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材料复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4714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8:20
公开了一种超材料复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超材料复合结构包括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包括第一介质基板和位于第一介质基板上的第一微结构阵列;第二超材料功能板,包括第二介质基板和位于第二介质基板上的第二微结构阵列;以及位于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和第二超材料功能板之间的超材料蜂窝层,其中,所述超材料蜂窝层包括堆叠的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并且,所述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三介质基板、位于第三介质基板上的附着层和位于附着层上的第三微结构阵列。超材料蜂窝层作为中间层,不仅起到提高机械强度的作用,而且作为超材料进一步改善电磁穿透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复合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超材料复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超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吸引了广泛的注意。超材料是特定微结构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通过材料的物理尺度上的结构有序化设计,可以突破某些自然规律的限制,从而表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超材料的物理性质不仅取决于材料的本征性质,而且取决于其中形成的微结构。超材料可以由多个超材料功能板层叠或按其他规律阵列组合而成。超材料功能板包括介质基板以及在介质基板上形成阵列的多个人造微结构。超材料功能板表现出超材料特性。为了进一步增强机械强度,还可以将超材料功能板与蜂窝结构板层叠在一起。超材料的一种应用是用于制造天线罩。天线罩用于保护其内部的天线。一方面,天线罩应当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以提供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天线罩应当保证工作频段的电磁波高穿透率。现有的天线罩基本是纯材料天线罩,只能够起到保护天线的作用,在可允许的范围内会影响天线的性能。普通物理材料利用半波长或四分之一波长理论,对应于不同的天线频率,改变其厚度。材料厚度为工作频段电磁波波长的1/2时,电磁波穿透率最好。然而,如果工作波长过长,根据半波长理论设计的天线罩将过厚。不仅天线罩的重量偏大,而且不能满足大角度电磁波透射的需求。此外,纯材料天线罩的滤波特性差,容易受到相邻频段的干扰。超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工作频段的电磁波穿透率,而且可以表现出良好的滤波特性,抑制相邻波段的电磁波透射。仍然期望进一步改善超材料的结构,以改善工作频段的电磁波的透波效果和抑制相邻频段的电磁波的滤波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改善透波效果的超材料复合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超材料复合结构,包括: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包括第一介质基板和位于第一介质基板上的第一微结构阵列;第二超材料功能板,包括第二介质基板和位于第二介质基板上的第二微结构阵列;以及位于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和第二超材料功能板之间的超材料蜂窝层,其中,所述超材料蜂窝层包括堆叠的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并且,所述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三介质基板、位于第三介质基板上的附着层和位于附着层上的第三微结构阵列。优选地,在所述超材料复合结构中,所述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形成所述超材料蜂窝层的至少一部分侧壁。优选地,在所述超材料复合结构中,所述第一超材料功能板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超材料功能板的平面平行。优选地,在所述超材料复合结构中,所述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的平面彼此平行,并且所述第一超材料功能板的平面与所述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的平面垂直。优选地,在所述超材料复合结构中,所述超材料蜂窝层的厚度是第三微结构阵列的微结构单元尺寸的整数倍。优选地,在所述超材料复合结构中,所述超材料蜂窝层还包括多个粘接层,所述多个粘接层将所述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粘结在一起。优选地,在所述超材料复合结构中,所述多个粘接层中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间隔开的平行排列的条状物,并且所述条状物形成所述超材料蜂窝层的至少另一部分侧壁。优选地,在所述超材料复合结构中,所述多个粘接层中的相邻的粘接层的条状物沿着其长度延伸方向彼此平行。优选地,在所述超材料复合结构中,所述多个粘接层中的相邻的粘接层的条状物沿着其宽度延伸方向交错排列。优选地,在所述超材料复合结构中,所述多个粘接层中的相邻的粘接层各自的条状物间距相等。优选地,在所述超材料复合结构中,所述多个粘接层中的每一个粘接层的至少一个条状物位于相邻的另一个粘接层的相邻两个条状物的中间位置。优选地,在所述超材料复合结构中,所述多个粘接层的奇数层面的粘接层的条状物隔开第一间距,偶数层面的粘接层的条状物隔开第二间距,其中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优选地,在所述超材料复合结构中,所述粘接层的条状物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和第二超材料功能板的平面垂直。优选地,在所述超材料复合结构中,所述附着层由感光油墨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制造超材料复合结构的方法,包括:通过堆叠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形成超材料蜂窝层;以及将超材料蜂窝层固定在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和第二超材料功能板之间,其中,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包括第一介质基板和位于第一介质基板上的第一微结构阵列,第二超材料功能板包括第二介质基板和位于第二介质基板上的第二微结构阵列,以及所述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三介质基板、位于第三介质基板上的附着层和位于附着层上的第三微结构阵列。优选地,在所述方法中,形成超材料蜂窝层包括:形成所述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利用相邻的超材料功能板之间的粘接层将所述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粘结在一起,形成超材料叠层;以及沿着堆叠方向将超材料叠层切割成条状物。优选地,在所述方法中,形成所述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包括:在包括介质基板和其上的导电层的复合板上,将导电层图案化成微结构阵列。优选地,在所述方法中,将导电层图案化成微结构阵列包括:在介质基板上涂覆感光油墨;对感光油墨进行干燥处理,形成附着层;制作具有与微结构阵列相同的图案的底片;经由底片对附着层进行曝光,将图案转移到附着层中;在附着层上覆盖具有粘接层的导电层;进行加热和加压,使得附着层的曝光部分和未曝光部分之一将介质基板与导电层的相应部分粘结在一起;以及除去导电层未与介质基板粘结在一起的部分。优选地,在所述方法中,在将超材料叠层切割成条状物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沿着堆叠方向拉伸超材料叠层。优选地,在所述方法中,将超材料蜂窝层固定在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和第二超材料功能板之间包括:将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和第二超材料功能板平行放置;将超材料蜂窝层夹在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和第二超材料功能板之间,使得所述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和所述第二超材料功能板的平面;以及将超材料蜂窝层粘接在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和第二超材料功能板上。按照上述步骤制造的超材料复合结构不仅在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和第二超材料功能板中包括微结构阵列,而且在超材料蜂窝层中也包括微结构阵列。超材料蜂窝层作为中间层,不仅起到提高机械强度的作用,而且作为超材料进一步改善电磁穿透性能。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微结构阵列形成在超材料蜂窝层中蜂窝单元的侧壁上。超材料蜂窝层与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和第二超材料功能板一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材料复合结构,包括: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包括第一介质基板和位于第一介质基板上的第一微结构阵列;第二超材料功能板,包括第二介质基板和位于第二介质基板上的第二微结构阵列;以及位于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和第二超材料功能板之间的超材料蜂窝层,其中,所述超材料蜂窝层包括堆叠的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并且,所述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三介质基板、位于第三介质基板上的附着层和位于附着层上的第三微结构阵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材料复合结构,包括:
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包括第一介质基板和位于第一介质基板上的第
一微结构阵列;
第二超材料功能板,包括第二介质基板和位于第二介质基板上的第
二微结构阵列;以及
位于第一超材料功能板和第二超材料功能板之间的超材料蜂窝层,
其中,所述超材料蜂窝层包括堆叠的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并且,
所述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三介质基板、位于第三介
质基板上的附着层和位于附着层上的第三微结构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复合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第三超材
料功能板形成所述超材料蜂窝层的至少一部分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材料复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超材料功
能板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超材料功能板的平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材料复合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第三超材
料功能板的平面彼此平行,并且所述第一超材料功能板的平面与所述多
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的平面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复合结构,其中所述超材料蜂窝层
的厚度是第三微结构阵列的微结构单元尺寸的整数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材料复合结构,其中所述超材料蜂窝层
还包括多个粘接层,所述多个粘接层将所述多个第三超材料功能板粘结
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材料复合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粘接层中
的每一个包括多个间隔开的平行排列的条状物,并且所述条状物形成所
述超材料蜂窝层的至少另一部分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材料复合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粘接层中
的相邻的粘接层的条状物沿着其长度延伸方向彼此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材料复合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粘接层中
的条状物沿着其宽度延伸方向交错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材料复合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粘接层
中的相邻的粘接层各自的条状物间距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材料复合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粘接层
中的每一个粘接层的至少一个条状物位于相邻的另一个粘接层的相邻两
个条状物的中间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材料复合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粘接层
的奇数层面的粘接层的条状物隔开第一间距,偶数层面的粘接层的条状
物隔开第二间距,其中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材料复合结构,其中所述粘接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