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97889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0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包括上杯盖、中杯身和下杯体,上杯盖与中杯身连接围合成用于容置茶包并冲泡的第一腔体,中杯身和下杯体连接围合成用于储存茶水的第二腔体;中杯身上设置有漏网组件,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漏网组件连通。本案在中杯身内放置茶包,在加入开水时,开水直接冲击茶包,含有少量浸出物的茶水通过漏网组件后流入下杯体中。当需要调整茶水浓淡的时候,仅需将整个冲泡杯翻转过来,第一腔体在下面,第二腔体在上面,这时茶包整个浸泡在茶水中,茶包中的浸出物随着浸泡时间而增多,当茶水适合饮用时,再次翻回,处于第一腔体的茶包不再浸泡,茶水储存在第二腔体内,这时分离中杯身和下杯体,直接饮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
本技术涉及日常饮用水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冲泡、饮用袋泡茶时所使用的容器多为普通茶杯,泡茶时袋泡茶茶包直接落于杯底。因为这种茶叶在加工制造时通过切揉,充分破坏了叶细胞,形成颗粒状或形状细小的片状,所以茶叶中的有效内容物冲泡时很容易被浸出来。用沸水冲泡袋泡茶,经3分钟以后,第一次就能溶出可溶物总量的55%左右。 通常人们生活习惯和出于科学饮茶考虑,常常要求分段慢慢品饮而非一饮而尽。但袋泡茶茶包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有效内容物浸出越多,杯中茶水往往会出现初期淡、后期浓,越喝到后面越浓越苦,甚至出现刺激胃黏膜情况。若中途取出茶包另行存放,则颇为不便,似乎不值得费时费力,物未尽其用弃之则又觉可惜。 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220565546.8”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冲泡袋泡茶的茶杯”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茶杯装置,其在茶杯的杯体内壁上置有一外凸的袋泡茶搁置平台,搁置平台沿杯体内壁的长度与袋泡茶的宽度相适应。但是,该搁置平台不能很好地解决控制浓淡的问题,水放多后,把搁置平台淹没,茶包全部浸入水中,茶太浓;当水放少后,又不能很方便地将使茶包浸入水中。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更加方便、茶叶浸出物随时可控的新型袋泡茶冲泡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包括上杯盖、中杯身和下杯体,所述上杯盖与中杯身连接围合成用于容置茶包并冲泡的第一腔体,所述中杯身和下杯体连接围合成用于储存茶水的第二腔体;所述中杯身上设置有漏网组件,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漏网组件连通。 其中,所述漏网组件包括第一漏台和第二漏台,所述第一漏台和第二漏台上均设置有多个供茶水流过的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漏台和第二漏台均为圆形漏台,且第一漏台的直径大于第二漏台的直径。 其中,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为圆柱形腔体,且第二腔体的容积大于第一腔体的容积。 其中,所述上杯盖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中杯身上部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上杯盖通过第一外螺纹与中杯身的第一内螺纹适配实现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下杯体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中杯身下部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下杯体通过第二外螺纹与中杯身的第二内螺纹适配实现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中杯身表面覆盖有用于握持时不烫手的隔热环。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首先将中杯身与下杯体固定好,然后在中杯身内放置茶包,在加入开水时,开水直接冲击茶包,含有少量浸出物的茶水通过漏网组件后流入下杯体中,在水未将茶叶淹没时停止加水,随之盖好上杯盖。当需要调整茶水浓淡的时候,仅需将整个冲泡杯翻转过来,第一腔体在下面,第二腔体在上面,这时茶包整个浸泡在茶水中,茶包中的浸出物随着浸泡时间而增多,当茶水适合饮用时,再次翻回,处于第一腔体的茶包不再浸泡,茶水储存在第二腔体内,这时分离中杯身和下杯体,直接饮用。本案的冲泡杯,茶包存放合理,茶水浓淡可调,是袋泡茶不可或缺的伴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的爆炸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上杯盖11、中杯身 12、下杯体13、第一外螺纹 14、漏网组件141、第一漏台 142、第二漏台15、第二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一种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包括上杯盖10、中杯身11和下杯体12,上杯盖10与中杯身11连接围合成用于容置茶包并冲泡的第一腔体,中杯身11和下杯体12连接围合成用于储存茶水的第二腔体;中杯身12上设置有漏网组件14,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漏网组件14连通。 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提供的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首先将中杯身与下杯体固定好,然后在中杯身内放置茶包,在加入开水时,开水直接冲击茶包,含有少量浸出物的茶水通过漏网组件后流入下杯体中,在水未将茶叶淹没时停止加水,随之盖好上杯盖。当需要调整茶水浓淡的时候,仅需将整个冲泡杯翻转过来,第一腔体在下面,第二腔体在上面,这时茶包整个浸泡在茶水中,茶包中的浸出物随着浸泡时间而增多,当茶水适合饮用时,再次翻回,处于第一腔体的茶包不再浸泡,茶水储存在第二腔体内,这时分离中杯身和下杯体,直接饮用。本案的冲泡杯,茶包存放合理,茶水浓淡可调,是袋泡茶不可或缺的伴侣。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漏网组件14包括第一漏台141和第二漏台142,第一漏台141和第二漏台142上均设置有多个供茶水流过的通孔。当然,本案并不局限于采用两个漏台的结构,也可以直接设置一个漏网,或者设置三个漏台,只要是利用通孔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当翻转杯子实现泡茶,翻回杯子直接引用的实施方式,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漏台141和第二漏台142均为圆形漏台,且第一漏台141的直径大于第二漏台142的直径。当然,本案并不局限于采用圆形的漏台,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只要是利用通孔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当翻转杯子实现泡茶,翻回杯子直接引用的实施方式,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为圆柱形腔体,且第二腔体的容积大于第一腔体的容积。当然,本案并不局限于采用圆柱形腔体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腔体结构。只要是利用通孔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当翻转杯子实现泡茶,翻回杯子直接引用的实施方式,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上杯盖10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3,中杯身11上部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图未示),上杯盖10通过第一外螺纹13与中杯身11的第一内螺纹适配实现固定连接。当然,本案并不局限于在上杯盖10上设置外螺纹,在中杯身11上设置内螺纹,容易想到的是,可以在上杯盖10上设置内螺纹,在中杯身11上设置外螺纹,从而实现紧配。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下杯体12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15,中杯身11下部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图未示),下杯体12通过第二外螺纹15与中杯身11的第二内螺纹适配实现固定连接。当然,本案并不局限于在下杯体12上设置外螺纹,在中杯身11上设置内螺纹,容易想到的是,可以在下杯体12上设置内螺纹,在中杯身11上设置外螺纹,从而实现紧配。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中杯身表面覆盖有用于握持时不烫手的隔热环(图未示)。当然,本案并不局限于隔热换的材料和厚度,同时隔热环还可以用杯把来替代,只要是利用现有的隔热手段,实现握持时不烫手的目的,均属于对本案的简单变形,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然,本案还可以在冲泡的茶水中加入奶粉,这样来回翻转摇晃之后,就可以变为奶茶,适合不同喜好的人群饮用。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杯盖、中杯身和下杯体,所述上杯盖与中杯身连接围合成用于容置茶包并冲泡的第一腔体,所述中杯身和下杯体连接围合成用于储存茶水的第二腔体;所述中杯身上设置有漏网组件,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漏网组件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杯盖、中杯身和下杯体,所述上杯盖与中杯身连接围合成用于容置茶包并冲泡的第一腔体,所述中杯身和下杯体连接围合成用于储存茶水的第二腔体;所述中杯身上设置有漏网组件,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漏网组件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网组件包括第一漏台和第二漏台,所述第一漏台和第二漏台上均设置有多个供茶水流过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漏台和第二漏台均为圆形漏台,且第一漏台的直径大于第二漏台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浓淡的袋泡茶冲泡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烘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竑昌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