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面光伏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0387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面光伏电站,包含正方形光伏电站厂区,该厂区中心设有升压站,升压站接入当地电网,该厂区还设有8条分割线,所述分割线的一端为升压站,另一端为正方形光伏电站厂区的顶点或一边的中点,相邻2条分割线之间的区域称为三角形光伏区,每个三角形光伏区内铺设有1条集电线路,集电线路的一端连接升压站,每个三角形光伏区平均分成3个逆变升压区,每条集电线路上依次设有3个逆变升压单元,这3个逆变升压单元分别位于同一三角形光伏区内的3个逆变升压区内,并通过集电线路依次串联至升压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集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提高了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面光伏电站,包含正方形光伏电站厂区,该厂区中心设有升压站,升压站接入当地电网,该厂区还设有8条分割线,所述分割线的一端为升压站,另一端为正方形光伏电站厂区的顶点或一边的中点,相邻2条分割线之间的区域称为三角形光伏区,每个三角形光伏区内铺设有1条集电线路,集电线路的一端连接升压站,每个三角形光伏区平均分成3个逆变升压区,每条集电线路上依次设有3个逆变升压单元,这3个逆变升压单元分别位于同一三角形光伏区内的3个逆变升压区内,并通过集电线路依次串联至升压站。本技术降低了集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提高了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专利说明】一种地面光伏电站
本技术属于光伏电站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地面光伏电站。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光伏电站布阵方式是在长方形厂区中由若干个面积相等的“田”字格式的光伏子系统采取手拉手方式连接而成。将若干个光伏组件连接至汇流箱,再将若干个汇流箱连接至逆变升压单元,形成一个长方形光伏子系统。再将若干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光伏子系统采取手拉手的方式组成一条集电线路,连接至厂区升压站,形成输电回路。但是,由“田”字格式光伏子系统组成的集电线路,如方波般曲折,电缆长度较长,集电线路的损耗较大,成本也相应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地面光伏电站,克服了现有光伏电站布阵方式中集电线路的电缆过长和电能损耗过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面光伏电站,包含正方形光伏电站厂区,该厂区中心设有升压站,升压站接入当地电网,该厂区还设有8条分割线,所述分割线的一端为升压站,另一端为正方形光伏电站厂区的顶点或一边的中点,相邻2条分割线之间的区域称为三角形光伏区,每个三角形光伏区内铺设有I条集电线路,集电线路的一端连接升压站,每个三角形光伏区平均分成3个逆变升压区,每条集电线路上依次设有3个逆变升压单元,这3个逆变升压单元分别位于同一三角形光伏区内的3个逆变升压区内,并通过集电线路依次串联至升压站。 其中,每条集电线路位于该条集电线路所在三角形光伏区的中线上。 其中,所有逆变升压单元均布置在向阳一侧。 其中,每条集电线路上的3个逆变升压单元,距离升压站由近及远依次被定义为第一逆变升压单元、第二逆变升压单元和第三逆变升压单元,且各条集电线路上的第一逆变升压单元到升压站的距离相等。 其中,各条集电线路上的第二逆变升压单元到升压站的距离相等,各条集电线路上的第三逆变升压单元到升压站的距离相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提供的光伏电站布阵方式紧凑合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集电线路的电缆长度,进而降低了集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提高了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三角形光伏区内的平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1.升压站,2.三角形光伏区,3.集电线路,4.逆变升压单元,5.逆变升压单元环,6.第一逆变升压区,7.第二逆变升压区,8.第三逆变升压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地面光伏电站,在正方形光伏电站厂区的中心设有升压站1,升压站1接入当地电网,在正方形光伏电站厂区内设有8条分割线,所述分割线的一端为升压站1,另一端为正方形光伏电站厂区的顶点或一边的中点,相邻2条分割线之间的区域称为三角形光伏区2,各三角形光伏区2的容量相等。每个三角形光伏区2内铺设有1条集电线路3,集电线路3的一端连接升压站1。 如图2所示,每个三角形光伏区2均分成第一逆变升压区6、第二逆变升压区7和第三逆变升压区8,每条集电线路3上依次设有3个逆变升压单元4,这3个逆变升压单元4分别位于同一三角形光伏区2内的第一逆变升压区6、第二逆变升压区7和第三逆变升压区8内,这3个逆变升压单元通过集电线路3依次串联至升压站。 在本实施例中,所有逆变升压单元4均布置于向阳一侧。每条集电线路3位于该条集电线路3所在的三角形光伏区2的中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各逆变升压单元4的具体位置由以下方法确定:首先确定某一条集电线路上的3个逆变升压单元4的具体位置后,以升压站1为起点,以升压站1到该条集电线路3上的逆变升压单元4的距离为半径,作逆变升压单元环5,则此环与其余集电线路3的交点即为其余逆变升压单元4的布置点。 由于升压站位于光伏电站厂区的中心位置,且集电线路采取放射式的敷设方式,故集电线路均为点到点的直线,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所用电缆是最节省的,降低集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逆变升压单元位于厂区道路向阳一侧,利用通道抵消了部分阴影遮挡间距,使得光伏阵列布置紧凑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地面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包含正方形光伏电站厂区,该厂区中心设有升压站,升压站接入当地电网,该厂区还设有8条分割线,所述分割线的一端为升压站,另一端为正方形光伏电站厂区的顶点或一边的中点,相邻2条分割线之间的区域称为三角形光伏区,每个三角形光伏区内铺设有I条集电线路,集电线路的一端连接升压站,每个三角形光伏区平均分成3个逆变升压区,每条集电线路上依次设有3个逆变升压单元,这3个逆变升压单元分别位于同一三角形光伏区内的3个逆变升压区内,并通过集电线路依次串联至升压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面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每条集电线路位于该条集电线路所在三角形光伏区的中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面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所有逆变升压单元均布置在向阳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地面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每条集电线路上的3个逆变升压单元,距离升压站由近及远依次被定义为第一逆变升压单元、第二逆变升压单元和第三逆变升压单元,各条集电线路上的第一逆变升压单元到升压站的距离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地面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各条集电线路上的第二逆变升压单元到升压站的距离相等,各条集电线路上的第三逆变升压单元到升压站的距离相坐寸ο【文档编号】H02S10/00GK204103822SQ201420580004【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9日 【专利技术者】石晓磊, 陈世明, 王芳, 田 浩, 徐曼, 祁大伟, 王远浩, 朱秀峰 申请人:江苏印加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面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包含正方形光伏电站厂区,该厂区中心设有升压站,升压站接入当地电网,该厂区还设有8条分割线,所述分割线的一端为升压站,另一端为正方形光伏电站厂区的顶点或一边的中点,相邻2条分割线之间的区域称为三角形光伏区,每个三角形光伏区内铺设有1条集电线路,集电线路的一端连接升压站,每个三角形光伏区平均分成3个逆变升压区,每条集电线路上依次设有3个逆变升压单元,这3个逆变升压单元分别位于同一三角形光伏区内的3个逆变升压区内,并通过集电线路依次串联至升压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晓磊陈世明王芳田浩徐曼祁大伟王远浩朱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印加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