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式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225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7 17:10
一种光学式触控面板,包含一面板本体、多个发光组件、多个感光组件、多个驱动控制集成电路,及多个感应控制集成电路。该面板本体包括第一侧缘、第二侧缘、第三侧缘与第四侧缘。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该面板本体的第一、第三侧缘,所述感光组件设置于该面板本体的第二、第四侧缘;位于该第一侧缘的所述发光组件以连续设置的M个发光组件为一群组的方式分为至少一个群组,其中M为一大于1的正整数且每一群组中的所述发光组件分别电连接至一不同的驱动控制集成电路,位于该第二侧缘的所述感光组件对应于第一侧缘的该M个发光组件,并以连续设置的M个感光组件为一群组的方式分为至少一个群组,且每一群组中的所述感光组件分别电连接至一不同的感应控制集成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式触控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光讯号侦测触碰点位置的光学式触 控面板。
技术介绍
触控技术是人机界面的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专利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例如触控 型计算机、触控型手机、触控型数码相机等电子装置;而其中的触控面板采用的触控技术包 括光学式、电阻式、电容式、电磁式、声波式等触控技术。 参阅图1,现有的光学式触控面板1包含一大致呈矩形的面板本体11、多个发光组 件12、多个感光组件13、多个驱动控制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 14、多个感应控制 集成电路15,及一处理单兀(图未不)。该面板本体11包括一第一侧缘111、一第二侧缘 112、一第三侧缘113,及一第四侧缘114。所述发光组件12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侧缘111 及该第三侧缘113。所述感光组件13等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二侧缘112及该第四侧缘114 ; 其中,每一感光组件13对应一发光组件12,且所述相对应的感光组件13与发光组件12的 连线形成一直角坐标。每一驱动控制集成电路14电连接多个连续间隔设置的发光组件12 及该处理单元,并可驱动所电连接的每一发光组件12发射一光线。每一感应控制集成电路 15电连接多个连续间隔设置的感光组件13及该处理单元,并用以接收来自所述感光组件 13的信号。 在使用该光学式触控面板1时,手指或接触物对该面板本体11表面的触碰会遮断 部分由所述发光组件12所射出的光线,如此,该部分发光组件12所对应的感光组件13即 无法接受到光线。而所有感光组件13将是否接受到光线的信息传送至对应的感应控制集 成电路15,并经由所述感应控制集成电路15传送至该处理单元,让该处理单元借此分析判 定触碰点的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位置。 然而,如图2所示,该光学式触控面板1有一重大缺点,当某一驱动控制集成电路 14或感应控制集成电路15损坏时,例如是位于该第三侧缘113最上方的驱动控制集成电 路14损坏,该损坏的驱动控制集成电路14所控制的连续间隔设置的发光组件12会同时失 去功能,而使所述发光组件12所相关联的面板区域中的触碰点91位置无法被判定出来,因 此,有必要寻求解决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式触控面板。 本专利技术光学式触控面板包含一面板本体、多个发光组件、多个感光组件、多个驱动 控制集成电路,及多个感应控制集成电路,该面板本体定义出通过自身几何中心且相互垂 直的一第一直线及一第二直线,并包括位于该第一直线的两相反侧且与该第一直线平行的 一第一侧缘与一第二侧缘,及位于该第二直线的两相反侧且与该第二直线平行的一第三侧 缘与一第四侧缘,所述发光组件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侧缘及该第三侧缘,所述感光组件间 隔地设置于该第二侧缘及该第四侧缘,位于该第一侧缘的所述发光组件分别对应于位于该 第二侧缘的所述感光组件,且与所对应的感光组件的连线平行于该第二直线,位于该第三 侧缘的所述发光组件分别对应于位于该第四侧缘的所述感光组件,且与所对应的感光组件 的连线平行于该第一直线,位于该第一侧缘的所述发光组件以连续间隔设置的M个发光组 件为一群组的方式分为至少一个群组,其中M为一大于1的正整数且每一群组中的所述发 光组件分别电连接至不同的驱动控制集成电路,位于该第二侧缘的所述感光组件以连续间 隔设置的M个感光组件为一群组的方式分为至少一个群组,且每一群组中的所述感光组件 分别电连接至不同的感应控制集成电路。 本专利技术光学式触控面板,位于该第三侧缘的所述发光组件以连续间隔设置的N个 发光组件为一群组的方式分为至少一个群组,其中N为一大于1的正整数且每一群组中的 所述发光组件分别电连接至不同的驱动控制集成电路,位于第四侧缘的所述感光组件以连 续间隔设置的N个感光组件为一群组的方式分为至少一个群组,且每一群组中的感光组件 分别电连接至不同的感应控制集成电路。 本专利技术光学式触控面板,位于该第一侧缘的所述发光组件所电连接的所述驱动控 制集成电路的数目为M,位于该第三侧缘的所述发光组件所电连接的所述驱动控制集成电 路的数目为N,其中该M个驱动控制集成电路不同于该N个驱动控制集成电路,位于该第二 侧缘的所述感光组件所电连接的所述感应控制集成电路的数目为M,位于该第四侧缘的所 述感光组件所电连接的所述感应控制集成电路的数目为N,其中该M个感应控制集成电路 不同于该N个感应控制集成电路。 本专利技术光学式触控面板,每一发光组件群组中的发光组件被依序编号,且每一感 光组件群组中的感光组件被依序编号,位于该面板本体的同一侧缘且不同群组中的序号相 同的发光组件电连接至相同的驱动控制集成电路,位于该面板本体的同一侧缘且不同群组 中的序号相同的感光组件电连接至相同的感应控制集成电路。 本专利技术光学式触控面板,M=N。 本专利技术光学式触控面板,所述发光组件是不可见光发光组件。 本专利技术光学式触控面板,所述发光组件是红外线发光组件。 本专利技术光学式触控面板,所述发光组件是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将相对应的所述发光组件及感光组件分为多个群 组,并将每一发光组件群组中的所述发光组件分别电连接至不同的驱动控制集成电路、将 每一感光组件群组中的所述感光组件分别电连接至不同的感应控制集成电路,能在一驱动 控制集成电路或感应控制集成电路损坏时,不使连续间隔设置的发光组件或感光组件失去 功能,进而避免该面板本体表面的一区域中的触碰点位置无法被判定出来。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现有的光学式触控面板; 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现有的光学式触控面板在一驱动控制集成电路损坏时一面 板区域中的触碰点位置无法被判定出来的情形; 图3是一不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光学式触控面板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在一驱动控制集成电路损坏时,能避免 一面板区域中的触碰点位置无法被判定出来; 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光学式触控面板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6是一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光学式触控面板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及 图7是一示意图,说明该第三较佳实施例在一驱动控制集成电路损坏时,能避免 一面板区域中的触碰点位置无法被判定出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 同的编号来表不。 参阅图3,本专利技术光学式触控面板2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面板本体21、多个 发光组件22、多个感光组件23、多个驱动控制集成电路24、多个感应控制集成电路25,及一 处理单元(图未示)。 该面板本体21定义出通过自身几何中心且相互垂直的一第一直线92及一第二直 线93,并包括位于该第一直线92的两相反侧且与该第一直线92平行的一第一侧缘211与 一第二侧缘212,及位于该第二直线93的两相反侧且与该第二直线93平行的一第三侧缘 213与一第四侧缘214。 所述发光组件22可为不可见光发光组件(如红外线发光组件),例如可发射不可见 光(如红外线)的发光二极管,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侧缘211及该第三侧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式触控面板,包含一面板本体、多个发光组件、多个感光组件、多个驱动控制集成电路,及多个感应控制集成电路,该面板本体定义出通过自身几何中心且相互垂直的一第一直线及一第二直线,并包括位于该第一直线的两相反侧且与该第一直线平行的一第一侧缘与一第二侧缘,及位于该第二直线的两相反侧且与该第二直线平行的一第三侧缘与一第四侧缘,所述发光组件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侧缘及该第三侧缘,所述感光组件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二侧缘及该第四侧缘,位于该第一侧缘的所述发光组件分别对应于位于该第二侧缘的所述感光组件,且与所对应的感光组件的连线平行于该第二直线,位于该第三侧缘的所述发光组件分别对应于位于该第四侧缘的所述感光组件,且与所对应的感光组件的连线平行于该第一直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第一侧缘的所述发光组件以连续间隔设置的M个发光组件为一群组的方式分为至少一个群组,其中M为一大于1的正整数且每一群组中的所述发光组件分别电连接至不同的驱动控制集成电路,位于该第二侧缘的所述感光组件以连续间隔设置的M个感光组件为一群组的方式分为至少一个群组,且每一群组中的所述感光组件分别电连接至不同的感应控制集成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光学式触控面板,包含一面板本体、多个发光组件、多个感光组件、多个驱动控 制集成电路,及多个感应控制集成电路,该面板本体定义出通过自身几何中心且相互垂直 的一第一直线及一第二直线,并包括位于该第一直线的两相反侧且与该第一直线平行的一 第一侧缘与一第二侧缘,及位于该第二直线的两相反侧且与该第二直线平行的一第三侧缘 与一第四侧缘,所述发光组件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侧缘及该第三侧缘,所述感光组件间隔 地设置于该第二侧缘及该第四侧缘,位于该第一侧缘的所述发光组件分别对应于位于该第 二侧缘的所述感光组件,且与所对应的感光组件的连线平行于该第二直线,位于该第三侧 缘的所述发光组件分别对应于位于该第四侧缘的所述感光组件,且与所对应的感光组件的 连线平行于该第一直线,其特征在于: 位于该第一侧缘的所述发光组件以连续间隔设置的Μ个发光组件为一群组的方式分 为至少一个群组,其中Μ为一大于1的正整数且每一群组中的所述发光组件分别电连接至 不同的驱动控制集成电路,位于该第二侧缘的所述感光组件以连续间隔设置的Μ个感光组 件为一群组的方式分为至少一个群组,且每一群组中的所述感光组件分别电连接至不同的 感应控制集成电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该第三侧缘的所述发光 组件以连续间隔设置的Ν个发光组件为一群组的方式分为至少一个群组,其中Ν为一大于1 的正整数且每一群组中的所述发光组件分别电连接至不同的驱动控制集成电路,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隆
申请(专利权)人: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