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交换系统、交换网芯片组件及转发芯片组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7346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7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换机、交换系统、交换网芯片组件及转发芯片组件,属于网络通信领域。所述交换机包括:封装为独立设备的交换网芯片组件、封装为独立设备的转发芯片组件和控制器;所述交换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交换机、与所述交换机相连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所述交换网芯片组件包括:第一盒式外壳,设置在所述第一盒式外壳内部的交换网芯片、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一供电组件;所述转发芯片组件包括:第二盒式外壳,设置在所述第二盒式外壳内部的转发芯片、第二散热组件和第二供电组件;解决了机框式交换机的连接规模通常都无法最大化的问题;达到了最大规模的连接模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换机、交换系统、交换网芯片组件及转发芯片组件
本技术涉及网络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换机、交换系统、交换网芯片组件及转发芯片组件。
技术介绍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网络数据包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提供独享的转发通路。其中,核心交换机通常采用机框式架构。 机框式交换机是一个集成的可扩展交换系统。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一种机框式交换机100的结构示意图。该机框式交换机100包括机框110、背板120、网板130、交换网芯片132、线卡140、转发芯片142和控制器150。其中: 机框110中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背板120,背板120上有并列的多个插槽。M个网板130插接在背板120上,每个网板130上设置有一个交换网芯片132。N个线卡140插接在背板120的插槽上,每个线卡140上设置有转发芯片142。每个交换网芯片132的端口和N个转发芯片142的端口分别通过总线电性相连,每个转发芯片142的端口与M个交换网芯片132的端口分别通过总线电性相连。同时,每个转发芯片142还与线卡140上用于连接网络节点的网口相连。控制器150用于控制交换网芯片132和转发芯片142的工作。当网络节点A和网络节点B(图中未示出)需要通信时,在控制器150的控制下,数据包的转发途径为:网络节点A —与网络节点A相连的转发芯片A —交换网芯片一与网络节点B相连的转发芯片B—网络节点B。 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以一个交换网芯片最多可以连接X个转发芯片,一个转发芯片最多可以连接y个交换网芯片为例,最大规模的连接模式应该是I个交换网芯片与X个转发芯片之间两两相连,每个交换网芯片和每个转发芯片之间通过一条总线相连。但是受限于机框式交换机上插槽数量、结构体积方面的限制,实际上的机框式交换机无法实现上述最大规模的连接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受限于机框式交换机上插槽数量、结构体积方面的限制,实际上的机框式交换机无法实现最大规模的连接模式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换机、交换系统、交换网芯片组件及转发芯片组件。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包括:M个封装为独立设备的交换网芯片组件、N个封装为独立设备的转发芯片组件和控制器,M、N为自然数; 每个所述交换网芯片组件通过网络连接线与所述转发芯片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每个所述转发芯片组件通过所述网络连接线与所述交换网芯片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所述控制器,通过管理网络分别与所述交换网芯片组件和所述转发芯片组件相连。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交换机、与所述交换机相连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 所述交换机是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交换机。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换网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交换机中,所述组件包括: 第一盒式外壳,设置在所述第一盒式外壳内部的交换网芯片、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一供电组件; 所述交换网芯片,用于通过所述网络连接线分别与所述转发芯片组件相连; 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用于为所述交换网芯片散热; 所述第一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交换网芯片供电。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发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交换机中,所述组件包括: 第二盒式外壳,设置在所述第二盒式外壳内部的转发芯片、第二散热组件和第二供电组件; 所述转发芯片,用于通过所述网络连接线与所述交换网芯片组件相连; 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用于为所述转发芯片散热; 所述第二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转发芯片供电。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交换网芯片组件封装为独立设备的交换网芯片组件;将转发芯片组件封装为独立设备的转发芯片组件,并通过网络连接线相连得到分布式架构的交换机;解决了由于机框式交换机上插槽数量、结构体积方面的限制,实际上的机框式交换机的连接规模通常都无法最大化的问题;达到了不受机框的限制,可以容纳大量的交换网芯片组件和转发芯片组件,甚至可以达到最大规模的效果,同时,由于机框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都比较高,因此,去除机框和背板的设计就降低了制造交换机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提供的一种机框式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机所涉及的交换网芯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C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机所涉及的转发芯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网芯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发芯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机框式交换机的连接规模无法最大化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散热、供电、PCB板面积、机框尺寸等原因,机框成为交换机中连接规模受限的主要原因。比如,一种情况下,机框导致交换机内仅能容纳y/2个交换网芯片与x/2个转发芯片,每个交换网芯片和每个转发芯片之间通过2条总线相连。另一种情况下,机框导致交换机内仅能容纳y/4个交换网芯片与x/4个转发芯片,每个交换网芯片和每个转发芯片之间通过4条总线相连。 而且,如果交换机的连接规模增长一倍,则机框式架构的交换机需要采用更复杂的风道设计和更大功率的风扇确保散热均匀,供电系统也需要扩容以支撑规模的扩大,直接的结果就是成本上升超过I倍,因此机框越大,交换机的每个端口的平均成本也越大,制约了用户采用大规模核心交换机的计划。 为此,请参考如下实施例: 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该交换机200采用分布式架构。该交换机200包括:M个封装为独立设备的交换网芯片组件220、N个封装为独立设备的转发芯片组件240和控制器260,M、N为自然数; 每个交换网芯片组件220通过网络连接线与转发芯片组件240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每个转发芯片组件240通过网络连接线与交换网芯片组件220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控制器260,通过管理网络分别与交换网芯片组件220和转发芯片组件240相连。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机,通过将交换网芯片组件封装为独立设备的交换网芯片组件;将转发芯片组件封装为独立设备的转发芯片组件,并通过网络连接线相连得到分布式架构的交换机;解决了由于机框式交换机上插槽数量、结构体积方面的限制,实际上的机框式交换机的连接规模通常都无法最大化的问题;达到了不受机框的限制,可以容纳大量的交换网芯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包括:M个封装为独立设备的交换网芯片组件、N个封装为独立设备的转发芯片组件和控制器,M、N为自然数;每个所述交换网芯片组件通过网络连接线与所述转发芯片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每个所述转发芯片组件通过所述网络连接线与所述交换网芯片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所述控制器,通过管理网络分别与所述交换网芯片组件和所述转发芯片组件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包括:M个封装为独立设备的交换网芯片组件、N个封装为独立设备的转发芯片组件和控制器,M、N为自然数; 每个所述交换网芯片组件通过网络连接线与所述转发芯片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每个所述转发芯片组件通过所述网络连接线与所述交换网芯片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相连; 所述控制器,通过管理网络分别与所述交换网芯片组件和所述转发芯片组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网芯片组件包括:第一盒式外壳,设置在所述第一盒式外壳内部的交换网芯片、第一散热组件和第一供电组件,所述第一散热组件用于为所述交换网芯片散热,所述第一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交换网芯片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芯片组件包括:第二盒式外壳,设置在所述第二盒式外壳内部的转发芯片、第二散热组件和第二供电组件,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用于为所述转发芯片散热,所述第二供电组件用于为所述转发芯片供电。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交换网芯片组件通过所述网络连接线分别与所述N个转发芯片组件相连; 每个所述转发芯片组件通过所述网络连接线分别与所述M个交换网芯片组件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交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连接线为光纤; 所述交换网芯片组件中还包括:第一光纤收发器,所述第一光纤收发器用于将需要发送给所述转发芯片组件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和/或,将来自所述转发芯片组件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所述转发芯片组件中还包括:第二光纤收发器,所述第二光纤收发器用于将需要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子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