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85998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10:47
一种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多个蓄热单元、一进气管路、一导气管路、一加热器、一触媒反应器、一热回收管路、以及一排放管路,其中所述蓄热单元连通该进气管路、该导气管路、该热回收管路、以及该排放管路,该加热器连通该导气管路及该触媒反应器,该触媒反应器连通该热回收管路,该进气管路输送含氨废气并通过所述蓄热单元、该导气管路、及该加热器,加热至反应温度后输送至该触媒反应器,并将该含氨废气催化反应还原为净化气体,再经该热回收管路、所述蓄热单元、及该排放管路排出至大气中,该触媒反应器是具有处理气态氨能力,可将氨还原为氮及水与副产物氮氧化物,副产物中氮氧化物占的比例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多个蓄热单元、一进气管路、一导气管路、一加热器、一触媒反应器、一热回收管路、以及一排放管路,其中所述蓄热单元连通该进气管路、该导气管路、该热回收管路、以及该排放管路,该加热器连通该导气管路及该触媒反应器,该触媒反应器连通该热回收管路,该进气管路输送含氨废气并通过所述蓄热单元、该导气管路、及该加热器,加热至反应温度后输送至该触媒反应器,并将该含氨废气催化反应还原为净化气体,再经该热回收管路、所述蓄热单元、及该排放管路排出至大气中,该触媒反应器是具有处理气态氨能力,可将氨还原为氮及水与副产物氮氧化物,副产物中氮氧化物占的比例低。【专利说明】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氨气处理系统,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蓄热单元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已知处理含有含氨废气的方式主要是将含氨废气通过水后,使氨气溶于水中形成氨氮废水,然而氨氮废水须经处理后始可排放,现有的处理方式如生物处理,现有技术占地大,高氨氮排放产业难以实施,又如汽提脱除与回收,则需后续回收纯化与储存处理机制,此外,上述氨氮废水处理方式所需的设备成本较高,且处理方式较为复杂。若采用触媒将氨气分解,须要将其加热至一定的反应温度后再经由触媒反应器分解,此方式需消耗大量的加热能源,相对的提高了成本。亦有采用热交换器与触媒反应器的组合,但受限热交换器的效率(约60%左右),仍需消耗大量能源。 有鉴于此,有鉴于已知氨气处理方式的缺点,本创作人乃潜心研思、设计组制,其能提供一种以高效率热回收方式加热的氨气处理系统,为本技术所欲研创的创作动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气处理系统,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蓄热单元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 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多个蓄热单元,每一蓄热单元皆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且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填塞多个蓄热材;一进气管路,用以输送一含氨废气,是包括一主进气管及多个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连通该主进气管,且所述进气支管的数量与所述蓄热单元的数量相同,而每一进气支管是设有一进气控制阀并连通一蓄热单元的第一端部;一导气管路,用以输送该含氨废气,是包括一主导气管及多个导气支管,所述导气支管连通该主导气管,且所述导气支管的数量与所述蓄热单元的数量相同,而每一导气支管是设有一导气控制阀并连通一蓄热单元的第二端部;一加热器,连通该导气管路,并接收该导气管路输送的含氨废气,且加热至一反应温度后排出;一触媒反应器,连通该加热器,接收该加热器排出的含氨废气,且将该含氨废气催化反应为净化气体并排出;一热回收管路,用以输送该净化气体,是包括一热回收主管及多个热回收支管,所述热回收支管连通该热回收主管,且所述热回收支管的数量与所述蓄热单元的数量相同,而每一热回收支管是设有一热回收控制阀并连通一蓄热单元的第二端部;以及一排放管路,用以输送该净化气体,是包括一排放主管及多个排放支管,所述排放支管连通该排放主管,且所述排放支管的数量与所述蓄热单元的数量相同,而每一排放支管是设有一排放控制阀并连通一蓄热单元的第一端部。 承上所述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蓄热单元数量为二时,则每一进气控制阀与连接同一蓄热单元的导气控制阀同时启闭。 承上所述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蓄热单元数量为二时,则每一热回收控制阀与连接同一蓄热单元的排放控制阀同时启闭。 承上所述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蓄热单元数量大于二时,该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还包括一扫气管路,用以输送扫气用气体,该扫气管路是包括一主扫气管及多个扫气支管,所述扫气支管连通该主扫气管,且所述扫气支管的数量与所述蓄热单元的数量相同,而每一扫气支管是设有一扫气控制阀并连通一蓄热单元的第一端部。 承上所述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其中,该扫气控制阀开启时,连接同一蓄热单元的导气控制阀开启,连接同一蓄热单元的进气控制阀、热回收控制阀与排放控制阀关闭。 承上所述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其还包括一烟?,连通该排放主管,用以排出该净化气体。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是可以高效率热回收方式加热的氨气处理系统,降低处理氨气时所需的能耗。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特点和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惟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其中: 图1为本技术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a为本技术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第一实施例运作时的示意图。 图2b为本技术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第一实施例运作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a为本技术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第二实施例运作时的示意图。 图4b为本技术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第二实施例运作时的示意图。 图4c为本技术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第二实施例运作时的示意图。 图5a为本技术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第三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5b为本技术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第三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是为本技术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于第一实施例中是包括两个蓄热单元10a、10b,该蓄热单元1a具有一第一端部10a及一第二端部101a,且该第一端部10a及该第二端部1la之间填塞一蓄热材102a,该蓄热单元1b具有一第一端部10b及一第二端部1lb,且该第一端部10b及该第二端部1lb之间填塞一蓄热材102b ;—进气管路20,用以输送该含氨废气91,是包括一主进气管200及二进气支管201a、201b,所述进气支管201a、201b连通该主进气管200,进气支管201a设有一进气控制阀202a并连通蓄热单元1a的第一端部100a,进气支管201b设有一进气控制阀202b并连通蓄热单元1b的第一端部10b ;一导气管路30,用以输送该含氨废气91,是包括一主导气管300及二导气支管301a、301b,二导气支管301a、301b连通该主导气管300,而该导气支管301a设有一导气控制阀302a并连通该蓄热单元1a的第二端部101a,该导气支管301b设有一导气控制阀302b并连通该蓄热单元1b的第二端部1lb 加热器40,连通该导气管路30的主导气管300,并接收该导气管路30输送的含氨废气91,且加热至一反应温度后排出加热至反应温度的含氨废气91a,该反应温度是大于250°C;—触媒反应器50,连通该加热器40,接收该加热器40排出加热至反应温度的含氨废气91a,且将该加热至反应温度的含氨废气91a催化反应为净化气体并排出;一热回收管路60,用以输送该净化气体,是包括一热回收主管600及二热回收支管601a、601b, 二热回收支管601a、601b连通该热回收主管600,而该热回收支管601a设有一热回收控制阀602a并连通该蓄热单元1a的第二端部101a,该热回收支管601b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式氨氮尾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蓄热单元,每一蓄热单元皆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且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填塞多个蓄热材;一进气管路,用以输送一含氨废气,包括一主进气管及多个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连通该主进气管,且所述进气支管的数量与所述蓄热单元的数量相同,而每一进气支管设有一进气控制阀并连通一蓄热单元的第一端部;一导气管路,用以输送该含氨废气,包括一主导气管及多个导气支管,所述导气支管连通该主导气管,且所述导气支管的数量与所述蓄热单元的数量相同,而每一导气支管设有一导气控制阀并连通一蓄热单元的第二端部;一加热器,连通该导气管路,并接收该导气管路输送的含氨废气,且加热至一反应温度后排出;一触媒反应器,连通该加热器,接收该加热器排出的含氨废气,且将该含氨废气催化反应为净化气体并排出;一热回收管路,用以输送该净化气体,包括一热回收主管及多个热回收支管,所述热回收支管连通该热回收主管,且所述热回收支管的数量与所述蓄热单元的数量相同,而每一热回收支管设有一热回收控制阀并连通一蓄热单元的第二端部;以及一排放管路,用以输送该净化气体,包括一排放主管及多个排放支管,所述排放支管连通该排放主管,且所述排放支管的数量与所述蓄热单元的数量相同,而每一排放支管设有一排放控制阀并连通一蓄热单元的第一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石治扶亚民徐瑞珠陈寿忠刘邦昱刘容甄林士闵洪守铭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懋环保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华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