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热焊接剂的引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35064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9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放热焊接剂的引燃装置,包括:杯体,用于盛放引燃剂,该杯体底部具有一个或多个引火孔;杯盖,用于盖住杯体的开口,该杯盖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孔;一根或多根电加热棒,通过杯盖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孔插入盛放在杯体内的引燃剂中;引线,一端分别与一根或多根加热棒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引燃装置使用电加热棒引燃,电加热棒通过引线与电源相连,操作人员可远距离操作为电加热棒通电即可实现引燃,无需近距离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热焊接剂的引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放热焊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引燃放热焊接剂的装置。
技术介绍
放热焊接剂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焊接材料,它的原理是采用金属氧化物,在高温的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将金属还原出来,变成液体金属,在焊接模具的包裹下,将需要焊接的两种金属熔接在一起,形成分子结合,强度及导电性能卓越。 目前焊接过程中引燃放热焊接剂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引燃剂放在焊接模具的口部,用点火枪引燃该引燃剂。为了便于引燃,引燃剂中除了金属氧化物外,经常加入Mg或者红磷或者黑火药的易燃物。该引燃方式存在不安全隐患,由于引燃剂放在模具口部,操作人员使用点火枪点燃时,很容易发生飞溅、爆燃等情况,容易使操作人员受伤。另夕卜,引燃剂中的易燃物品,也使得运输、贮存等存在安全隐患。 另一种常见的引燃方式是将引燃剂放在焊接剂主料上,再在引燃剂上面放上助燃齐U,最后在放入催化剂,依靠化学反应引燃。但是该方式所需的引燃剂种类较多,需要分别存储,使用时混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比较麻烦。而且也存在不安全隐患,操作人员需要看到引燃剂开始冒烟的时候,速度将热熔模具的顶盖合上,然后远离此处4米以上。整个操作过程存在危险,如果时间掌握不好也会发生飞溅伤人的情况。 现有技术中的引燃都需要操作人员近距离操作,存在安全生产隐患。另外,很多引燃剂中存在易燃易爆的危险成分,对运输和贮存条件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的引燃方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开于该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放热焊接剂的引燃装置。操作人员可通过该引燃装置远距离进行引燃操作,降低了操作人员意外受伤的风险。而且,使用该引燃装置,无需使用带有易燃易爆成分的引燃剂,可以直接使用放热焊接剂主料,方便施工且节约成本。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放热焊接剂的引燃装置,包括:杯体,用于盛放引燃剂,该杯体底部具有一个或多个引火孔;杯盖,用于盖住杯体的开口,该杯盖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孔;一根或多根电加热棒,通过杯盖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孔插入盛放在杯体内的引燃剂中;引线,一端分别与一根或多根加热棒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连接。 优选地,该引燃装置的杯体与杯盖由石墨制成。 优选地,该引燃装置的杯体与杯盖是分体式结构,或者是通过铰链连接。 优选地,所述一根或多根电加热棒固定在杯盖的开口中。 优选地,所述杯体的内部具有细圆柱体形状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电加热棒为细长圆柱体形状。 优选地,所述杯体没有底部。 本专利技术的引燃装置使用电加热棒引燃,电加热棒通过引线与电源相连,操作人员可远距离操作为电加热棒通电即可实现引燃,无需近距离操作。此外,可以直接使用焊接剂的主料作为引燃剂,放置在电加热棒周围,电加热棒达到一定温度后,即可将引燃剂引燃。 【附图说明】 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或更为具体地得以阐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引燃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引燃装置的分拆示意图。 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专利技术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放热焊接剂的引燃装置,包括:杯体,用于盛放引燃剂,该杯体底部具有一个或多个引火孔;杯盖,用于盖住杯体的开口,该杯盖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孔;一根或多根电加热棒,通过杯盖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孔插入盛放在杯体内的引燃剂中;引线,一端分别与一根或多根加热棒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连接。通过使用电加热棒引燃,操作人员可远距离操作,为电加热棒通电即可实现引燃,无需近距离操作,避免发生危险。此外,可以直接使用焊接剂的主料作为引燃剂,放置在电加热棒周围,电加热棒达到一定温度后,即可将引燃剂引燃。 可选地,该引燃装置的杯体与杯盖由耐高温材料制成,例如由石墨制成。可选地,该引燃装置的杯体与杯盖可以是分体式结构,也可以是通过铰链连接。 可选地,所述一根或多根电加热棒可以固定在杯盖的开口中,也可以是可插拔的结构。 可选地,所述杯体的内部具有细圆柱体形状的空间。可选地,所述电加热棒为细长圆柱体形状,当其插入杯体内部后,与杯体内壁之间有一定空隙,可以控制该空隙使其能够容纳5-20克引燃剂。空隙也不能过大,尽量使得引燃剂堆放在电加热棒周围,否则在引燃剂较少时,引燃剂处于杯体底部,与电加热棒接触少,加热效率低。 可选地,所述杯体可以没有底部。杯体放置在焊接模具中,直接放在焊接剂上,此时插入点加热棒,然后在电加热棒与杯体内之间的缝隙中放入引燃剂,盖上杯盖,通电加热引燃即可。燃烧的引燃剂,产生高温将焊接剂引燃。 可选地,可设计所述杯体的外部形状,使其与焊剂模具相配合。 本专利技术中的电加热棒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电加热装置。例如可以是现有技术的电加热管,由金属管、螺旋状电阻丝及结晶氧化镁粉等组成。在不锈钢无缝管内均匀地分布高温电阻丝,在空隙部分填入导热性能和绝缘性能均良好的结晶氧化镁粉,结构简单,热效率高,发热均匀,高温电阻丝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通过氧化镁粉向金属管表面扩散,再传递到引燃剂中,达到加热的目的。电加热棒的设计最高工作温度可达1000°C即可。通常引燃温度在700-800°C之间。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2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引燃装置。引燃装置I包括:杯体2,用于盛放引燃剂,该杯体底部具有一个或多个引火孔6 ;杯盖3,用于盖住杯体的开口,该杯盖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孔7 ;—根或多根电加热棒4,通过杯盖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孔7插入盛放在杯体2内的引燃剂中;引线5,一端分别与一根或多根加热棒4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未示出)。 下面简要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引燃装置的使用方法。在焊接时首先将需要进行焊接的两段导线置于热熔模具内,并且将热熔模具合好固定;将隔离片(金属)置于热熔模熔膛底部,将导液孔封住;将放热焊接剂放入热熔模熔膛内;将引燃剂放入引燃装置的杯体中,插入电加热棒,盖上盖子,接好引线;将引燃装置放置在放热焊接剂上面,操作人员离开;通电引燃;大约20秒钟左右(由于工作场地的温度,以及操作的原因,此时间仅供参考),引燃剂引导主焊剂发生强烈的反应,生产合金铜水。 可以将引燃装置的外形设计成与焊接模具的开口形状相适应,放入引燃装置后,引燃装置会盖住焊接模具。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采用以下原料作为引燃剂:金属铜粉末25?40%、氧化铜粉末20?40%、金属铝粉末15?25%、高锰酸钾粉末5?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热焊接剂的引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用于盛放引燃剂,该杯体底部具有一个或多个引火孔;杯盖,用于盖住杯体的开口,该杯盖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孔;一根或多根电加热棒,通过杯盖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孔插入盛放在杯体内的引燃剂中;引线,一端分别与一根或多根加热棒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热焊接剂的引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杯体,用于盛放引燃剂,该杯体底部具有一个或多个引火孔; 杯盖,用于盖住杯体的开口,该杯盖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孔; 一根或多根电加热棒,通过杯盖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孔插入盛放在杯体内的引燃剂中; 引线,一端分别与一根或多根加热棒电连接,另一端与电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热焊接剂的引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燃装置的杯体与杯盖是分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热焊接剂的引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燃装置的杯体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连锋胡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嘉合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