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73903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笔,包括:笔杆、电磁触控笔尖、电磁谐振电路、电容触控笔尖和第一可变电容;所述笔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笔杆包括容置空间;所述电磁谐振电路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所述电磁触控笔尖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并与所述电磁谐振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可变电容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所述电容触控笔尖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一可变电容电连接。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不需供电便可长期工作,具有很好的环保性,并且可同时在电磁触控和电容触控的设备上进行触控输入,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触控输入体验感,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笔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外部输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笔。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控技术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产品有的设有电磁式触控面板,有的设有电容式触控面板,有的即支持电磁式触控输入,也支持电容式触控输入。现有技术中,由于电磁触控技术与电容触控技术原理不一样,实际使用中需要配备两支不同的笔,来实现电磁触控和电容触控输入功能,这样给用户触控操作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单一输入功能的触控笔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同时在电磁触控和电容触控的设备上进行触控输入,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从而使人机交互更加便利的触控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触控笔,包括:笔杆、电磁触控笔尖、电磁谐振电路、电容触控笔尖和第一可变电容; 所述笔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笔杆包括容置空间; 所述电磁谐振电路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 所述电磁触控笔尖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并与所述电磁谐振电路电连接; 所述第一可变电容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 所述电容触控笔尖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一可变电容电连接。 较优地,还包括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 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均设置在所述笔杆上; 所述第一按键与所述电磁谐振电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磁谐振电路改变谐振频率; 所述第二按键与所述第一可变电容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电容改变其电容值。 较优地,所述电磁谐振电路为RLC并联谐振电路,其中包括第二可变电容; 所述第一按键与所述第二可变电容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可变电容改变其电容值,进而控制所述电磁谐振电路改变谐振频率。 较优地,还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笔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电磁谐振电路连接,用于将所述电磁谐振电路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可变电容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可变电容固定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较优地,所述笔杆由导电材料制成。 较优地,所述电磁触控笔尖由橡胶材料制成。 较优地,所述电容触控笔尖由柔性导电材料制成。 较优地,所述电磁触控笔尖的形状为锥状体; 所述电容触控笔尖的形状为圆弧状。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不需供电便可长期工作,具有很好的环保性,并且可同时在电磁触控和电容触控的设备上进行触控输入,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触控输入体验感,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触控笔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磁谐振电路的等效示意图; 其中:1笔杆;2电磁触控笔尖;3电磁谐振电路;4电容触控笔尖;5第一可变电容;6第一端;7第二端;8容置空间;9第一按键;10第二按键;11第二可变电容;12第一固定部;13第二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触控笔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如图1所示,一种触控笔,包括:笔杆1、电磁触控笔尖2、电磁谐振电路3、电容触控笔尖4和第一可变电容5 ; 笔杆I包括第一端6和第二端7 ; 笔杆I包括容置空间8 ; 电磁谐振电路3设置在容置空间8内靠近第一端6的位置; 电磁触控笔尖2设置在第一端6,并与电磁谐振电路3电连接; 第一可变电容5设置在容置空间8内靠近第二端7的位置; 电容触控笔尖4设置在第二端7,并与第一可变电容5电连接。 电磁触控笔尖2与电磁谐振电路3共同构成电磁触控输入组件,当电磁触控笔尖2在电磁触控屏上移动时,电磁谐振电路3就会与电磁触控屏产生电磁感应信号,通过对电磁感应信号的分析计算,便可以得到电磁触控笔尖2在电磁触控屏上的位置坐标和压力信息,从而实现电磁触控输入操作。电容触控笔尖4与第一可变电容5共同构成电容触控输入组件,当电容触控笔尖4在电容触控屏上移动时,电容触控笔尖4与电容触控屏之间形成耦合电容,通过对耦合电容的分析计算,可以得到电容触控笔尖4在电容触控屏上的位置坐标,从而实现电容触控输入操作。 这样,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成本低廉,而且不需供电便可以长期工作,具有很好的环保性,同时既可在电磁触控屏或电容触控屏上使用,也可在同时支持电磁触控和电容触控的设备上触控输入,具有很好的兼容性,有效提高人机交互便利性。 较优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按键9和第二按键10 ; 第一按键9和第二按键10均设置在笔杆I上; 第一按键9与电磁谐振电路3连接,用于控制电磁谐振电路3改变谐振频率; 第二按键10与第一可变电容5连接,用于控制第一可变电容5改变其电容值。 通过第一按键9控制电磁谐振电路3改变谐振频率和通过第二按键10控制第一可变电容5改变其电容值,能够实现电磁触控输入和电容触控输入的右键或橡皮擦功能,有效提高触控输入体验感增强了工作效率。 其中,通过改变电磁谐振电路3的谐振频率实现电磁触控的右键或橡皮擦功能以及通过改变第一可变电容5的电容值实现电容触控的右键或橡皮擦功能均是现有技术,此处不再一一详述。 较优地,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电磁谐振电路为RLC并联谐振电路,其中包括第二可变电容11; 第一按键9与第二可变电容11连接,用于控制第二可变电容11改变其电容值,进而控制电磁谐振电路3改变谐振频率。 较优地,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可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固定部12和第二固定部13 ; 第一固定部12和第二固定部13均设置在容置空间8内,并与笔杆I固定连接; 第一固定部12和电磁谐振电路3连接,用于将电磁谐振电路3固定在容置空间8内; 第二固定部13与第一可变电容5连接,用于将第一可变电容5固定在容置空间8内。 通过第一固定部12对电磁谐振电路3的固定以及第二固定部13对第一可变电容5的固定,能够防止电磁谐振电路3和第一可变电容5在容置空间8内出现位置移动造成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 较优地,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可实施方式,笔杆I由导电材料制成。 较优地,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可实施方式,电磁触控笔尖2由橡胶材料制成。 电磁触控笔尖2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能够防磨损,从而是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较优地,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可实施方式,电容触控笔尖4由柔性导电材料制成。 这样能够是电流传输的效果更好,而且不会划伤电容触控屏。 较优地,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可实施方式,电磁触控笔尖2的形状为锥状体; 电容触控笔尖4的形状为圆弧状。 这样便于区别电磁触控笔尖2和电容触控笔尖4,给用户提供了方便。 以上实施例使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不需供电便可长期工作,具有很好的环保性;并且可同时在电磁触控和电容触控的设备上进行触控输入,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同时带有按键功能,可实现右键或橡皮擦功能,有效提高触控输入体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包括:笔杆、电磁触控笔尖、电磁谐振电路、电容触控笔尖和第一可变电容;所述笔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笔杆包括容置空间;所述电磁谐振电路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所述电磁触控笔尖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并与所述电磁谐振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可变电容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所述电容触控笔尖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一可变电容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笔,其特征在于: 包括:笔杆、电磁触控笔尖、电磁谐振电路、电容触控笔尖和第一可变电容; 所述笔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笔杆包括容置空间; 所述电磁谐振电路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 所述电磁触控笔尖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并与所述电磁谐振电路电连接; 所述第一可变电容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 所述电容触控笔尖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第一可变电容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 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均设置在所述笔杆上; 所述第一按键与所述电磁谐振电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磁谐振电路改变谐振频率; 所述第二按键与所述第一可变电容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变电容改变其电容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谐振电路为RLC并联谐振电路,其中包括第二可变电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允春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