光芒,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智能手机。在各类便携式电子装置中都依赖于充电电池,以在用户移动时为电子设备供电。该类便携式电子装置单独地配备专门用来为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器,充电器通过线缆连接到普通电源后再与充电电池连接进行充电。为了使充电器可以向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充电电池提供充电电流,充电器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充电电池必须通过电性连接。为了将充电器和便携式电子装置电性连接,在充电器及便携式电子装置中必须分别设置对应的连接端口,该端口内部设置有对应的导电端子,用来传输电能。然而,所述的充电器及便携式电子装置内部的导电端口,灰尘及外界杂质容易侵入,容易导致端子之间的接触不良。电子装置便携化的目的在于使用户的使用和操作更加方便,然而传统的有线充电与这个理念背道而驰。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出现了通过感应耦合将充电器的电流或者电量提供给电子装置的充电电池的无线充电方式,这种无线充电方式是通过在无线充电器内加入一个初级线圈(如发射线圈),同时在电子设备内增加次级线圈(如接收线圈),当发射线圈有交流电通过后,与发射线圈接近的接收线圈内就产生了感应电流,藉此可以给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这种充电方式应用于功耗普遍较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简化了设备充电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应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装置,包括附加有发射线圈的充电端及与该发射线圈耦合的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集成在充电端PCB板上,所述充电端PCB板藉由充电端上、下壳封装为一体并包括交流输入单元和直流输出单元,还包括开关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接收线圈集成在接收端或手机内,其中:所述发射线圈包括相同的多个发射线圈,所述多个发射线圈呈横向且以相等间距排列于该充电端PCB板的相对中间位置,所述接收线圈可与所述多个发射线圈中的任一发射线圈耦口 ο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交流输入单元包括输入端口、整流稳压器、驱动器、功率管和匹配电路以及低压稳压器和微控制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输入端口为220V市电插座接口 ;该整流稳压器在连通该输入端口时,也分别与驱动器及低压稳压器相连;该驱动器还分别与微控制器、功率管相连,此时该微控制器也与低压稳压器相连;该匹配电路在连通该功率管时,也分别与多个发射线圈、开关单元及显示单元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直流输出单元包括高频变压器、输出整流器及输出端□。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高频变压器与所述匹配电路相连;该输出整流器在连通高频变压器时,也分别与输出端口及显示单元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输出端口为micro-USB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接收端包括接收端上、下壳和接收端PCB板,所述接收线圈集成在该接收端PCB板上,所述接收端PCB板藉由所述接收端上、下壳封装为一体,并包括接收端输出单元、开关单元和显示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接收端输出单元包括接收端匹配电路、接收端整流稳压器、接收端输出端口和接收端微控制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接收端匹配电路在连通该接收端整流稳压器时,也分别连通接收端开关单元和接收端显示单元;该接收端输出端口及接收端微控制器分别与该接收端整流稳压器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的接收端输出端口包括USB及micro-USB接口。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的效果是:通过感应耦合将充电器的电流或者电量提供给电子装置的充电电池,在无线充电器内加入一个发射线圈,同时在电子设备内增加接收线圈,当发射线圈有交流电通过后,与发射线圈接近的接收线圈内就产生了感应电流,藉此可以给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这种充电方式应用于功耗普遍较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简化了设备充电的操作;并且传统的充电手机后壳在未充电时还起到保护手机的功能;发射线圈所属的充电器是由外壳封装且可长期与电源插座保持连接,无需频繁插拔,其在非充电状态自动切换到低功耗的待机模式,有效地防止了灰尘侵入而导致的接触不良,同时也能保证达到低耗、节能及即充即用的良好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包括手机充电的使用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充电端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中PCB板电路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接收端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6中PCB板电路的方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应当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请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图3及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装置,包括附加有发射线圈131的充电端10及可与该发射线圈131耦合的接收端20,该接收端20 (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接收端30)藉由所包含的接收线圈231与所述发射线圈131在近距离耦合,并以此实现无线充电功能。所述发射线圈131集成在充电端PCB板13上,所述充电端PCB板藉由充电端上、下壳11、12封装为一体,并包括交流输入单元132和直流输出单元133,还包括开关单元134和显示单元135,所述交流输入单元132包括输入端口 1321、整流稳压器1322、驱动器1323、功率管1324和匹配电路1325以及低压稳压器1326和微控制器1327 ;所述直流输出单元133包括高频变压器1331、输出整流器1332及输出端口 13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线圈131包括具有相同功能的发射线圈1、发射线圈II及发射线圈III。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端口 1321(包括但不限于为插座接口)可通过外部线缆连接器(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装置,包括附加有发射线圈的充电端及与该发射线圈耦合的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集成在充电端PCB板上,所述充电端PCB板藉由充电端上、下壳封装为一体并包括交流输入单元和直流输出单元,还包括开关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接收线圈集成在接收端或手机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包括相同的多个发射线圈,所述多个发射线圈呈横向且以相等间距排列于该充电端PCB板的相对中间位置,所述接收线圈可与所述多个发射线圈中的任一发射线圈耦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生李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友利来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