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荣建专利>正文

泥鳅宰杀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9874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2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泥鳅宰杀机,所述泥鳅宰杀机包括工作台、水箱、滑板、传送装置、挡板与刀具,所述水箱、传送装置设置于工作台之上,所述水箱的底板沿垂直方向向上倾斜10-20度,所述滑板的一连接端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相连,所述滑板的另一连接端与所述传送装置连接,所述刀具设置于工作台之上,紧邻挡板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泥鳅宰杀机宰杀效率高,只需要一次性将待杀泥鳅放入水箱即可实现泥鳅自动宰杀。集宰杀、冲洗等功能为一体,实用性较强。而且可循环利用水资源,节约成本而且环保经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泥鳅宰杀机,所述泥鳅宰杀机包括工作台、水箱、滑板、传送装置、挡板与刀具,所述水箱、传送装置设置于工作台之上,所述水箱的底板沿垂直方向向上倾斜10-20度,所述滑板的一连接端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相连,所述滑板的另一连接端与所述传送装置连接,所述刀具设置于工作台之上,紧邻挡板设置。本技术所述泥鳅宰杀机宰杀效率高,只需要一次性将待杀泥鳅放入水箱即可实现泥鳅自动宰杀。集宰杀、冲洗等功能为一体,实用性较强。而且可循环利用水资源,节约成本而且环保经济。【专利说明】泥鳅宰杀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泥鳅宰杀机,属于水产品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泥鳅为我国的特产经济鱼类,其肉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钙、铁、磷和多种人体必要的氨基酸,是人们非常喜爱的美味佳肴。但长期以来,泥鳅的宰杀一般以人工为主,人工宰杀的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安全性能差,严重制约了鳝鱼、泥鳅特色食品深加工业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宰杀机,如专利号为200620088792.X的技术专利,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依靠纯人工宰杀泥鳅的技术问题,但是仍然需要人工将泥鳅喂入,宰杀效率较低。又如专利号为201320204955.7的中国技术专利,可通过喂料桶自动喂入泥鳅,但由于该技术的喂料桶的底板向下倾斜,泥鳅从喂料桶进入进料软管的头部方向无法控制,即有的泥鳅头部的方向向上,被水流冲入进料软管中,有的泥鳅头部的方向向下游入进料软管中,导致泥鳅宰杀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喂入泥鳅,宰杀效果较佳的泥鳅宰杀机。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泥鳅宰杀机,包括工作台、水箱、滑板、传送装置、挡板与刀具,所述水箱、传送装置设置于工作台之上,所述水箱的底板沿垂直方向向上倾斜10-20度,所述滑板的一连接端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相连,所述滑板的另一连接端与所述传送装置连接,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壳体与传送带,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均为开口结构,所述传送带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部与滑板连接,第二侧部与挡板相连,所述挡板与壳体的第二侧部相距20-40mm,所述传送带还包括若干限位柱,所述若干限位柱阵列分布与所述传送带之上,每一列限位柱相距20-40mm,所述刀具设置于工作台之上,紧邻挡板设置。 本技术泥鳅宰杀机的集水箱底板向上倾斜,泥鳅必须头部朝上的情况下,才能从集水箱的出水口游出。解决泥鳅进入传送带头部无法一致朝下的技术问题。在传送带上设计阵列分布的限位柱限定泥鳅宰传送带上的位置,然后再设计挡板挡住泥鳅头部,通过传送带移动至旋转刀具,实现泥鳅的自动宰杀,宰杀效率高。 为减少漏杀的情况发生,所述传送装置沿垂直方向向下倾斜5-10度。通过将传送装置沿垂直方向向下倾斜设置5-10度,加上泥鳅本身较滑的特点,几乎能保证所有传送带上的泥鳅的头部都能靠在挡板之上,有效减小漏杀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滑板为弧形结构。将挡板设计为波浪结构能够从水箱出口同时下滑多个泥鳅增加宰杀机的宰杀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还包括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为弧形结构,所述引导板设置于所述水箱底部并与所述滑板相连。在水箱底部设置引导板的目的是利用引导板凹陷部的宽度,引导泥鳅一条一条的依次进入滑板,能有效减小漏杀的几率。 为防止传送带上的积水随着传送带运行四处飞溅,影响环境。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漏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泥鳅宰杀机还包括抽水装置与集水箱,所述集水箱设置于工作台之上,位于所述传送带的正下方,所述集水箱、抽水装置与水箱通过管道连接。在传送带下方设置集水箱,可收集从传送带的漏水孔漏下的水,通过抽水装置将水抽回集水箱循环利用。 为进一步回收宰杀机所宰杀掉的泥鳅头,所述泥鳅宰杀机还包括泥鳅头回收装置,所述泥鳅头回收装置设置于工作台之上。 进一步的,所述泥鳅宰杀机还包括吸内脏装置,所述吸内脏装置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之上。 进一步的,所述泥鳅宰杀机还包括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之上。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装置壳体的第二侧部上设置有狭窄部,所述狭窄部的开口高度小于其两侧的开口高度,所述狭窄部与所述吸内脏装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泥鳅宰杀机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本体与若干固定柱,所述固定板本体的侧部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部相连,所述固定板本体设置于所述传送带的正上方,所述固定板本体的底部阵列分布有若干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传送带的限位柱交错分布,所述固定柱的高度小于所述限位柱的高度。通过设置固定装置,能够在冲洗泥鳅时有效固定泥鳅,增加冲洗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泥鳅宰杀机还包括泥鳅切片装置,所述泥鳅切片装置设置于工作台之上,所述泥鳅切片装置包括底座、气缸、可产生吸力的推杆、滑块、刀片与收集装置,所述滑块、刀片与收集装置均设置于底座之上,所述推杆分别与滑块、气缸相连,所述推杆的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刀片的顶端延伸入凹槽的内部,所述收集装置位于推杆的下方。 综上,本技术所述泥鳅宰杀机宰杀效率高,只需要一次性将待杀泥鳅放入水箱即可实现泥鳅自动宰杀。集宰杀、冲洗等功能为一体,实用性较强。而且可循环利用水资源,节约成本而且环保经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泥鳅宰杀机的水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泥鳅宰杀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泥鳅宰杀机的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泥鳅宰杀机的固定装置与传送带连接方式的侧视图。 图5为本技术泥鳅宰杀机的切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所述泥鳅宰杀机包括:工作台、水箱11、滑板2、传送装置3、挡板4、刀具5、集水箱6、抽水装置7、吸内脏装置9、冲洗装置8、固定装置10与泥鳅头回收装置111。 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水箱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水箱11优选为长方体结构,其顶部设置有第一加水口 14与第二加水口 16,所述水箱11的底板13上设置有引导板12,所述引导板12与水箱11的若干出水口 15相连。所述引导板12包括若干具有弧形结构或圆形结构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凹陷部的宽度设计为一次只允许一个泥鳅通过为佳,优选15-30mm。所述水箱11的底板13沿垂直方向向上倾斜10-20度,优选倾斜15度。 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泥鳅宰杀机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水箱11、传送装置 3、刀具5、集水箱6、抽水装置7、吸内脏装置9与冲洗装置8均固定于工作台之上。 所述滑板2为弧形结构,与水平方向呈45°设置。其一连接端与所述水箱I的引导板12相连,所述滑板2的另一连接端与所述传送装置3连接。 请参考图3,图3为本技术泥鳅宰杀机的传送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传送装置3包括:壳体112与传送带25,所述壳体112的第一侧部22与第二侧部21均为开口结构,所述第二侧部21上设置有狭窄部26,所述狭窄部26的开口高度小于其两侧的开口高度。所述传送带25设置于所述壳体112内部,所述传送带25上设置有若干漏水孔24。所述传送带25还包括若干与传送带本体一体成形的限位柱23,所述若干限位柱23阵列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泥鳅宰杀机,包括工作台、水箱、滑板、传送装置、挡板与刀具,所述水箱、传送装置设置于工作台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底板沿垂直方向向上倾斜10‑20度,所述滑板的一连接端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相连,所述滑板的另一连接端与所述传送装置连接,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壳体与传送带,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均为开口结构,所述传送带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部与滑板连接,第二侧部与挡板相连,所述挡板与壳体的第二侧部相距20‑40mm,所述传送带还包括若干限位柱,所述若干限位柱阵列分布与所述传送带之上,每一列限位柱相距20‑40mm,所述刀具设置于工作台之上,紧邻挡板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荣建
申请(专利权)人:杨荣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