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同步进水与排水SBR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00190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1:16
这项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主要应用于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分散污水处理、净化槽等污水生物处理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对污水生物处理方法中SBR工艺进行的改进,改进包括SBR工艺反应池运行方式、进排水单元位置、加装斜板(管)等。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的SBR污水处理工艺不需要排水专用滗水器,避免滗水器的日常维修,减少排水水头损失,缩短进排水及沉淀时间,提高构筑物池容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强化同步进水与排水SBR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这项专利技术是针对于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主要应用于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分散污水处理、净化槽等污水生物处理领域。采用本专利技术的SBR污水处理工艺不需要排水专用滗水器,避免滗水器的日常维修,减少排水水头损失,缩短进水排水及沉淀时间,提高构筑物池容利用率。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农村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问题,农村污水分散而不易收集,如果采用城市污水集中收集与处理的治污模式,则需要庞大的收集管网建设资金投入。因此较为经济可行的方法是对村落、乡镇或者居民点的污水进行就地分散式处理。污水分散处理系统投资小、见效快、可实现水资源就地回用,目前我国在建设集中污水处理系统的同时,污水分散式处理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 SBR法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Process)的简称,又名间歇曝气,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其主体构筑物是SBR反应池。污水在这个反应池中完成反应、沉淀、排水及排除剩余污泥等工序,使处理过程大为简化。SBR法以它独特的优点近年来得到迅速推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采用较多的污水处理工艺。 SBR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优点:(1)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2)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3)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4)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5)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6)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7)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池,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缺点:⑴自动化控制要求高;⑵排水时间短(间歇排水时),并且排水时要求不搅动沉淀污泥层,因而需要专门的排水设备(滗水器),且对滗水器的要求很高;(3)滗水深度一般为I?2m,这部分水头损失被白白浪费,增加了总扬程;(4)由于不设初沉池,易产生浮渣,浮渣问题尚未妥善解决。 由于上述技术特点,SBR系统更适合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尤其是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在SBR污水处理工艺中,排水时要求不搅动沉淀污泥层,因而需要专门的排水设备(滗水器),且对滗水器的要求很高,因滗水器是活动设备,设备易损坏,增加了设备维修工作量。滗水深度一般为I?2m,这部分水头损失被白白浪费,增加了总扬程。在SBR工艺运行周期中,排水阶段与进水阶段分开进行,增加了运行周期。 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是:在SBR反应池内设置进水布水器(穿孔管、下部中心进水管或进水花墙),进水高度位于水面向下1/4-3/4池高;在水面设置出水堰,反应池不设滗水器。反应池中设有潜水搅拌机,池底设有曝气头或穿孔管曝气以及排泥管。进水管出口水流速度小于0.05m/s,使进水低速稳定的进入SBR反应池中。在SBR工艺运行的每个周期中,当沉淀阶段完成后,开启污水泵进水,污水通过进水穿孔管或花墙进入到反应池中,在反应池内水位上升,处理后的水从排水堰排出。当进水量达到设定值后,污水泵停止,排水堰排水也相应停止,实现反应池中进水与排水同步进行。 在SBR反应池中安装斜板(管)。斜板垂直净距采用80-100mm,斜管孔径采用50-80mm ;斜板(管)高采用1.0-1.2m(当反应池高度较低时,如小于3m,则采用反应池高度的1/5-1/2);斜板(管)倾角采用60° ;斜板(管)顶距水面0.3-0.Sm。根据“浅层沉淀”理论,在SBR反应池中设置斜板(管),可以在沉淀工序中提高沉淀效率、减少沉淀所需停留时间等。而在SBR缺氧反硝化工序及好氧硝化工序中,由于斜板(管)也是微生物附着的良好载体,有利于生长速度缓慢的氨氧化细菌等微生物生长,提高SBR反应池中微生物浓度,提高缺氧及好氧反应的处理效果。 在SBR反应池运行的每个周期中,首先进行进水排水工序,其次是排泥工序,第三步是缺氧反硝化工序,第四步是好氧硝化工序,第五步是沉淀工序,然后进入下一个周期。其中排泥工序在进水排水工序之后、缺氧反硝化工序及好氧硝化工序之前。 采用本专利技术的SBR工艺不需要滗水器,避免滗水器的日常维修,减少排水水头损失,缩短进排水时间,提高沉淀效率,提高SBR反应池中微生物浓度,提高构筑物池容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俯视图;图2是A-A剖面图。 在俯视图及A-A剖面图中I为SBR反应池进水布水器,2为SBR反应池排水堰,3为潜水搅拌机,4为排泥管,5为斜板,6为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运行方式: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使SBR反应池按照如下顺序运行。 1、进水排水工序: 如图在SBR反应池中,原污水由进水穿孔管或进水花墙从SBR反应池进水布水器I进入反应池,反应池内水位升高,经处理后的出水由出水堰2排出反应池。进水量一般为SBR反应池有效容积的1/4-3/4,按照水量或时间当进水量达到设定值后,关闭进水泵。 2、排泥工序 进水排水工序完成后,开启污泥泵将沉淀后的剩余污泥通过排泥管4排出SBR反应池,排出了一定量的剩余污泥后,关闭排泥泵。SBR反应池中水位有一定降低,以使在好氧硝化工序中的曝气不至于使池中表层水流出。 3、缺氧反硝化工序 排泥工序完成后,开启SBR反应池中潜水搅拌机3,使SBR反应池中新进入的污水与反应池中原有污水污泥充分混合,进行反硝化反应。同时潜水搅拌机带动水流冲刷斜板(管),使斜板(管)上生长较厚的污泥层脱落,污水中的有机物与斜板(管)上的微生物混合反应,反应时间为1-2小时。 4、好氧硝化工序 缺氧反硝化工序完成后,开启曝气风机,空气由曝气头或穿孔管进入反应池中,同时继续开启潜水搅拌机。SBR反应池中有机物进行好氧反应,同时氨氮进行硝化反应,反应时间为6-10小时。 5、沉淀工序 好氧硝化工序完成后,关闭曝气风机及搅拌机,使SBR反应池中的水在静止状态,水中的污泥经斜板(管)沉淀,沉淀后的污泥进入反应池下部的污泥区,沉淀时间为0.5-1.5 小时。 然后进入到下一个工作周期,其中第3、第4工序次序可以互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强化同步进水与排水SBR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在SBR反应池内设有布水器(穿孔管、下部中心进水管或进水花墙),进水高度位于水面向下1/4‑3/4池高,在水面设有出水堰,反应池不设滗水器。反应池中设有潜水搅拌机,池底设有曝气头或穿孔管曝气以及排泥管。在SBR反应池中安装斜板(管)。斜板垂直净距采用80‑100mm,斜管孔径采用50‑80mm;斜板(管)高采用1.0‑1.2m(当反应池高度较低时,如小于3m,则采用反应池高度的1/5‑1/2);斜板(管)倾角采用60°;斜板(管)顶距水面0.3‑0.8m;斜板(管)上缘向反应池出水端后倾安装。斜板(管)也可以在SBR反应池中设置为多层。

【技术特征摘要】
1.强化同步进水与排水SBR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在SBR反应池内设有布水器(穿孔管、下部中心进水管或进水花墙),进水高度位于水面向下1/4-3/4池高,在水面设有出水堰,反应池不设滗水器。反应池中设有潜水搅拌机,池底设有曝气头或穿孔管曝气以及排泥管。在SBR反应池中安装斜板(管)。斜板垂直净距采用80-100mm,斜管孔径采用50-80_ ;斜板(管)高采用1.0-1.2m(当反应池高度较低时,如小于3m,则采用反应池高度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连城宋永会吴俊奇田智勇王思宇李剑屏张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