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灵芝专利>正文

立体显示器基本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0181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显示器基本架构,包括定向屏部分、连接部分和投影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屏部分由多个定向屏(5)构成,通过连接部分与投影部分连接,投影部分包括底座和多个投影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器基本架构,改善其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的巨大空气阻力,优化了对光阑的设计,使用两个M3螺钉调节投影机的俯仰,结构简单,可调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显示器基本架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显示器基本架构,尤其涉及一种裸眼悬浮立体显示器的基本架构,属于裸眼立体显示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三维显示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从早期的立体电影到近期出现的立体电视、立体显示器等,都体现了人类对立体视觉的追求。按照工作原理,三维显示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全息显示、体三维显示和视差立体显示。下面将分别介绍上述三种三维显示方式的工作原理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早在1948年,为了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英籍匈牙利物理学家D.Gabor提出了全息原理,并开始了全息照相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汞灯光源的相干性较差,使全息图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方面的工作直到I960年激光专利技术后才有突破性的进展。根据全息学的基本原理,全息技术可分为记录和再现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 它是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3D图像的手段。它利用干涉原理将物体发出的特定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全息图”,全息图中包含了物光波前的振幅及位相信息。当用相干光源照射全息图时,基于衍射原理重现原始物光波,从而形成原物体逼真三维图像。 从发展过程来看,全息技术基本上可分为四代。第一代全息技术采用汞灯作为光源进行同轴记录。第二代全息技术采用激光作为记录和再现光源,并产生了离轴全息技术。第三代则是激光记录、白光再现的全息技术。第四代,用白光记录和白光再现全息图,这是全息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但目前还无法实现。在记录材料方面,传统光学全息记录材料记录的全息图,后续处理十分繁琐。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全息记录材料虽然避免了传统全息记录中复杂的后续处理,但是仍然难以对记录对象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从而限制了全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高分辨率电荷稱合成像器件(Charge CoupleDevice, CCD)的出现,数字全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与传统全息不同的是,数字全息用CCD代替普通全息记录材料记录全息图,用计算机模拟取代光学衍射来实现物体再现,实现了全息图记录、存储、处理和再现过程的数字化。全息技术能提供更多的、成百上千的视图,带来如真实世界般的全视角感受,被认为是立体显示技术的最终解决方案。但现在全息技术仍然有其缺点:一是数字全息采用CCD记录相干光波,分辨率与全息干板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全息图分辨率难以达到很高的水平,从而影响图像清晰度;二是图像的色散问题使得难以做出一幅全彩色的立体图像;三是由于大量的像素点和庞大的数据处理量需求,无法实现实时显示;四是受空间调制器带宽积所限,全息技术再现的立体影像尺寸和观看范围还不够理想。因此预计该技术的发展将在基于视差原理的立体显示技术和体三维显示技术发展的数年之后。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立体显示器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其实现眼360°周视观看,图像悬浮且具有较好的人机交互性。这种显示器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提供多组视差图,较好的还原物体原貌,且可多人同时观看,其图像悬浮可触摸,提高了观看者的观看乐趣。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立体显示器基本架构,提供一种最佳选择的裸眼悬浮立体显示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器基本架构,包括定向屏部分、连接部分和投影部分构成,定向屏部分由多个定向屏构成,通过连接部分与投影部分连接,投影部分包括底座和多个投影机。 一种立体显示器基本架构,包括定向屏部分、连接部分和投影部分构成, 所述定向屏部分包括定向屏支撑机构和多个定向屏,定向屏支撑机构由支撑架、定向屏外侧的定向屏压片、定向屏之间的连接板和定向屏下部拼接形成的下底面,下底面的下端连接有转轴,多个连接板之间通过连接板压片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是倾斜设置; 所述连接部分由多根连接条构成,连接条上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所述投影部分包括多个投影机和光阑,光阑与连接条连接,光阑为直筒状的光阑圈,光阑圈开孔处加一光阑挡板,其切割投影机光束的一面与投影机出瞳所在平面平行,所述投影机采用微型投影机,一侧有M的用于固定三脚架的螺孔,通过投影机架背面的孔来固定投影机,所述螺孔对应设置的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可以用来调节投影机的俯仰角度,在投影机装调过程中对投影机的俯仰角度进行调节,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用于投影机俯仰调节,将投影机俯仰角定义为投影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当第一螺钉向里拧,第二螺钉向外拧时,投影机俯仰角减小;当第一螺钉向外拧,第二螺钉向里拧时,投影机俯仰角增大。 优选地,将支撑架四面均开一个与定向屏形状相同,但尺寸稍小的框,四周用定向屏压片固定屏幕,所述支撑结构的上边设计为八边结构,八边结构中的连接板用相应的连接板压片。 优选地,上述光阑挡板上方孔宽度为26mm,长度不遮挡投影机光线即可。 优选地,上述显示器采用光阑与定向屏同步旋转的结构,使用四根连接条将其连为一体,达到同步旋转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体显示器基本架构,改善其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的巨大空气阻力,优化了对光阑的设计,使用两个M3螺钉调节投影机的俯仰,结构简单,可调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斗型定向屏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八边形定向屏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3为理想光阑结构示意图; 图4为观察带分布图; 图5为光阑圈上开梯形孔原理图; 图6为实际光阑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光阑与定向屏同步旋转结构示意图; 图8为投影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可调俯仰投影机架示意图; 图10为投影机与底架之间的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多微型投影机排列图。 附图标记:1-定向屏支撑机构;2_连接条;3-光阑;4_定向屏压片;5_定向屏;6-连接板压片;7_连接板;8_下底面;9-转轴;10-光阑挡板;11_光阑圈;12-第一螺钉;13-第二螺钉;14-M3螺纹孔;15-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体显示器基本架构,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 本实施例公开的立体显示器基本架构,其具体为一种裸眼悬浮立体显示器,设计和制作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如下: 显示器定向屏的作用是将投影机出瞳的像成像在指定的观察区域,根据此原理,一块定向屏就可以实现要求,电机旋转一圈,投影机可以投影一次图像。根据上述人眼视觉暂留的原理,当人眼位于其中一个投影机形成的观察带时,定向屏将投影机图像成像在人眼中,当光阑3转动到下一个投影机,此投影机形成的观察带消失,但由于人眼可保持其影像0.1-0.4秒左右,当电机转速足够快,在人眼保留的影像消失之前,再一次形成观察带,将图像投入人眼中,此时观察者将观察到静止的图像;但当电机转速较慢时,在下一次形成观察带前人眼保持的影像已经消失,此时观察者将观察到一闪一闪的图像,这种现象称为屏闪。因此为了彻底消除屏闪,电机需要足够高的转速。电影胶片的放映速度是每秒24帧,在此速度下不会产生屏闪,以此为基准,单个投影机需Is向定向屏投影24次,即电机需Is转动24转,也即需要的电机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显示器基本架构,包括定向屏部分、连接部分和投影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屏部分由多个定向屏(5)构成,通过连接部分与投影部分连接,投影部分包括底座和多个投影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显示器基本架构,包括定向屏部分、连接部分和投影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屏部分由多个定向屏(5)构成,通过连接部分与投影部分连接,投影部分包括底座和多个投影机。2.一种立体显示器基本架构,包括定向屏部分、连接部分和投影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向屏部分包括定向屏支撑机构⑴和多个定向屏(5),定向屏支撑机构⑴由支撑架、定向屏(5)外侧的定向屏压片(4)、定向屏(5)之间的连接板(7)和定向屏(5)下部拼接形成的下底面(8),下底面(8)的下端连接有转轴(9),多个连接板(7)之间通过连接板压片¢)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是倾斜设置; 所述连接部分由多根连接条(2)构成,连接条(2)上端与所述转轴(9)连接; 所述投影部分包括多个投影机和光阑(3),光阑(3)与连接条(2)连接,光阑(3)为直筒状的光阑圈(11),光阑圈(11)开孔处加一光阑挡板(10),其切割投影机光束的一面与投影机出瞳所在平面平行,所述投影机采用微型投影机,一侧有M6的用于固定三脚架的螺孔,通过投影机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灵芝
申请(专利权)人:杨灵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