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的响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413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鼓的响线结构,包含:多个线体,各具有第一端部、一反向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及一接设在该第一、二端部之间的线部;一第一定位件,具有一供各该线体第一端部设置的第一载部、及一射出成型在该第一载部且包覆各该第一端部的第一包覆部,且该第一包覆部具有一呈平面状的第一端面;一第二定位件,具有一供各该线体第二端部设置的第二载部、及一射出成型在该第二载部且包覆各该第二端部的第二包覆部,且该第二包覆部具有一呈平面状的第二端面,藉此,降低该响线在制作时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使响线组装在鼓上时,不会使鼓面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鼓的响线结构,包含:多个线体,各具有第一端部、一反向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及一接设在该第一、二端部之间的线部;一第一定位件,具有一供各该线体第一端部设置的第一载部、及一射出成型在该第一载部且包覆各该第一端部的第一包覆部,且该第一包覆部具有一呈平面状的第一端面;一第二定位件,具有一供各该线体第二端部设置的第二载部、及一射出成型在该第二载部且包覆各该第二端部的第二包覆部,且该第二包覆部具有一呈平面状的第二端面,藉此,降低该响线在制作时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使响线组装在鼓上时,不会使鼓面受损。【专利说明】鼓的响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响线结构,特别是指一种鼓的响线结构。
技术介绍
参阅图1,显不普通鼓的响线结构,该鼓11具有一上鼓面111 (敲击面)及一反向于该上鼓面111的下鼓面112,该响线12主要是由二定位件121以及多个条设在该二定位件121之间且呈细密螺旋状的金属线体122所组成的。将该响线的二定位件121锁固在该鼓11上,并使各该线体122临近或紧贴着下鼓面112,同时调整各该线体122的松紧度来控制下鼓面112撞击各该线体122所发出的声音,以调节鼓声,例如的各该线体122紧度愈紧,打鼓时发出的声音愈高昂,反的各该线体122的紧度愈松,则打鼓时发出的声音则愈低沉。 参阅图2,由于普通的响线结构,其各定位件121与各线体122 —端的结合是透过焊锡加工所完成,因此,至少具有下述缺陷: 其一、释出有毒气体。由于该定位件与各线体一端的结合是透过焊锡加工所完成,因此,在焊锡加工时,除了会释出有毒气体之外,在进行焊锡加工的同时,焊接处往往要滴加盐酸,以溶解定位件与各线体的表面,使两者的焊接更为牢固,且焊接加工中又必须用水把残留的酸液冲洗干净,以避免残留酸液腐蚀该定位件与各线体结合处。 其二、刮伤鼓面。该定位件121与各线体122 —端结合后,其结合处13会产生凹凸不平的结构型态,如此,将该响线12锁固在该鼓11上时,该凹凸不平的结构型态会刮伤该下鼓面112,影响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鼓的响线结构,其主要降低该响线在制作时所产生的有毒气体。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鼓的响线结构,其主要使响线组装在鼓上时,不会使鼓面受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鼓的响线结构,包含:多个线体,各具有第一端部、一反向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及一接设在该第一、二端部之间的线部;一第一定位件,具有一供各该线体第一端部设置的第一载部、及一射出成型在该第一载部且包覆各该第一端部的第一包覆部,且该第一包覆部具有一呈平面状的第一端面;一第二定位件,具有一供各该线体第二端部设置的第二载部、及一射出成型在该第二载部且包覆各该第二端部的第二包覆部,且该第二包覆部具有一呈平面状的第二端面。 较佳地,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第一端面与该第一载部的垂直距离小于该线体第一端部的线径,所述第二定位件的第二端面与该第二载部的垂直距离小于该线体第二端部的线径。 较佳地,所述第一定位件的第一端面与该第一载部的垂直距离大于该线体第一端部的线径,所述第二定位件的第二端面与该第二载部的垂直距离大于该线体第二端部的线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响线组设于鼓的立体图。 图2是普通响线组设于鼓的剖面图。 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显示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与各该线体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结合的状态。 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与鼓结合的剖面图,显示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与各该线体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结合的状态。 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显示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与各该线体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结合的状态。 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与鼓结合的剖面图,显示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与各该线体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结合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鼓11 上鼓面111 下鼓面112 响线12 定位件121 线体122 线体20 第一端部21 线径211 第二端部22 线径221 线部23 第一定位件30 第一载部31 第一包覆部32 第一端面321 垂直距离33、34 第二定位件40 第二载部41 第二包覆部42 第二端面421 垂直距离43、44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鼓的响线结构,其主要是由多个线体20、一第一定位件30、及一第二定位件40所组成,其中: 各所述线体20,各具有第一端部21、一反向于该第一端部21的第二端部22、及一接设在该第一、二端部21、22之间的线部23 ;本实施例中,各该线体20是呈细密螺旋状的金属线体,其中该第一、二端部21、22的螺旋密度大于该线部23的螺旋密度。 所述第一定位件30,具有一供各该线体20第一端部21设置的第一载部31、及一射出成型在该第一载部31且包覆各该第一端部21的第一包覆部32,且该第一包覆部32具有一呈平面状的第一端面321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件30的第一端面321与该第一载部31的垂直距离33小于该线体20第一端部21的线径211。 所述第二定位件40,具有一供各该线体20第二端部22设置的第二载部41、及一射出成型在该第二载部41且包覆各该第二端部22的第二包覆部42,且该第二包覆部42具有一呈平面状的第二端面421 ;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定位件40的第二端面421与该第二载部41的垂直距离43小于该线体20第二端部22的线径221。 以上所述即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结构及其组态说明。藉此,本技术至少可达到下述功效。 其一、减少有毒气体产生。由于本技术的该第一定位件30具有一射出成型在该第一载部31且包覆各该第一端部21的第一包覆部32,同样的该第二定位件40具有一射出成型在该第二载部41且包覆各该第二端部22的第二包覆部42,因此,本技术的响线在制作时并不会产生焊锡加工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且各该包覆部的成型较为快速以及工序较为简易。 其二、避免刮损鼓面。由于本技术的该第一定位件30在射出成型出用以包覆各该第一端部21的第一包覆部32后,使得该第一包覆部32的第一端面321呈平面状,同样的该第二定位件40在射出成型出用以包覆各该第二端部22的第二包覆部42后,使得该第二包覆部42的第二端面421可呈平面状,因此,该第一、二定位件30、40与各该线体20相互结合的部位不会产生凹凸不平的结构,使得本技术的响线组装在鼓11上时,不会使鼓面(下鼓面112)受损。 参阅图6、图7所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鼓的响线结构,其同样是由多个线体20、一第一定位件30、及一第二定位件40所组成,由于其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至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件30的第一端面321与该第一载部31的垂直距离34大于该线体20第一端部21的线径211,该第二定位件40的第二端面421与该第二载部41的垂直距离44大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鼓的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线体,各具有第一端部、一反向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及一接设在该第一、二端部之间的线部;一第一定位件,具有一供各该线体第一端部设置的第一载部、及一射出成型在该第一载部且包覆各该第一端部的第一包覆部,且该第一包覆部具有一呈平面状的第一端面;一第二定位件,具有一供各该线体第二端部设置的第二载部、及一射出成型在该第二载部且包覆各该第二端部的第二包覆部,且该第二包覆部具有一呈平面状的第二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旭坤
申请(专利权)人:世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