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振专利>正文

套种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78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套种播种机,机架支撑的种箱底部联接有若干排种器,一排种轴穿过各排种器,各排种器的下部依次连接有漏斗、输种管及开沟播种器,开沟播种器的后方锄铲固定在机架上,排种轴由机架上的地轮通过传动链传动,种箱的后侧设有由机架支撑的副种箱,副种箱底部的排种口处联接有一排种器,一排种轴穿过排种器,该排种器的下部依次连接有漏斗和输种软管,自机架的一端开始记数的第二只开沟播种器上固设有一与其内部相通的排种管,与此同一端开始记数的第一只锄铲上联接有一开沟播种器,副种箱下方的排种轴由种箱下方的排种轴通过传动链传动。本播种机既可单一播种又可套种播种,它可节约劳动力,提高效率。(*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种播种机
本技术涉及农机中的播种机械,特别是一种套种播种机。
技术介绍
现有普遍使用的条播播种机,其主要结构基本为:种箱由机架支撑,在种箱的底部联接有二只以上的排种器,一排种轴穿过各排种器,各排种器的下部依次连接有漏斗、输种管及开沟播种器,开沟播种器的后方设有的二只以上的锄铲固定在机架上,排种轴由设在机架上的地轮通过传动链传动。上述结构的播种机存在的问题是,在每次播种作业时,只能单一的播种某一种作物,无法实现在田间的套种播种。为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目前,农民要在播种过的田地中再套种其他作物,通常只能由人工再次播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种播种机,它可在一次播种作业中,实现对二种农作物的套种播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对现有的播种机加以改进,使其具有套种播种的功能。具体的方案如下:套种播种机,它包括有一主播种机,主播种机的结构为:种箱由机架支撑,在种箱的底部联接有二只以上的排种器,一排种轴穿过各排种器,各排种器的下部依次连接有漏斗、输种管及开沟播种器,开沟播种器的后方设有的二只以上的锄铲固定在机架上,排种轴由设在机架上的地轮通过传动链传动。在主播种机上增设有附播种机构,其构成为:在种箱的后侧设有一由机架支撑的附种箱,附种箱底部的排种口处联接有一排种器,一排种轴穿过该排种器,该排种器的下部依次连接有漏斗和输种软管,自机架的一端开始记数的第二只开沟播种器上固设有一与其内部相通的排种管,与此同一端开始记数的第一只锄铲的后部联接有一开沟播种器,附种箱下方的排种轴由种箱下方的排种轴通过传动链传动。由上述方案可见,将附种箱底部的输种软管与开沟播种器上的排种管或锄铲上的开沟播种器连接,本套种播种机在工作中,由其主播种机播种某一-->种作物同时,由附播种机构还可播种另外一种作物。既本播种机可同时播种二种作物,实现作物在田间的套种。另外,附种箱底部的输种软管与开沟播种器上的排种管连接时,应将该开沟播种器所的接排种器与所对应的种箱上的排种口之间隔断。在不须套种的情况下,将附种箱底部的排种口与其所对应的排种器之间隔断,本播种机即可作为普通的播种机使用。本技术结构合理、可靠,即可单一播种又可套种播种。由本播种机进行套种播种,可大大节约劳动力,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参见图1、图2本套种播种机包括有主播种机,主播种机的结构为:种箱13由机架5支撑,在种箱13的底部联接有二只以上的排种器17,各排种器17与种箱13底部的各排种口13′一一对应。一排种轴16穿过各排种器17,各排种器17的下部依次连接有漏斗18、输种管19及开沟播种器6,开沟播种器6的后方设有的二只以上的锄铲7固定在机架5上。排种轴16由设在机架5上的地轮1通过传动链4传动,其传动方式为,排种轴16的一端及机架5上地轮1的轮轴3上分别装有链轮14、2,二链轮14、2上装有传动链4。以上与现有播种机的结构相同。主播种机上增设的附播种装置的构成为:在种箱13的后侧设有一由机架5支撑的附种箱9,附种箱9的底部的排种口20处联接有一排种器21,一排种轴10穿过排种器21,该排种器21的下部依次连接有漏斗23和输种软管22。自机架5的一端开始记数的第二只开沟播种器6上固设有一与其内部相通的排种管24,与此同一端开始记数的第一只锄铲7上联接有一开沟播种器8。附种箱9底部的排种轴10由种箱13底部的排种轴16通过传动链12传动,其传动结构为,排种轴16的一端及排种轴10的一端分别装有链轮15、11,-->二链轮15、11上装有传动链12。排种轴10、排种器21、漏斗23和输种软管22构成的排种机构、以及排种器21在附种箱9底部的排种口20处的联接方式,均为现有结构。由图1可见,锄铲7后部联接的开沟播种器8由开沟器8a和导种管8b构成,导种管8b焊接固定在开沟器8a的后部。由图2可见,附种箱9与种箱13的一端(右端)靠齐,从二者靠齐端开始记数的第二只开沟播种器6上固设有一排种管24,与此同一端开始记数的第一只锄铲7上联接有一开沟播种器8。根据播种机在田间的实际位置以及套种作物之间的间隔要求,可将附种箱9底部的输种软管22与锄铲7上的导种管8b或开沟播种器6上固设的排种管24连接。例如,右端的第一只锄铲7恰好处于田边时,则将输种软管22与开沟播种器6上固设的排种管24连接。另外,输种软管22与自右端起的第二只开沟播种器6上的排种管24连接时,应将该开沟播种器6所接的排种器17与所对应的种箱13上的排种口之间隔断;输种软管22与锄铲8上的导种管8b连接时,应将该锄铲前方种箱13上的自右端起的第一只排种器17与所对应的种箱13上的排种口之间隔断。排种器与种箱排种口之间的隔断装置现有的播种机上均具备(附图中未示意,省略),为现有技术。由图3可见,开沟播种器6上的排种管24与开沟播种器6的内部相通。结合图1、图2、图3,本套种播种机在工作中,由其主播种机播种某一种作物同时,由附播种机构还可播种另外一种作物。例如,在种箱13内放人大豆种,在附种箱9放入玉米种,本播种机在播种大豆的同时即可套种玉米。在不须套种的情况下,将附种箱9底部的排种口20与其所对应的排种器21之间隔断,它即可作为普通的播种机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套种播种机,种箱(13)由机架(5)支撑,在种箱(13)的底部联接有二只以上的排种器(17),一排种轴(16)穿过各排种器(17),各排种器(17)的下部依次连接有漏斗(18)、输种管(19)及开沟播种器(6),开沟播种器(6)的后方设有的二只以上的锄铲(7)固定在机架(5)上,排种轴(16)由设在机架(5)上的地轮(1)通过传动链(4)传动,其特征在于:在种箱(13)的后侧设有一由机架(5)支撑的附种箱(9),附种箱(9)底部的排种口(20)处联接有一排种器(21),一排种轴(10)穿过该排种器(21),该排种器(21)的下部依次连接有漏斗(23)和输种软管(22),自机架(5)的一端开始记数的第二只开沟播种器(6)上固设有一与其内部相通的排种管(24),与此同一端开始记数的第一只锄铲(7)的后部联接有一开沟播种器(8),附种箱(9)下方的排种轴(10)由种箱(13)下方的排种轴(16)通过传动链(12)传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套种播种机,种箱(13)由机架(5)支撑,在种箱(13)的底部联接有二只以上的排种器(17),一排种轴(16)穿过各排种器(17),各排种器(17)的下部依次连接有漏斗(18)、输种管(19)及开沟播种器(6),开沟播种器(6)的后方设有的二只以上的锄铲(7)固定在机架(5)上,排种轴(16)由设在机架(5)上的地轮(1)通过传动链(4)传动,其特征在于:在种箱(13)的后侧设有一由机架(5)支撑的附种箱(9),附种箱(9)底部的排种口(20)处联接有一排种器(21),一排种轴(10)穿过该排种器(21),该排种器(21)的下部依次连接有漏斗(23)和输种软管(22),自机架(5)的一端开始记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
申请(专利权)人:杨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