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双通道过冷器的全热回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1324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双通道过冷器的全热回收器,包括筒体、管板、过冷板,过冷板将筒体分隔成冷凝区和过冷区,筒体上开设有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筒体分隔为左、右冷凝区、左、右过冷区,左冷凝区和左过冷区相连通,右冷凝区和右过冷区相连通,左冷凝区设置有热回收管路,右冷凝区设置有冷却管路;左过冷区、右过冷区设置有过冷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热回收和冷却共两套水侧系统,避免切换热回收管路和冷却管路,及水侧交叉污染;避免在水系统切换时,存在内部换热,增加热回收负荷,及制冷剂出口过冷度过低对机组可靠性的影响;避免在运行时,下部制冷剂液体空间内,过冷的制冷剂液体和未经过冷制冷剂液体混合后降低制冷剂出口处过冷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置双通道过冷器的全热回收器,包括筒体、管板、过冷板,过冷板将筒体分隔成冷凝区和过冷区,筒体上开设有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筒体分隔为左、右冷凝区、左、右过冷区,左冷凝区和左过冷区相连通,右冷凝区和右过冷区相连通,左冷凝区设置有热回收管路,右冷凝区设置有冷却管路;左过冷区、右过冷区设置有过冷管。本技术具有热回收和冷却共两套水侧系统,避免切换热回收管路和冷却管路,及水侧交叉污染;避免在水系统切换时,存在内部换热,增加热回收负荷,及制冷剂出口过冷度过低对机组可靠性的影响;避免在运行时,下部制冷剂液体空间内,过冷的制冷剂液体和未经过冷制冷剂液体混合后降低制冷剂出口处过冷度。【专利说明】一种内置双通道过冷器的全热回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置双通道过冷器的全热回收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节能的迫切需求,利用螺杆式热泵机组提供生活热水应用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而通常的水冷螺杆式热泵机组对冷凝器的热量进行回收,由于需要热回收系统和冷却系统共用同一个冷凝器水环路,需要切换热回收管路和冷却管路达到冷凝器热量回收的目的,造成客户水路系统管路复杂,同时水侧存在交叉污染。而通常的热回收机组,较多采用串联型冷凝器,热水收量一般最高仅为制冷负荷的8%-40%,而且热回收量和热水温度受到冷却水的温度限制,难以满足客户对热水温度和日益增大的热水负荷的需求。 因此,全热回收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发现:1、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出口过冷度较低,在部分工况过冷度无法保证EXV前是完全液体状态;2、在运行过程中,热水收侧和冷凝器侧水温不同时,过冷器部分液体存在闪发现象;3、水系统如果为上下布置,上部冷凝后的制冷剂过冷度很小,EXV前液体闪发,蒸发器液位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双通道过冷器的全热回收器,该全热回收器在模式切换过程和运行过程的稳定运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置双通道过冷器的全热回收器,包括筒体、设置在所述的筒体两端的管板,所述的筒体内设置有过冷板,所述的过冷板将所述的筒体分隔成上部的冷凝区和下部的过冷区,所述的冷凝区的筒体上开设有制冷剂进口,所述的过冷区的筒体上开设有制冷剂出Π, 所述的筒体分隔为左冷凝区和右冷凝区、左过冷区和右过冷区,所述的左冷凝区和左过冷区相连通,所述的右冷凝区和右过冷区相连通,所述的左冷凝区的管板之间设置有通入热水的热回收管路,所述的右冷凝区的管板之间设置有通入冷却水的冷却管路;所述的左过冷区、右过冷区的管板之间设置有过冷管。 优选地,所述的热回收管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冷却管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所述的管板的一侧,并且所述的进水口位于所述的出水口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的过冷板上表面具有向上部延伸的上液体隔离板,所述的上液体隔离板两侧形成所述的左冷凝区和右冷凝区;所述的过冷板下表面具有向下部延伸至筒体内壁的下液体隔离板,所述的下液体隔离板将所述的过冷区分隔为所述的左过冷区和右过冷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上液体隔离板向上部延伸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的过冷板上收集到制冷剂的最闻液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下液体隔离板位于所述的制冷剂出口的位置开设有缺口,所述的左过冷区、右过冷区通过所述的缺口与制冷剂出口相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缺口顶部与所述的过冷板之间有一段所述的下液体隔离板。 优选地,所述的过冷板上靠近所述的管板的一侧或两侧的位置开设有连通所述的冷凝区和过冷区的制冷剂孔。 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的制冷剂孔开设在所述的过冷板的一侧时,所述的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开设在相对所述的制冷剂孔的另一侧的筒体上;当所述的制冷剂孔开设在所述的过冷板的两侧时,所述的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开设在相对两个所述的制冷剂孔之间的筒体中部。 优选地,一端所述的管板上设置有分别将所述的热回收管路和冷却管路分开的两个O型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的左冷凝区和左过冷区、右冷凝区和右过冷区对称设置在所述的筒体的左右两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内置双通道过冷器的全热回收器,具有热回收系统和冷却系统共两套水侧系统,完全避免切换热回收管路和冷却管路,及水侧交叉污染; 2、避免在水系统切换过程中,存在内部换热,增加热回收负荷,及制冷剂出口过冷度过低对机组可靠性的影响; 3、避免在运行过程中,全热回收器下部制冷剂液体空间内,过冷的制冷剂液体和未经过冷制冷剂液体混合后降低制冷剂出口处过冷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附图2为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附图3为本技术筒体一侧设置O型密封圈的管板示意图; 附图4为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附图5为本技术运行状态示意图; 附图6为本技术切换状态示意图。 其中:1、筒体;2、管板;3、过冷板;30、上液体隔离板;31、下液体隔离板;310、缺口 ;32、制冷剂孔;40、制冷剂进口 ;41、制冷剂出口 ;50、左冷凝区;51、右冷凝区;60、左过冷区;61、右过冷区;70、热回收管路;71、冷却管路;72、过冷管;8、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内置双通道过冷器的全热回收器,包括筒体1、设置在筒体I两端的管板2,筒体I内设置有过冷板3,过冷板3将筒体I分隔成上部的冷凝区和下部的过冷区,冷凝区的筒体I上开设有制冷剂进口 40,过冷区的筒体I上开设有制冷剂出口 41。 筒体I分隔为左冷凝区50和右冷凝区51、左过冷区60和右过冷区61,左冷凝区50和左过冷区60相连通,右冷凝区51和右过冷区61相连通,并且左冷凝区50和左过冷区60、右冷凝区51和右过冷区61对称设置在筒体I的左右两侧,构成具有热回收系统和冷却系统共两套水侧系统,避免切换两套水侧系统时的交叉污染。一端的管板2设置有分别将热回收管路70和冷却管路71分开的两个O型密封圈8,如图3所示。 在左冷凝区50的管板2之间设置有通入热水的热回收管路70,右冷凝区51的管板2之间设置有通入冷却水的冷却管路71 ;左过冷区60、右过冷区61的管板2之间设置有过冷管72。热回收管路70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管路71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在管板2的一侧,并且进水口位于出水口的下方,水从下侧进上侧出,制冷剂与水为对流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I的左右隔离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过冷板3上表面的中部具有向上部延伸的上液体隔离板30,上液体隔离板30两侧形成左冷凝区50和右冷凝区51 ;过冷板3下表面中部具有向下部延伸的下液体隔离板31,下液体隔离板31将过冷区分隔为左过冷区60和右过冷区61。其中: 上液体隔离板30向上部延伸的高度不低于过冷板3上收集到制冷剂的最高液面,与左冷凝区50和右冷凝区51相对的过冷板3分别收集上侧对应的冷凝的制冷剂液体。 下液体隔离板31向下部延伸至筒体I内壁,形成左右独立的过冷区,避免过冷的制冷剂液体(通水侧)和未经过冷制冷剂液体(未通水侧)混合后降低制冷剂出口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双通道过冷器的全热回收器,包括筒体、设置在所述的筒体两端的管板,所述的筒体内设置有过冷板,所述的过冷板将所述的筒体分隔成上部的冷凝区和下部的过冷区,所述的冷凝区的筒体上开设有制冷剂进口,所述的过冷区的筒体上开设有制冷剂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分隔为左冷凝区和右冷凝区、左过冷区和右过冷区,所述的左冷凝区和左过冷区相连通,所述的右冷凝区和右过冷区相连通,所述的左冷凝区的管板之间设置有通入热水的热回收管路,所述的右冷凝区的管板之间设置有通入冷却水的冷却管路;所述的左过冷区、右过冷区的管板之间设置有过冷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贺顾丽琴史珂高新颖龙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