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自养脱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0272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生物脱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自养脱氮装置,所述装置中的自养脱氮反应器被隔板分隔成接触氧化槽、脱氮槽和沉淀槽,气泵向接触氧化槽或脱氮槽中输送空气;pH控制器分别同加药泵和自养脱氮反应槽内pH电极相连接;接触氧化槽内设有垂直排布的辫帘式填料;脱氮槽内设有微孔曝气管、加热装置、pH电极及在线溶解氧仪;沉淀槽正面斜板的底角处的污泥排放口通过回流泵同接触氧化槽连通。使用本装置时采取挂膜、启动和高效运行三大步骤。处理后总氮去除率大于90%,COD去除率为50%~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自养脱氮装置
本技术属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生物脱氮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自养脱氮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逐年提升,城市垃圾最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在垃圾的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具有高氨氮、高化学需氧量(COD),且水量大等特点。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步提高,国家对排放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将氨氮含量增加为新的约束性指标,不但对各类工业废水中氨氮的排放设置了更高的门槛,也对污水的处理工艺过程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2008年颁布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首次对总氮有了明确的要求,这已成为高氮低碳老龄化垃圾渗滤液处理达标排放的难点。 单级自养脱氮工艺作为一种高效低耗的工艺技术,成为国内外含氮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单级自养脱氮工艺是在厌氧氨氧化原理的基础上,使硝化细菌和厌氧氨氧化细菌在同一个反应器内共存,而实现全程自养脱氮的一种新工艺。具有无需外加有机碳源、节省曝气消耗、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闻等诸多优点,是闻效节能的一种新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氨氮的去除一直是业界的难点,垃圾渗滤液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高,氨氮含量高。采用生物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复杂、占地面积大、能耗及药剂费用高,并且运行不稳定,氨氮和总氮不能达标。另外,全程自养脱氮工艺虽然氨氮去除效率高,但由于厌氧氨氧化反应产生硝酸盐氮,需有后续除硝氮的措施,总氮才能达标。此外,已报导的单级自养脱氮工艺基本上是基于人工配制的氨氮废水或COD含量较低的污水。因此,提供一种简单、运行稳定,效率高并且成本相对低的垃圾渗滤液脱氮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自养脱氮的装置。为达到上述效果,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垃圾渗滤液自养脱氮装置总体上包括:储液罐、自养脱氮反应器、进水泵、进水口、1#气泵、2#气泵、1#时间继电器、2#时间继电器、1#气体流量计、2#气体流量计、曝气头、曝气管底座、微孔曝气管、填料架、线状高性能填料、加热装置、加药箱、PH电极、pH控制器、加药泵、在线溶解氧仪、辫帘式填料、回流泵、污泥排放口、出水口、挡板、1#隔板和2#隔板。 其中,所述储液罐为一圆柱形开口水箱,用于储存经过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厌氧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储液罐通过管道和进水泵与自养脱氮反应器的进水口相连通,通过进水泵经进水口将垃圾渗滤液输送到自养脱氮反应器中,进水泵可控制垃圾渗滤液的流量。自养脱氮反应器整体上为一长方形箱体,Ifl隔板和2#隔板将自养脱氮反应器分隔成三个区域,按进水方向分别是接触氧化槽、脱氮槽和沉淀槽,1#隔板和2#隔板上部各自开有长方形出水孔,以此长方形出水孔将接触氧化槽、脱氮槽和沉淀槽相连通。气泵向接触氧化槽或脱氮槽中输送空气,时间继电器可控制气泵的停止及启动时间,其中1#时间继电器通过导线同1#气泵相连接,1#气泵通过管道经1#气体流量计与接触氧化槽底部的曝气头相连,2#时间继电器通过导线同2#气泵相连接,2#气泵通过管道经2#气体流量计与脱氮槽底部的微孔曝气管相连,各气体流量计可调节所连气泵的空气量。PH控制器分别同加药泵和脱氮槽内的pH电极相连接,加药箱通过管道经加药泵同脱氮槽相连通,通过加药泵将加药箱中的PH调节溶剂打入脱氮槽中。 所述自养脱氮反应器的接触氧化槽内设有垂直排布的辫帘式填料;脱氮槽内设有微孔曝气管、加热装置、pH电极及在线溶解氧仪,微孔曝气管固定于曝气管底座上,微孔曝气管上方设有填料架,固定于脱氮槽底部;线状高性能填料均匀的平行排布,绑扎在填料架上,脱氮槽区域内填料填充比为40%?60% ;所述自养脱氮反应器的沉淀槽底部的一部分为斜板状,斜板倾角为45° ,沉淀槽正面斜板的底角处设有污泥排放口,污泥排放口通过管道和回流泵相连通,回流泵通过管道同接触氧化槽连通,污泥通过回流泵回流至接触氧化槽中,挡板设置在沉淀槽内距离沉淀槽底部的1/3处,经脱氮槽流入的泥水混合物遇挡板向沉淀槽底部流动,大颗粒污泥迅速下沉,水流则绕过挡板在出水口一侧向上流动,小颗粒污泥渐渐沉淀,最后上清液通过出水口溢流排放。 上述中,自养脱氮反应器中脱氮槽的长宽比为3?6:1,接触氧化槽、沉淀槽,脱氮槽分别是总有效容积的10?20%、60?80%、10?20%。 所述pH控制器上设置pH上、下限值,利用加药泵将加药箱中人工配制的酸液输送至脱氮槽内部,以调节pH。 所述填料架为一长方体支架,由白钢焊接而成,包括设置在填料架的底部并固定于脱氮槽中的四个支座。 所述线状高性能填料是一种可提供生物在其表面生长的高度柔韧的培养基,所用材质为聚酰胺、聚丙烯和交联聚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线状高性能填料具体由纵向设置的线和人造丝以及上下两个横向设置的支撑部件组成,大量的纵向设置线和人造丝均匀松散地编织在上下两个横向设置的支撑部件上,形成一组呈长方形线状高性能填料,均匀的垂直于水流方向固定在填料架上,该区域内填料填充比约为40%?60%。 所述曝气头为钛曝气头,上部呈圆柱形,底部呈锥形,并且有一通气管与曝气头相连;所述微孔曝气管的材质为聚丙烯,曝气孔径为300 μ m。 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法运行,包括以下步骤: I)垃圾渗滤液自养脱氮反应器挂膜:包括接触氧化槽和脱氮槽中污泥的挂膜及培养,向自养脱氮反应器中注入经过厌氧反应器(EGSB)厌氧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接触氧化槽中的接种污泥取自城市污水处理厂A-O法O池中的活性污泥,脱氮槽中的接种污泥为实验室全程自养脱氮反应器排出的污泥,污泥浓度分别为4g-MLSS/L和5g-MLSS/L ;调节接触氧化槽和脱氮槽中的PH为7.4?7.6,采取只曝气不进水的方式,由下而上搅动接触氧化槽和脱氮槽中的接种污泥,经过两天的挂膜,80 %的活性污泥成功挂到辫帘式填料上,大部分的厌氧氨氧化接种污泥挂到线性高性能填料上,反应器挂膜成功。 2)垃圾渗滤液自养脱氮反应器的启动:启动方法采用进水流量不变,垃圾渗滤液进水浓度增加(稀释倍数减小)的方法来提高负荷,逐步启动自养脱氮装置;进水垃圾渗滤液中氨氮浓度为400?1400mg/L,反应器内温度为30°C,回流比设置为1:1。脱氮槽和接触氧化槽的运行条件如下: (I)脱氮槽内:pH = 7.4?7.6,通过间歇曝气的方式控制溶解氧(DO)在0.5?3mg/L范围内; (2)接触氧化槽内:采用间歇曝气的方式控制溶解氧(DO)在0.5?1.5mg/L范围内,当总氮去除率为90%时,可视为垃圾渗滤液自养脱氮装置启动成功。 垃圾渗滤液自养脱氮启动时:经EGSB反应器厌氧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经底部的进水口流入反应器的接触氧化槽,在曝气的作用下上升,一部分水流向下折返,形成循环,另一部分水流则通过溢流孔进入脱氮槽;脱氮槽中垃圾渗滤液在曝气气流作用下,在每组线性高性能填料的两侧形成内部循环,使之与填料上的微生物不断接触,垃圾渗滤液以推流方式自左向右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渗滤液全程自养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储液罐、自养脱氮反应器、进水泵、进水口、1#气泵、2#气泵、1#时间继电器、2#时间继电器、1#气体流量计、2#气体流量计、曝气头、曝气管底座、微孔曝气管、填料架、线状高性能填料、加热装置、加药箱、pH电极、pH控制器、加药泵、在线溶解氧仪、辫帘式填料、回流泵、污泥排放口、出水口、挡板、1#隔板和2#隔板,其中,所述储液罐为一圆柱形开口水箱,储液罐通过管道和进水泵与自养脱氮反应器的进水口相连通;自养脱氮反应器为一长方形箱体,1#隔板和2#隔板将自养脱氮反应器分隔成三个区域,按进水方向分别是接触氧化槽、脱氮槽和沉淀槽,1#隔板和2#隔板上部各自开有长方形出水孔,以此长方形出水孔将接触氧化槽、脱氮槽和沉淀槽相连通;1#时间继电器通过导线同1#气泵相连接,1#气泵通过管道经1#气体流量计与接触氧化槽底部的曝气头相连,2#时间继电器通过导线同2#气泵相连接,2#气泵通过管道经2#气体流量计与脱氮槽底部的微孔曝气管相连;pH控制器分别同加药泵和脱氮槽内的pH电极相连接,加药箱通过管道经加药泵同脱氮槽相连通;所述自养脱氮反应器的接触氧化槽内设有垂直排布的辫帘式填料;脱氮槽内设有微孔曝气管、加热装置、pH电极及在线溶解氧仪,微孔曝气管固定于曝气管底座上,微孔曝气管上方设有填料架,固定于脱氮槽底部;线状高性能填料均匀的平行排布,绑扎在填料架上,脱氮槽区域的填料填充比约为40%~60%;所述自养脱氮反应器的沉淀槽底部的一部分为斜板状,斜板倾角为45°,沉淀槽正面斜板的底角处设有污泥排放口,污泥排放口通过管道和回流泵相连通,回流泵通过管道同接触氧化槽连通,挡板设置在沉淀槽内距离沉淀槽底部的1/3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全程自养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储液罐、自养脱氮反应器、进水泵、进水口、1#气泵、2#气泵、1#时间继电器、2#时间继电器、1#气体流量计、2#气体流量计、曝气头、曝气管底座、微孔曝气管、填料架、线状高性能填料、加热装置、加药箱、PH电极、PH控制器、加药泵、在线溶解氧仪、辫帘式填料、回流泵、污泥排放□、出水□、挡板、1#隔板和2#隔板,其中,所述储液罐为一圆柱形开口水箱,储液罐通过管道和进水泵与自养脱氮反应器的进水口相连通;自养脱氮反应器为一长方形箱体,1#隔板和2#隔板将自养脱氮反应器分隔成三个区域,按进水方向分别是接触氧化槽、脱氮槽和沉淀槽,1#隔板和2#隔板上部各自开有长方形出水孔,以此长方形出水孔将接触氧化槽、脱氮槽和沉淀槽相连通时间继电器通过导线同1#气泵相连接,1#气泵通过管道经1#气体流量计与接触氧化槽底部的曝气头相连,2#时间继电器通过导线同2#气泵相连接,2#气泵通过管道经2#气体流量计与脱氮槽底部的微孔曝气管相连;PH控制器分别同加药泵和脱氮槽内的pH电极相连接,加药箱通过管道经加药泵同脱氮槽相连通;所述自养脱氮反应器的接触氧化槽内设有垂直排布的辫帘式填料;脱氮槽内设有微孔曝气管、加热装置、PH电极及在线溶解氧仪,微孔曝气管固定于曝气管底座上,微孔曝气管上方设有填料架,固定于脱氮槽底部;线状高性能填料均匀的平行排布,绑扎在填料架上,脱氮槽区域的填料填充比约为40%?60%;所述自养脱氮反应器的沉淀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光朱彤苏晓贺王栋郭鑫古川宪治宋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