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流转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9679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流转小车,包括车头、车身和车尾,车身由前连接杆、前搁板、中间架、后连接杆和后搁板构成,前搁板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车头的下部、中间架的下部铰接,前连接杆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车头和中间架铰接,前连接杆位于前搁板的上方,后搁板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中间架的下部、车尾的下部铰接,前连接杆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中间架、车尾铰接,后连接杆位于后搁板的上方,所有铰接结构的铰接轴与车身的侧面垂直,使流转小车通过中间架上升的方式进行折叠,同时铰接结构通过使前搁板和后搁板在展开后保持水平的限位结构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空载折叠存放时可节省空间,提高车间空间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的流转小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流转小车。
技术介绍
在车间生产中产品、半成品在不同工序的流转中经常使用到流转小车,尤其对轻质、蓬松的产品流转,需要的流转小车面积较大,存放时需要的占地面积也较大,影响车间空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流转小车不可折叠,存放占用面积大。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折叠的流转小车,包括车头、车身和车尾,车身由前连接杆、前搁板、中间架、后连接杆和后搁板构成,前搁板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车头的下部、中间架的下部铰接,前连接杆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车头和中间架铰接,前连接杆位于前搁板的上方,后搁板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中间架的下部、车尾的下部铰接,前连接杆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中间架、车尾铰接,后连接杆位于后搁板的上方,所有铰接结构的铰接轴与车身的侧面垂直,使流转小车通过中间架上升的方式进行折叠,同时铰接结构通过使前搁板和后搁板在展开后保持水平的限位结构进行限位。 进一步限定,限位结构位于中间架上,限位结构为中间架的水平底部结构,前搁板、后搁板与中间架的铰接结构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的流转小车,其特征是:包括车头(1)、车身和车尾(7),所述的车身由前连接杆(2)、前搁板(3)、中间架(4)、后连接杆(5)和后搁板(6)构成,前搁板(3)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车头(1)的下部、中间架(4)的下部铰接,前连接杆(2)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车头(1)和中间架(4)铰接,前连接杆(2)位于前搁板(3)的上方,后搁板(6)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中间架(4)的下部、车尾(7)的下部铰接,前连接杆(2)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中间架(4)、车尾(7)铰接,后连接杆(5)位于后搁板(6)的上方,所有铰接结构的铰接轴与车身的侧面垂直,使流转小车通过中间架(4)上升的方式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的流转小车,其特征是:包括车头(I)、车身和车尾(7),所述的车身由前连接杆(2)、前搁板(3)、中间架(4)、后连接杆(5)和后搁板(6)构成, 前搁板(3)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车头(I)的下部、中间架(4)的下部铰接,前连接杆⑵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车头⑴和中间架⑷铰接,前连接杆⑵位于前搁板(3)的上方, 后搁板¢)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中间架(4)的下部、车尾(7)的下部铰接,前连接杆⑵的两端通过铰接结构分别与中间架(4)、车尾(7)铰接,后连接杆(5)位于后搁板(6)的上方, 所有铰接结构的铰接轴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戈建鸣吕刚范旭
申请(专利权)人: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