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减震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5076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用减震垫,其包括底座板、安置于所述底座板上的第一减震部、安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上的第二减震部,所述电梯用减震垫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一侧的第一垫圈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部上方的第二垫圈,所述第一减震部的厚度介于35~70mm,所述第二减震部的厚度介于25~5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梯用减震垫可靠性及稳定性均得到一定的提升,且安装结构更为稳固,安全性能佳,且经久耐用,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用减震垫,其包括底座板、安置于所述底座板上的第一减震部、安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上的第二减震部,所述电梯用减震垫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一侧的第一垫圈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部上方的第二垫圈,所述第一减震部的厚度介于35~70mm,所述第二减震部的厚度介于25~50mm。本技术的电梯用减震垫可靠性及稳定性均得到一定的提升,且安装结构更为稳固,安全性能佳,且经久耐用,实用性强。【专利说明】电梯用减震垫
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梯用减震垫。
技术介绍
电梯作为一种现代化机械运载工具,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之一。其广泛应用于商场大厦、高层办公楼、高层住宅等楼宇当中。 电梯通常包括一用于运载人或物品的轿厢、用于维持轿厢的导向作用的导轨及驱动其作运载运动的驱动机组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对于载人电梯而言,为了防护人员安全,电梯用减振垫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电梯用减振垫可靠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更高的电梯用减震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用减震垫,其包括底座板、安置于所述底座板上的第一减震部、安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上的第二减震部,所述电梯用减震垫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一侧的第一垫圈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部上方的第二垫圈,所述第一减震部的厚度介于35?70mm,所述第二减震部的厚度介于25?50mm。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板的厚度介于20?80mm。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板的厚度介于40?6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部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板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减震部具有第一边缘,所述第二减震部具有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介于50?10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介于60?75mm0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板设置有两根,所述第一减震部跨接于所述两根底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部与两根底座板之间通过相应的固定螺栓进行活动链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内部分别设置减震垫片或者减震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电梯用减震垫,其包括底座板、安置于所述底座板上的第一减震部、安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上的第二减震部,所述电梯用减震垫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一侧的第一垫圈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部上方的第二垫圈,所述第一减震部的厚度介于35?70mm,所述第二减震部的厚度介于25?50mm。本技术的电梯用减震垫可靠性及稳定性均得到一定的提升,且安装结构更为稳固,安全性能佳,且经久耐用,实用性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梯用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梯用减震垫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梯用减震垫,其包括底座板 11、安置于所述底座板11上的第一减震部12、安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12上的第二减震部13,所述电梯用减震垫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12 —侧的第一垫圈17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部13上方的第二垫圈15,所述第一减震部12的厚度介于35?70mm,所述第二减震部13的厚度介于25?50mm。 参照图2所示,本技术某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板IlaUlb的厚度介于20?80mm。更优选地,所述底座板lla、llb的厚度介于40?60mm。 结合图1、图2所示,本技术某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减震部12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板IlaUlb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减震部12具有第一边缘121,所述第二减震部13具有第二边缘131,所述第一边缘121与所述第二边缘131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介于50?100mm。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边缘121与所述第二边缘131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介于60?75mm。 在本技术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板IlaUlb设置有两根或者三根或者更多,在设置有两根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减震部12跨接于所述两根底座板I la、I Ib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部12与两根底座板IlaUlb之间通过相应的固定螺栓16a、16b进行活动链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内部分别设置减震垫片(未图示)或者减震弹簧(未图示)或者其他形式的减振弹性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电梯用减震垫,其包括底座板11、安置于所述底座板上的第一减震部12、安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上的第二减震部13,所述电梯用减震垫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一侧的第一垫圈17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部上方的第二垫圈15,所述第一减震部的厚度介于35?70mm,所述第二减震部的厚度介于25?50mm。本技术的电梯用减震垫可靠性及稳定性均得到一定的提升,且安装结构更为稳固,安全性能佳,且经久耐用,实用性强。 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用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用减震垫包括底座板、安置于所述底座板上的第一减震部、安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上的第二减震部,所述电梯用减震垫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一侧的第一垫圈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部上方的第二垫圈,所述第一减震部的厚度介于35?70mm,所述第二减震部的厚度介于25?50mm。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梯用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的厚度介于20?80mm。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梯用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的厚度介于40?60mm。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梯用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对称设置于所述底座板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减震部具有第一边缘,所述第二减震部具有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介于50?100mm。5.根据权利要求4的电梯用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介于60?75mm。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梯用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设置有两根,所述第一减震部跨接于所述两根底座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6的电梯用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与两根底座板之间通过相应的固定螺栓进行活动链接。8.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梯用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第二减震部内部分别设置减震垫片或者减震弹簧。【文档编号】F16F7/00GK204061680SQ201420365985【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专利技术者】夏志, 许林荣, 徐辉, 徐丹红, 董玲玲, 黄银英, 林华霞, 陆连根, 胡小雄, 孙敏强 申请人:江苏伯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用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用减震垫包括底座板、安置于所述底座板上的第一减震部、安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上的第二减震部,所述电梯用减震垫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部一侧的第一垫圈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部上方的第二垫圈,所述第一减震部的厚度介于35~70mm,所述第二减震部的厚度介于25~5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志许林荣徐辉徐丹红董玲玲黄银英林华霞陆连根胡小雄孙敏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伯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