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爱玲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97295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9 20:33
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该中药是由榆荚仁、盘龙参、棕树心、塌菜、白首乌、当归、芋头、石菖蒲、酸枣仁、紫河车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
技术介绍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各种病毒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心肌炎症,以儿童和40岁以下的成年人居多。其中,35%的病人在10 — 30岁之间发病,成年人发病年龄多在31 — 35岁。病毒性心肌炎从目前临床来看,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由于本病缺少特异诊断指标,早期又多与感冒、腹泻等相关,病情易为原发病所掩盖,因此极易造成延误诊断与治疗,致使病情转为复杂多样,虚实错杂,内外合邪。本病的发病正虚邪浸是其主因,而病毒的感染又多与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引起的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因此,治疗时须明辨病变的虚实寒热,扶正以祛邪。心脾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为:心悸,头昏,胸闷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或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或促、结、代等。心脏体征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杂音、心音低钝等。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多采用免疫抑制剂、干扰素和心肌细胞营养剂等对症治疗,长期使用效果不好。经过专利技术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心脾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心脾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榆荚仁、盘龙参、棕树心、塌菜、白首乌、当归、芋头、石菖蒲、酸枣仁、紫河车,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制备本专利技术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榆荚仁30 - 40份、盘龙参25 — 35份、棕树心25 - 35份、塌菜20 - 30份、白首乌20 — 30份、当归20 — 30份、芋头40 — 50份、石菖蒲10 - 15份、酸枣仁10 - 15份、紫河车I 一 2份。 本专利技术中药的最佳重量份为:榆荚仁35份、盘龙参30份、棕树心30份、塌菜25份、白首乌25份、当归25份、芋头45份、石菖蒲12份、酸枣仁12份、紫河车1.5份。 本专利技术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榆荚仁30份、盘龙参25份、棕树心25份、塌菜20份、白首乌20份、当归20份、芋头40份、石菖蒲10份、酸枣仁10份、紫河车I份。 本专利技术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榆荚仁40份、盘龙参35份、棕树心35份、塌菜30份、白首乌30份、当归30份、芋头50份、石菖蒲15份、酸枣仁15份、紫河车2份。 本专利技术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榆荚仁:苦、微辛、平。健脾安神,清热利水,消肿杀虫。临床用失眠,食欲不振,带下,小便不利,水肿,小儿疳热赢瘦,烫火伤,疮癣等症。 盘龙参:甘、苦、平。归心、肺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临床用于病后虚弱,阴虚内热,咳嗽吐血,头晕,腰痛酸软,糖尿病,遗精,淋浊带下,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烫火伤,疮疡痈肿。 棕树心:苦、涩、平。归心、脾经。养心安神,收敛止血。用于心悸、头昏、崩漏,脱肛等症。 塌菜:甘、平。归肝、脾、大肠经。疏肝健脾,润肠通便。临床用于肝脾不和,饮食积滞,脘腹痞胀,纳呆,便秘等症。 白首乌:苦、平。归肝、肾、脾胃经。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疗疮。用于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头晕耳鸣,心悸失眠,食欲不振,小儿疳积,产后乳汁稀少,疮痈肿痛,毒蛇咬伤等。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心肝血虚、痈疽疮疡等症。 芋头:甘、辛、平。归胃经。健脾补虚,散结解毒。临床用于脾胃虚弱,纳少乏力,消渴,瘰疬,腹中癖块,肿毒,赘疣,鸡眼,疥癣,烫火伤等症。 石菖蒲:辛、苦、微温,归心、肝、脾经。豁痰开窍,化湿和胃,宁心益智。用于热病神昏,健忘,失眠,耳鸣。 酸枣仁:甘,平;归心、脾、肝、胆经。养心、安神、敛汗。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盗汗等。 紫河车:甘、咸、温。归肺、肝、肾经。益气养血,补肾益精。临床用于虚劳赢瘦,虚喘劳嗽,气虚无力,血虚面黄,阳痿遗精,不孕少乳等症。 病毒性心肌炎属于祖国医学惊悸、怔忡、胸痹、眩晕等病范畴。患者多由素体亏虚,心之气阴不足,以致发病初期感受时邪后,随即邪毒入侵,内蕴于心,更伤气阴。邪留不去,心脉受损,血行不畅。本专利技术中,榆荚仁健脾安神,为君药,盘龙参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棕树心养心安神、收敛止血,为臣药,塌菜疏肝健脾,白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健脾解毒,当归补血、活血,芋头健脾补虚、散结解毒,石菖蒲开窍宁心,酸枣仁养心、安神,紫河车益气养血、补肾益精。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安神、益气养阴、养心安神、补血养血之功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心脾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具有独特的疗效。 本专利技术中药于2011年至2012年临床观察心脾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37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7例患者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19?45岁,病程16天?6个月。 2、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心脾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悸,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头晕寐差,或虚汗自出,纳呆,便澹或秘,舌淡或胖边有齿痕,脉细弱或结代。心脏体征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杂音、心音低钝等。 3、治疗方法3.1处方:榆荚仁35g、盘龙参30g、棕树心30g、塌菜25g、白首乌25g、当归25g、芋头45g、石菖蒲12g、酸率仁12g、紫河车1.5g。 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I剂,每日2次,15天为I疗程。 4、治疗结果4.1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定:治愈:患者自觉心悸、胸闷、气喘等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心肌酶恢复正常,心脏彩超无异常表现。 显效:患者自觉心悸、胸闷、气喘等症状显著减轻,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心肌酶恢复正常,心脏彩超无异常表现。 有效:患者自觉心悸、胸闷、气喘等症状减轻,心电图轻度异常,心肌酶恢复正常,心脏彩超轻度异常。 无效:患者自觉心悸、胸闷、气喘等症状未减轻,心电图异常未改善、心肌酶未改善,心脏彩超未改善。 4.2结果:37例患者中,治愈18例(48.7 % ),显效10例(27 % ),有效7例(18.9% ),无效2例(5.4% ),总有效率为94.6%。 5、典型病例5.1孙某,男,26岁,患者半年前因感冒后出现头痛,发热、胸闷、心悸等症状。伴有面色萎黄,头昏乏力,肢酸懒言,胸闷气短,时有心悸,自汗,舌淡、少苔,脉细数,时有歇止。诊断为心脾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治疗I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心悸、胸闷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5.2赵某,女,24岁,因感冒发热,体温在39°C -40°C之间波动,伴咽红且痛,头晕乏力,住院治疗,经用抗生素及输液等对症治疗I周后,体温降至正常,咽痛也除,但时有咳嗽,伴有面色皖白萎黄,头晕乏力,肢酸懒言,胸闷气短,时有心悸,大便塘软,纳谷不香,舌淡、苔白略腻,脉细且弱,时有歇止。经心电图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包括下述药物:榆荚仁30-40份、盘龙参25-35份、棕树心25-35份、塌菜20-30份、白首乌20-30份、当归20-30份、芋头40-50份、石菖蒲10-15份、酸枣仁10-15份、紫河车1-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心脾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包括下述药物: 榆荚仁30 - 40份、盘龙参25 - 35份、棕树心25 — 35份、塌菜20 — 30份、白首乌20 - 30份、当归20 - 30份、芋头40 — 50份、石菖蒲10 — 15份、酸枣仁10 — 15份、紫河车I — 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药包括下述药物: 榆荚仁35份、盘龙参30份、棕树心30份、塌菜25份、白首乌25份、当归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爱玲邓新连李丽萍孙广美
申请(专利权)人:万爱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