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志龙专利>正文

汽车二级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5997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汽车二级减震装置,包括牵引机构和气囊减震机构。牵引机构包括相互活动铰接的牵引臂(1)、(2),牵引臂(1)与车厢底座铰接、牵引臂(2)与大梁铰接;气囊减震机构包括活动穿设于导向座中的支承轴、导向座、气囊、气囊座,支承轴上端与车厢底座连接、下端与气囊连接,气囊固设于气囊座中,支承轴与导向座配合处设置有减震胶垫。该装置能显著地减轻汽车机械传动和路面不平引起的震动和冲击,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减震装置。二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减震装置,都是安装在汽车前、后桥与大梁之间,这种装置能有效地减轻汽车行驶过程中路面不平造成的震动和冲击,但还不能减轻汽车自身机械传动引起的震动,影响了旅客乘坐的舒适性。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显著地减轻汽车自身机械传动带来的震动的汽车二级减震装置。为此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汽车二级减震装置,其设置在汽车车厢底座与大梁之间、包括牵引机构和气囊减震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牵引臂(1)、(2),牵引臂(1)的上端与车厢底座铰接、下端与牵引臂(2)的上端活动铰接,牵引臂(2)的下端与大梁铰接;所述气囊减震机构包括支承轴、导向座、气囊、气囊座,支承轴活动穿设于导向座中,其上端与车厢底座连接、下端与气囊连接,气囊固设于气囊座中,支承轴与导向座配合处设置有减震胶垫,气囊座与导向座固设于大梁上。本技术在汽车前、后桥与大梁的一级悬挂装置的基础上,增设了由牵引机构和气囊减震机构构成的二级减震装置,能显著地减轻汽车机械传动造成的震动,同时也能进一步减轻路面不平引起的震动和冲击,降低车厢内的噪音,极大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四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汽车二级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示出气囊减震机构的结构)。图4是该装置中牵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沿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该装置导向座的安装示意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图8是图6的俯视图。图9是导向座与支承轴配合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牵引机构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1、2--牵引臂,3--支撑销,4--活动销,5--吊耳,6--吊耳销,7--销座,8--车厢底座,9--大梁,10--弹簧,11--支承轴,12--导向座,13--气囊,14--气囊座,15--减震胶垫,16--气囊充气嘴,17--缓冲块,18--限位块,19--减震器。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设计的汽车二级减震装置,设置在汽车车厢底座8与大梁9之间、它包括牵引机构和气囊减震机构。如图4、图5所示,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牵引臂1、2,牵引臂1的上端通过吊耳5、吊耳销6与车厢底座8铰接、下端通过活动销4与牵引臂2的上端活动铰接,牵引臂2的下端通过支撑销3与大梁9铰接。为便于牵引臂1、2的活动曲拐,牵引臂1设计成弯曲形状。牵引臂1与大梁9之间连接有弹簧10。如图3所示,所述气囊减震机构包括支承轴11、导向座12、气囊13、气囊座14。如图9、图10所示,支承轴11活动穿设于导向座12中,其上端与车厢底座8连接、下端与气囊13连接,气囊13固设于气囊座14中,支承轴11与导向座12配合处设置有减震胶垫15。如图6、图7、图8所示,气囊座14与导向座12固设于大梁9上。气囊13上设有充气嘴16,可以随时充气。气囊上下部设有螺栓,安装时先将气囊锁紧在支承轴上,然后将下部螺栓与气囊座用螺母锁紧,并加装保险扣。汽车二级减震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汽车空载行驶时,支承轴与导向座的间隙为0<L1<L2,车厢底部距离大梁的高度H为最大值。当汽车以额定载荷正常行驶时,车厢在牵引机构的拉动下与底盘一起前进,同时车厢也可在气囊的作用下上下浮动,路面和车辆自身机械传动传递的震动波经由气囊的衰减而变得较弱,使乘客感到舒适。此时,支撑轴处于导向座的中间位置,即间隙L1=L2。当汽车超载行驶时,车厢下沉并产生向后位移(0<L2<L1=,行驶中车厢有可能碰到大梁,故在大梁上设置了缓冲块17。当汽车紧急制动时,车厢会产生相对于底盘的惯性移动,此时牵引机构在惯性力和弹簧拉力的作用下,在节点处向下曲拐,使车厢向前移动,直至支撑轴与导向座产生碰撞(L1=0),由于间隙L1、L2设置的很小(10~15mm),且这种碰撞是以橡胶接触的软碰撞,从而使车厢的惯性移动显得平稳而不致有激烈的冲撞,车厢的相对移动量很小,不影响驾驶员的操作稳定性。倒车时车厢在导向座的推动下向后移动(L1=0),牵引机构处于曲拐状态。当汽车转弯时,车厢受到向心力的作用,有出现倾斜的可能,由于本设计的牵引机构对车厢的横向移动是刚性约束,且减震机构对车厢横向移动只留很小的间隙,能有效地保证汽车在转弯时的横向稳定性。当汽车上下坡时,车厢无论向前或向后移动,其移动量总是在导向座的约束下,不构成对行车安全的威胁。为避免行驶中车厢浮动超过一定的限度,在支承轴下部设有高度限位块18。本设计中,汽车增加安装了气囊,使车厢的重心有所提高,但汽车的重量仍大部分集中在底盘,因此总体上对整车的重心高度影响不大,不影响汽车行驶稳定性。牵引机构与大梁9之间也可采用现有的减震器连接而不用弹簧10,如图11所示,减震器19的一端连接在活动销4、另一端连接在大梁9上。当汽车正常行驶时,大梁带动车厢一起前进,此时减震器19处于极限压缩位置,不起减震作用,当车厢颠簸时,减震器19受力伸缩起减震作用,但牵引机构的状态不变。当汽车紧急制动时,车厢由于惯性与底盘发生相对位移,此时由于减震器19的阻滞,使车厢平稳、缓慢地前移,而不会发生激烈冲撞击,保证了行驶的稳定性。汽车空载时,车厢底部距离大梁的高度H,气囊的承载能力、数量及分布将根据汽车的实际载荷进行设计。如果车辆的负荷较大,可以在车厢与大梁之间增加安装液压避震器。行驶中一旦气囊破裂,车厢会发生抖动,此时应更换气囊,若不能及时更换,应调整载荷分布,维持汽车继续行驶至可以更换为止。权利要求1.汽车二级减震装置,其设置在汽车车厢底座与大梁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机构和气囊减震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牵引臂(1)、(2),牵引臂(1)的上端与车厢底座铰接、下端与牵引臂(2)的上端活动铰接,牵引臂(2)的下端与大梁铰接;所述气囊减震机构包括支承轴、导向座、气囊、气囊座,支承轴活动穿设于导向座中,其上端与车厢底座连接、下端与气囊连接,气囊固设于气囊座中,支承轴与导向座配合处设置有减震胶垫,气囊座与导向座固设于大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二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牵引臂(1)的上端通过吊耳、吊耳销与车厢底座铰接、下端通过活动销与牵引臂(2)的上端活动铰接,牵引臂(2)的下端通过支撑销与大梁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二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牵引机构与大梁之间连接有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二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牵引机构与大梁之间连接有减震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二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大梁上设置有缓冲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二级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囊上设有充气嘴。专利摘要汽车二级减震装置,包括牵引机构和气囊减震机构。牵引机构包括相互活动铰接的牵引臂(1)、(2),牵引臂(1)与车厢底座铰接、牵引臂(2)与大梁铰接;气囊减震机构包括活动穿设于导向座中的支承轴、导向座、气囊、气囊座,支承轴上端与车厢底座连接、下端与气囊连接,气囊固设于气囊座中,支承轴与导向座配合处设置有减震胶垫。该装置能显著地减轻汽车机械传动和路面不平引起的震动和冲击,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文档编号B60G11/26GK2612555SQ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二级减震装置,其设置在汽车车厢底座与大梁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机构和气囊减震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牵引臂(1)、(2),牵引臂(1)的上端与车厢底座铰接、下端与牵引臂(2)的上端活动铰接,牵引臂(2)的下端与大梁铰接;所述气囊减震机构包括支承轴、导向座、气囊、气囊座,支承轴活动穿设于导向座中,其上端与车厢底座连接、下端与气囊连接,气囊固设于气囊座中,支承轴与导向座配合处设置有减震胶垫,气囊座与导向座固设于大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林志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