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中柱专利>正文

一种模具锁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9040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8 19:10
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锁扣机构,包括锁扣座、第一拉杆、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布置在锁扣座上,其中所述第一拉杆从锁扣座一侧面穿过,所述第二拉杆从锁扣座另一侧面穿过,所述锁扣座设有圆孔和腰孔,其中所述圆孔内设有顶销,所述顶销的球形头部与第二拉杆下端面接触,所述第二拉杆下端面上设有半圆形槽口,所述圆形槽口与穿过腰孔的锁销柱面锁合,所述锁销布置在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之间,所述第一拉杆前端为三角端。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布置在模具的两对称侧面,有效避免了在开合模过程中因运行过猛而出现的模具撞击现象,锁扣与模具连接稳固,保证了模具开合模的安全可靠,能精密的将模具合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锁扣机构,包括锁扣座、第一拉杆、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布置在锁扣座上,其中所述第一拉杆从锁扣座一侧面穿过,所述第二拉杆从锁扣座另一侧面穿过,所述锁扣座设有圆孔和腰孔,其中所述圆孔内设有顶销,所述顶销的球形头部与第二拉杆下端面接触,所述第二拉杆下端面上设有半圆形槽口,所述圆形槽口与穿过腰孔的锁销柱面锁合,所述锁销布置在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之间,所述第一拉杆前端为三角端。专利技术通过布置在模具的两对称侧面,有效避免了在开合模过程中因运行过猛而出现的模具撞击现象,锁扣与模具连接稳固,保证了模具开合模的安全可靠,能精密的将模具合并。【专利说明】一种模具锁扣机构
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锁扣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模具在开合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撞击模具或者由于开合模的行程过猛而出现损坏模具的情况,在当前模具结构中,还未有理想的防止模具在开合模的过程中由于行程及限位而出现的损坏有效手段,现有技术中模具容易因为开合模而出现损坏的技术缺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模具锁扣机构,保证了模具开合模的安全可靠。 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模具锁扣机构,包括锁扣座、第一拉杆、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布置在锁扣座上,其中所述第一拉杆从锁扣座一侧面穿过,所述第二拉杆从锁扣座另一侧面穿过,所述锁扣座设有圆孔和腰孔,其中所述圆孔内设有顶销,所述顶销的球形头部与第二拉杆下端面接触,所述第二拉杆下端面上设有半圆形槽口,所述半圆形槽口与穿过腰孔的锁销柱面锁合,所述锁销布置在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之间,所述第一拉杆前端为三角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杆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拉杆上设有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模具下模连接,第二安装孔与模具上模连接,所述锁扣座安装在模具下模上。 进一步地,所述顶销尾端连接弹簧,顶销靠球形头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拉杆从通孔中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端下侧面为内凹面。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专利技术锁扣的第一拉杆通过第一安装孔与模具下模连接,且锁扣座安装在模具下模上,第二拉杆通过第二安装孔与模具上模连接,以此整个锁扣机构固定在模具的两对称侧面,在模具上下模打开时,模具的上模沿第二拉杆与锁扣座的连接孔方向移动,模具的下模沿第一拉杆与锁扣座的连接孔方向移动,当模具上下模合并时,第二拉杆的半圆形槽口与穿过腰孔的锁销柱面锁合,顶销的球形头部与第二拉杆下端面接触,模具上下模合并位置定位精确,有效避免了在开合模过程中因运行过猛而出现的模具撞击现象,锁扣与模具连接稳固,保证了模具开合模的安全可靠,能精密的将模具合并。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专利技术一种模具锁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专利技术的第二拉杆的主视图; 图3为专利技术的顶销的主视图。 其中:1_锁扣座;2_第一拉杆;3_第二拉杆;4_圆孔;5-顶销;6-弹簧;7-锁销; 8-二角端;9_内凹面;10_半圆形槽口 ;11_通孔;12_球形头部;13_腰孔;14_第二安装孔;15-第一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专利技术。 如图1-3所示,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锁扣机构,包括锁扣座1、第一拉杆2、第二拉杆3,所述第一拉杆2和第二拉杆3布置在锁扣座I上,其中所述第一拉杆2从锁扣座I 一侧面穿过,所述第二拉杆3从锁扣座I另一侧面穿过,所述锁扣座I设有圆孔4和腰孔13,其中所述圆孔4内设有顶销5,所述顶销5的球形头部12与第二拉杆3下端面接触,所述第二拉杆3下端面上设有半圆形槽口 10,所述半圆形槽口 10与穿过腰孔13的锁销7柱面锁合,所述锁销7布置在第一拉杆2和第二拉杆3之间,所述第一拉杆2前端为三角端8。 所述第一拉杆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5,所述第二拉杆3上设有第二安装孔14。 所述顶销5尾端连接弹簧6,顶销5靠球形头部12设有通孔11,所述第一拉杆2从通孔11中穿过。 所述三角端8下侧面为内凹面9。 综上所述,专利技术的锁扣的第一拉杆2通过第一安装孔15与模具下模连接,且锁扣座I安装在模具下模上,第二拉杆3通过第二安装孔14与模具上模连接,以此整个锁扣机构固定在模具的两对称侧面,在模具上下模打开时,模具的上模沿第二拉杆3与锁扣座I的连接孔方向移动,模具的下模沿第一拉杆2与锁扣座I的连接孔方向移动,当模具上下模合并时,第二拉杆3的半圆形槽口 10与穿过腰孔13的锁销7柱面锁合,顶销5的球形头部与第二拉杆3下端面接触,模具上下模合并位置定位精确,有效避免了在开合模过程中因运行过猛而出现的模具撞击现象,锁扣与模具连接稳固,保证了模具开合模的安全可靠,能精密的将模具合并。 专利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专利技术,凡在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模具锁扣机构,包括锁扣座(I)、第一拉杆(2)、第二拉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⑵和第二拉杆⑶布置在锁扣座⑴上,其中所述第一拉杆⑵从锁扣座⑴一侧面穿过,所述第二拉杆⑶从锁扣座⑴另一侧面穿过,所述锁扣座⑴设有圆孔⑷和腰孔(13),其中所述圆孔⑷内设有顶销(5),所述顶销(5)的球形头部(12)与第二拉杆(3)下端面接触,所述第二拉杆(3)下端面上设有半圆形槽口(10),所述半圆形槽口(10)与穿过腰孔(13)的锁销(7)柱面锁合,所述锁销(7)布置在第一拉杆(2)和第二拉杆(3)之间,所述第一拉杆(2)前端为三角端(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2)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5),所述第二拉杆(3)上设有第二安装孔(14),且所述第一安装孔(15)与模具下模连接,第二安装孔(14)与模具上模连接,所述锁扣座(I)安装在模具下模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销(5)尾端连接弹簧(6),顶销(5)靠球形头部(12)设有通孔(11),所述第一拉杆(2)从通孔(11)中穿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端(8)下侧面为内凹面(9)。【文档编号】B29C33/20GK104260240SQ201410500230【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锁扣机构,包括锁扣座(1)、第一拉杆(2)、第二拉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2)和第二拉杆(3)布置在锁扣座(1)上,其中所述第一拉杆(2)从锁扣座(1)一侧面穿过,所述第二拉杆(3)从锁扣座(1)另一侧面穿过,所述锁扣座(1)设有圆孔(4)和腰孔(13),其中所述圆孔(4)内设有顶销(5),所述顶销(5)的球形头部(12)与第二拉杆(3)下端面接触,所述第二拉杆(3)下端面上设有半圆形槽口(10),所述半圆形槽口(10)与穿过腰孔(13)的锁销(7)柱面锁合,所述锁销(7)布置在第一拉杆(2)和第二拉杆(3)之间,所述第一拉杆(2)前端为三角端(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中柱
申请(专利权)人:苏中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