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绍英专利>正文

双道烟雾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4112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道烟雾过滤装置,包括吸嘴、吸嘴接头、透明管、过滤装置接头、及烟雾隔离装置,所述吸嘴接头和过滤装置接头分别螺纹固定于透明管两端构成内部腔体,所述烟雾隔离装置设于透明管的内部腔体,包括有隔离装置腔、进烟不锈钢管及出烟不锈钢管,所述隔离装置腔采用中间隔离的两个半腔组成,所述进烟不锈钢管及出烟不锈钢管分别置入两个半腔内并与隔离装置腔内壁具有一定间隙距离,所述进烟不锈钢管及出烟不锈钢管的一端使用硅胶塞封闭,另一端分别与进烟口和出烟口相通,所述进烟不锈钢管和出烟不锈钢管靠近硅胶塞一端的侧面分别开有细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在烟雾过滤装置漏水、易吸水、携带不方便等问题,烟雾很纯,无水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道烟雾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烟
,尤其涉及一种双道烟雾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的烟雾过滤装置可采用水来过滤,但是由于直接置于过滤管内,容易漏水,此外吸气时,水随着气流进入内管,特别是把过滤器倒过来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下,水会从吸嘴处流出来,因此不仅不方便携带随时使用,也会因为容易吸到水而降低口感及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道烟雾过滤装置,解决现在烟雾过滤装置漏水、易吸水、携带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双道烟雾过滤装置,包括吸嘴、吸嘴接头、透明管、过滤装置接头、及烟雾隔离装置,所述吸嘴接头和过滤装置接头分别螺纹固定于透明管两端构成内部腔体,所述吸嘴接头上具有出烟口,所述过滤装置接头上具有进烟口,所述吸嘴卡嵌在吸嘴接头外侧,所述烟雾隔离装置设于透明管的内部腔体,包括有隔离装置腔、进烟不锈钢管及出烟不锈钢管,所述隔离装置腔采用中间隔离的两个半腔组成,所述进烟不锈钢管及出烟不锈钢管分别置入两个半腔内并与隔离装置腔内壁具有一定间隙距离,所述进烟不锈钢管的一端使用硅胶塞封闭,另一端固定于过滤装置接头上与进烟口相通,所述出烟不锈钢管一端使用硅胶塞封闭,另一端固定在吸嘴接头上与出烟口相通,所述进烟不锈钢管和出烟不锈钢管靠近硅胶塞一端的侧面分别开有细孔,所述透明管内加入适量水体,烟雾从进烟口进入进烟不锈钢管,从尾端细孔送出经隔离装置腔的一侧半腔后进入透明管内的水体过滤冒出,透明管中的烟雾再次从隔离装置腔的另一侧半腔进入经出烟不锈钢管送入到吸嘴,达到过滤杂质及分离水分的目的。 所述的双道烟雾过滤装置,还包括出烟管固定件,所述出烟不锈钢管固定在出烟管固定件上,所述出烟管固定件固定于吸嘴接头上,所述出烟不锈钢管与吸嘴接头上的出烟口相通。 所述隔离装置腔包括中间隔离的两个半腔,分别为进烟腔及出烟腔,具体地,所述进烟不锈钢管置于进烟腔内,靠近进烟不锈钢管的硅胶塞端,所述进烟腔的对应端面采用密封结构,所述出烟不锈钢管置于出烟腔内,靠近出烟不锈钢管的硅胶塞端,所述出烟腔的对应端面采用密封结构,从而增加烟雾过滤及分离距离。 所述的双道烟雾过滤装置,包括有一不锈钢大管,所述不锈钢大管置于所述隔离装置腔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解决了现在烟雾过滤装置漏水、易吸水、携带不方便等问题,吸嘴吸气时,透明管内形成负压,烟雾从烟雾入口处进来后,在顶部回流至水中,让烟雾通过水来过滤烟雾中的焦油与杂质,水中会形成烟雾水泡,烟雾随着水泡浮出水面再次进入烟雾隔离装置,使得烟与水再次分离,最终烟从出烟不锈钢管进入到烟雾出口,此时出来的烟雾很纯,无水分。整个结构采用塑胶和不锈钢的材料,既环保又卫生。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双道烟雾过滤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双道烟雾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上所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道烟雾过滤装置,包括吸嘴13、吸嘴接头11、透明管10、过滤装置接头12、及烟雾隔离装置,所述吸嘴接头11和过滤装置接头12分别螺纹固定于透明管10两端构成内部腔体,所述吸嘴接头11上具有出烟口,所述过滤装置接头12上具有进烟口,所述吸嘴13卡嵌在吸嘴接头11外侧,所述烟雾隔离装置设于透明管10的内部腔体,包括有隔离装置腔16、进烟不锈钢管14及出烟不锈钢管15,所述隔离装置腔16采用中间隔离的两个半腔组成,所述进烟不锈钢管14及出烟不锈钢管15分别置入两个半腔内并与隔离装置腔16内壁具有一定间隙距离,所述进烟不锈钢管14的一端使用硅胶塞19封闭,另一端固定于过滤装置接头12上与进烟口相通,所述出烟不锈钢管15 —端使用硅胶塞19封闭,另一端固定在出烟管固定件17上,所述出烟管固定件17固定于吸嘴接头11上,所述出烟不锈钢管15与吸嘴接头11上的出烟口相通,所述进烟不锈钢管14和出烟不锈钢管15靠近硅胶塞19 一端的侧面分别开有细孔。 具体地,所述隔离装置腔16包括中间隔离的两个半腔,分别为进烟腔及出烟腔,所述进烟不锈钢管14置于进烟腔内,靠近进烟不锈钢管14的硅胶塞端,所述进烟腔的对应端面采用密封结构,所述出烟不锈钢管15置于出烟腔内,靠近出烟不锈钢管15的硅胶塞端,所述出烟腔的对应端面采用密封结构,从而增加烟雾过滤及分离距离。 所述的双道烟雾过滤装置,包括有一不锈钢大管18,所述不锈钢大管18置于所述隔离装置腔16外侧。 结合图2所示,使用时,所述透明管10内加入适量水体,烟雾从进烟口进入进烟不锈钢管14,从尾端细孔送出经隔离装置腔16的一侧半腔后进入透明管10内的水体过滤冒出,透明管10中的烟雾再次从隔离装置腔16的另一侧半腔进入经出烟不锈钢管15送入到吸嘴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解决了现在烟雾过滤装置漏水、易吸水、携带不方便等问题,吸嘴吸气时,透明管内形成负压,烟雾从烟雾入口处进来后,在顶部回流至水中,让烟雾通过水来过滤烟雾中的焦油与杂质,水中会形成烟雾水泡,烟雾随着水泡浮出水面再次进入烟雾隔离装置,使得烟与水再次分离,最终烟从出烟不锈钢管进入到烟雾出口,此时出来的烟雾很纯,无水分。整个结构采用塑胶和不锈钢的材料,既环保又卫生。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道烟雾过滤装置,包括吸嘴、吸嘴接头、透明管、过滤装置接头、及烟雾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接头和过滤装置接头分别螺纹固定于透明管两端构成内部腔体,所述吸嘴接头上具有出烟口,所述过滤装置接头上具有进烟口,所述吸嘴卡嵌在吸嘴接头外侧,所述烟雾隔离装置设于透明管的内部腔体,包括有隔离装置腔、进烟不锈钢管及出烟不锈钢管,所述隔离装置腔采用中间隔离的两个半腔组成,所述进烟不锈钢管及出烟不锈钢管分别置入两个半腔内并与隔离装置腔内壁具有一定间隙距离,所述进烟不锈钢管的一端使用硅胶塞封闭,另一端固定于过滤装置接头上与进烟口相通,所述出烟不锈钢管一端使用硅胶塞封闭,另一端固定在吸嘴接头上与出烟口相通,所述进烟不锈钢管和出烟不锈钢管靠近硅胶塞一端的侧面分别开有细孔,所述透明管内加入适量水体,烟雾从进烟口进入进烟不锈钢管,从尾端细孔送出经隔离装置腔的一侧半腔后进入透明管内的水体过滤冒出,透明管中的烟雾再次从隔离装置腔的另一侧半腔进入经出烟不锈钢管送入到吸嘴,达到过滤杂质及分离水分的目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道烟雾过滤装置,包括吸嘴、吸嘴接头、透明管、过滤装置接头、及烟雾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接头和过滤装置接头分别螺纹固定于透明管两端构成内部腔体,所述吸嘴接头上具有出烟口,所述过滤装置接头上具有进烟口,所述吸嘴卡嵌在吸嘴接头外侧,所述烟雾隔离装置设于透明管的内部腔体,包括有隔离装置腔、进烟不锈钢管及出烟不锈钢管,所述隔离装置腔采用中间隔离的两个半腔组成,所述进烟不锈钢管及出烟不锈钢管分别置入两个半腔内并与隔离装置腔内壁具有一定间隙距离,所述进烟不锈钢管的一端使用硅胶塞封闭,另一端固定于过滤装置接头上与进烟口相通,所述出烟不锈钢管一端使用硅胶塞封闭,另一端固定在吸嘴接头上与出烟口相通,所述进烟不锈钢管和出烟不锈钢管靠近硅胶塞一端的侧面分别开有细孔,所述透明管内加入适量水体,烟雾从进烟口进入进烟不锈钢管,从尾端细孔送出经隔离装置腔的一侧半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绍英
申请(专利权)人:蒋绍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