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勇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用板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931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用板墙结构,由多个板墙单元上下叠接、左右堆砌所构成,板墙单元为由顶面、底面、前面、背面、左侧面及右侧面所构成的平行六面体,顶面及底面分别沿其轮廓边缘的内侧各设有一绕行的凹沟,左侧面、右侧面对称地形成一对垂直方向的半圆形的凹槽;板墙单元还包括多个垂直方向贯通顶面及底面的通槽,及至少一水平方向贯穿左侧面、右侧面且通过多个通槽的通孔;上、下板墙单元之间,在彼此的顶面和底面的凹沟中充填有水泥砂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速度快,节省人力工时,且在砖墙之间形成一隔离的空心夹层,达到结构轻量化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用板墙结构,由多个板墙单元上下叠接、左右堆砌所构成,板墙单元为由顶面、底面、前面、背面、左侧面及右侧面所构成的平行六面体,顶面及底面分别沿其轮廓边缘的内侧各设有一绕行的凹沟,左侧面、右侧面对称地形成一对垂直方向的半圆形的凹槽;板墙单元还包括多个垂直方向贯通顶面及底面的通槽,及至少一水平方向贯穿左侧面、右侧面且通过多个通槽的通孔;上、下板墙单元之间,在彼此的顶面和底面的凹沟中充填有水泥砂浆。本技术施工速度快,节省人力工时,且在砖墙之间形成一隔离的空心夹层,达到结构轻量化目的。【专利说明】一种建筑用板墙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是指一种建筑用板墙结构。
技术介绍
墙在建筑上是指一种垂直向的空间隔断结构,用来围合、分割或保护一预定区域,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墙基本上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作为建筑物的外维结构,需要提供足够优良的防水、防风、保温及隔热性能,为室内环境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墙又是建筑师进行空间划分的主要手段,来满足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 砖则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成棱角方正、形状整齐的规格化的矩形体,为构成墙体的主要材料。最早的砖块是用粘土做成原料制砖,由于砖的制作过程需要消耗耕地和大量的能量,目前正在逐步被淘汰。发展到近些年来,为了保护耕地,保护环境,人们开始用一些新的原料来做一种可以不用烧结的砖,最为常见的原料包括页岩、粉煤灰、砂、建筑垃圾等,配以水泥等辅料,做出的砖可以承重。 现有技术中,传统砖块基本上以其顶面、底面及左右侧面作为固定面,砌砖之间通过预留的缝隙充填水泥砂浆,彼此之间仅通过薄薄的一层水泥砂浆固着,固化后在上下、左右砌砖之间留下明显的接缝。如此一来,传统砖块砌成的砖墙除了保有较佳的抗压强度之夕卜,其抗拉强度、抗扭强度及抗剪强度相对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用板墙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砖块砌成的砖墙除了保有较佳的抗压强度之外,其抗拉强度、抗扭强度及抗剪强度相对较弱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用板墙结构,由多个板墙单元上下叠接、左右堆砌所构成,所述板墙单元为由顶面、底面、前面、背面、左侧面及右侧面所构成的平行六面体,所述顶面及底面分别沿其轮廓边缘的内侧各设有一绕行的凹沟,所述左侧面、右侧面对称地形成一对垂直方向的半圆形的凹槽;所述板墙单元还包括多个垂直方向贯通顶面及底面的通槽,及至少一水平方向贯穿左侧面、右侧面且通过所述多个通槽的通孔;所述上、下板墙单元之间,在彼此的顶面和底面的凹沟中充填有水泥砂浆;所述左、右板墙单元之间,在彼此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凹槽中穿设有一直筋,且在所述凹槽中充填有水泥砂浆。 所述多个通槽邻近前面且远离背面。 所述多个通槽为方槽。 所述至少一通孔邻近前面且远离背面,所述至少一通孔为圆孔。 一对所述凹槽邻近背面且远离前面。 在所述板墙单元的垂直方向的四个边缘角处分别形成有一截面。 所述板墙结构为建筑物的外墙,所述板墙单元的前面为朝向建筑物的外侧方向。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本技术的建筑用板墙结构,施工速度快,节省人力工时,且在砖墙之间形成一隔离的空心夹层,达到结构轻量化目的;并且,日照的辐射热被空心的夹层空间所阻隔,故能起到隔热、节能的作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板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建筑用板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用板墙结构,由多个板墙单元I上下叠接、左右堆砌所构成,所述板墙单元I为由顶面la、底面lb、前面lc、背面Id、左侧面Ie及右侧面If所构成的平行六面体,所述顶面Ia及底面Ib分别沿其轮廓边缘的内侧各设有一绕行的凹沟11,所述左侧面le、右侧面If对称地形成一对垂直方向的半圆形的凹槽14 ;所述板墙单元I还包括多个垂直方向贯通顶面Ia及底面Ib的通槽12,及至少一水平方向贯穿左侧面le、右侧面If且通过所述多个通槽12的通孔13 ;所述上、下板墙单元I之间,在彼此的顶面Ia和底面Ib的凹沟11中充填有水泥砂浆;所述左、右板墙单元I之间,在彼此的左侧面Ie和右侧面If的凹槽14中穿设有一直筋17,且在所述凹槽14中充填有水泥砂浆。该板墙单元上、下和左、右之间的通槽及通孔彼此互通,因此日照的辐射热被空心的夹层空间阻隔,故能起到隔热、节能的作用。 所述多个通槽12邻近前面Ic且远离背面ld,所述多个通槽为方槽;一对所述凹槽邻近背面且远离前面;所述至少一通孔13邻近前面Ic且远离背面ld,所述至少一通孔13为圆孔。 在所述板墙单元I的垂直方向的四个边缘角处分别形成有一截面15。 所述板墙结构为建筑物的外墙,所述板墙单元I的前面Ic为朝向建筑物的外侧方向。 所述板墙单元利用砂石场的废弃砂土、水泥、水及强塑剂等以特定的水胶比预制成型,免烧窑、免耗能及节省水泥用料;另外,砂石场的废弃砂土来源取得容易且几乎不需要成本,可保护耕地及符合环保要求。 本技术的板墙结构,由多个板墙单元成上下叠接、左右堆砌所构成,上、下板墙单元之间,在彼此的顶面和底面的凹沟中充填有水泥砂浆;其中,在所述每一板墙单元的左侧面、右侧面对称地形成一对垂直方向的半圆形的凹槽,所述左、右板墙单元之间,在彼此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凹槽中穿设有一直筋,且在所述凹槽中充填有水泥砂浆。据此,所述墙板结构除了施工快速、节省人力工时之外,且在所述砖墙之间形成一隔离的空心夹层,结构可轻量化。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本技术的建筑用板墙结构,施工速度快,节省人力工时,且在砖墙之间形成一隔离的空心夹层,达到结构轻量化目的;并且,日照的辐射热被空心的夹层空间所阻隔,故能起到隔热、节能的作用。 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用板墙结构,由多个板墙单元上下叠接、左右堆砌所构成,所述板墙单元为由顶面、底面、前面、背面、左侧面及右侧面所构成的平行六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及底面分别沿其轮廓边缘的内侧各设有一绕行的凹沟,所述左侧面、右侧面对称地形成一对垂直方向的半圆形的凹槽;所述板墙单元还包括多个垂直方向贯通顶面及底面的通槽,及至少一水平方向贯穿左侧面、右侧面且通过所述多个通槽的通孔;所述上、下板墙单元之间,在彼此的顶面和底面的凹沟中充填有水泥砂浆;所述左、右板墙单元之间,在彼此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凹槽中穿设有一直筋,且在所述凹槽中充填有水泥砂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板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槽邻近前面且远离背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板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槽为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板墙结构,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板墙结构,由多个板墙单元上下叠接、左右堆砌所构成,所述板墙单元为由顶面、底面、前面、背面、左侧面及右侧面所构成的平行六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及底面分别沿其轮廓边缘的内侧各设有一绕行的凹沟,所述左侧面、右侧面对称地形成一对垂直方向的半圆形的凹槽;所述板墙单元还包括多个垂直方向贯通顶面及底面的通槽,及至少一水平方向贯穿左侧面、右侧面且通过所述多个通槽的通孔;所述上、下板墙单元之间,在彼此的顶面和底面的凹沟中充填有水泥砂浆;所述左、右板墙单元之间,在彼此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凹槽中穿设有一直筋,且在所述凹槽中充填有水泥砂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张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