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顺益专利>正文

涡轮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32250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7 17:10
一种涡轮增压装置,主要设有一机体,于机体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风巢及第二风巢,以及介于该第一风巢与第二风巢间的变速器。其中,该第一风巢设有进气口及出气管,使出气管连接于第二风巢,其内部设有第一风扇,该第二风巢延伸适当长度的管体,于管体端部设有出气口,其内部设有第二风扇。俾藉由电动马达或引擎等装置带动第二风扇,并经由变速器的变速后,带动第一风扇,使空气由第一风巢进气口进入后,再经由第二风巢的出气口输出,以构成增压的作用,从而供应用于车辆或空压机的涡轮增压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轮增压装置
本技术有关一种涡轮增压装置,尤指一种可构成增压输出,从而供应用于车辆或空压机的涡轮增压效果。
技术介绍
目前,涡轮增压器是一种利用内燃机(引擎)连作所产生的废气驱动的空气压缩机,可增加进入内燃机或锅炉的空气流量,从而令机器效率提升。其常见用于汽车引擎中,透过利用排出废气的热量及流量,涡轮增压器能提升内燃机的马力输出。现有技术的涡轮增压器供连带于引擎的废气管,另分别连接引入外部新鲜空气的空气进管及排气管,俾将引擎所排放的废气引入后,带动涡轮增压器引入新鲜空气,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惟涡轮增压器虽让引擎增加可观的马力输出,但是引擎也产生更多的废热,该废热如将其排放实也可惜。 申请人:有鉴于此,乃秉持从事该项业务多年的经验,经不断研究、实验,遂萌生改良,祈使涡轮增压装置幅度提升引擎马力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涡轮增压装置,藉由不同转速的风扇,以构成增压输出,从而供应用于车辆或空压机,达到涡轮增压的效果。 本技术一种涡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机体,于机体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风巢及第二风巢,以及介于该第一风巢与第二风巢间的变速器,其中,该第一风巢设有进气口及出气管,使出气管连接于第二风巢,其内部设有第一风扇,该第二风巢设有出气口,其内部设有第二风扇,俾藉由电动马达或引擎等装置带动第二风扇,并经由变速器的变速后,带动第一风扇,使空气由第一风巢进气口进入后,再经由第二风巢的出气口输出,以构成增压的作用,从而供应用于车辆或空压机的涡轮增压效果。 其中,第一风巢于表面设有进气口,并于侧边设有出气管,使该出气管连接于第二风巢。 其中,第二风巢延伸适当长度的管体,于管体端部设有出气口。 其中,设于第一风巢的第一风扇,为多翼式风扇。 其中,设于第二风巢的第二风扇,为叶片式风扇。 其中,第二风巢的第二风扇,可于双叶片之间设有隔板,以提高涡轮增压输出的效果O 其中,第二风巢的第二风扇连接一传动轴,于传动轴设有一传动轮,以供衔接一传动带至电动马达或引擎等装置。 其中,第一风巢进气口,可设置一风量调整装置,以供调整适合的进气量,俾发挥更佳的增压效果。 可进一步连接于车辆的歧管,于岐管内设有一包含轮毂、内叶片、外叶片及扇叶的进气辅助装置,使气流于进气辅助装置中旋转,以满足引擎作动的需求,进而使车辆的引擎达到完全燃烧,提高引擎作动效率及运转稳定。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前述的涡轮增压装置,设有一机体,于机体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风巢及第二风巢,以及介于该第一风巢与第二风巢间的变速器。其中,该第一风巢设有进气口及出气管,使出气管连接于第二风巢,其内部设有第一风扇,该第二风巢延伸适当长度的管体,于管体端部设有出气口,其内部设有第二风扇。俾藉由电动马达或引擎等装置带动第二风扇,并经由变速器的变速后,带动第一风扇,使空气由第一风巢进气口进入后,再经由第二风巢的出气口输出,以构成增压的作用,从而供应用于汽车或空压机的涡轮增压效果。 前述的涡轮增压装置,其中第二风巢的第二风扇连接一传动轴,于传动轴设有一传动轮,以供衔接一传动带至电动马达或引擎等装置。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图3为本技术的传动实施例图。 图4为本技术的动作状态图。 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图。 图7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立体图。 图8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图。 图9为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结构图。 图10为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及结构图。如图所示,本技术设有一机体A,于机体A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风巢I及第二风巢2,以及介于该第一风巢I与第二风巢2间的变速器3。其中,该第一风巢I于表面设有进气口 11,其中,该进气口 11可依需求,设置一风量调整装置(图未示),并于侧边设有出气管12,使该出气管12连接于第二风巢2,该第一风巢I的内部设有第一风扇4,于本实施例,该第一风扇4为多翼式风扇,其亦可为其他型态的风扇。 该第二风巢2,延伸适当长度的管体21,于管体21端部设有出气口 22,其内部设有第二风扇5,于本实施例,该第二风扇5为双叶片式风扇,其亦可为单叶片式风扇或其他型态的风扇。 该变速器3,分别衔接于第一风扇4及第二风扇5。 藉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涡轮增压装置。俾藉由电动马达或引擎等装置带动第二风扇5,并经由变速器3的变速后,再带动第一风扇4,使空气由第一风巢I的进气口 11进入后,由出气管12导入第二风巢2,再经由第二风巢2的出气口 22输出,藉由第一风扇4及第二风扇5不同比例的转速,以构成增压作用,从而供应用于车辆或空压机的涡轮增压效果。 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的传动实施例图。敬请配合图2,如图所示,本技术于使用时,于第二风巢2的第二风扇5连接一传动轴51,于传动轴51设有一传动轮52,以供衔接一传动带53至电动马达或引擎等装置,藉由电动马达或引擎等装置带动第二风扇5后,同时带动变速器3产生一定比率的变速,再由变速器3带动第一风扇4,使第一风扇4及第二风扇5产生不同的转速,进而使空气由第一风巢I的进气口 11进入后,再经由第二风巢2的出气口 22输出,以构成增压的作用,达到涡轮增压的效果。该进气口 11可依需求,设置一风量调整装置(图未示),以供调整适合的进气量,俾发挥更佳的增压效果。 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的动作状态图。敬请配合图3,如图所示,本技术于使用时,其中的第一风巢I的进气口 11,可供衔接于自然风或车辆的废气,当空气进入进气口 11后,经由第一风扇4将风力经由出气管12导入第二风巢2,再经第二风扇5将风力由管体21端部的出气口 22输出。其中,由于第一风巢I与第二风巢2间,设有一变速器3,使其中的第二风扇5由电动马达或引擎等装置直接带动,而该第一风扇4则经由变速器3于变速后所带动,如此,由于第一风扇4与第二风扇5的转速形成差异,俾当空气由第一风巢I的进气口 11进入,再经由第二风巢2的出气口 22输出时,即可以构成涡轮增压输出的效果O 请参阅图5,为本技术另一使用状态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可连接于车辆的歧管6,于岐管6内设有一包含轮毂71、内叶片72、外叶片73及扇叶74的进气辅助装置7,使本技术所产生的气流于进气辅助装置7中旋转,以满足引擎作动的需求,进而使车辆的引擎达到完全燃烧,提高引擎作动效率及运转稳定。 请参阅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可将第一风巢I设于远距的位置,并以一连接管8与第二风巢2连接,同样可构成涡轮增压输出的效果O 请参阅图7,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第二风巢2的第二风扇5所连接的传动轴51,可枢接一扇叶9,以供车辆的废气带动,同样可构成涡轮增压输出的效果。 请参阅图8,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机体,于机体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风巢及第二风巢,以及介于该第一风巢与第二风巢间的变速器,其中,该第一风巢设有进气口及出气管,使出气管连接于第二风巢,其内部设有第一风扇,该第二风巢设有出气口,其内部设有第二风扇,俾藉由电动马达或引擎等装置带动第二风扇,并经由变速器的变速后,带动第一风扇,使空气由第一风巢进气口进入后,再经由第二风巢的出气口输出,以构成增压的作用,从而供应用于车辆或空压机的涡轮增压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机体,于机体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风巢及第二风巢,以及介于该第一风巢与第二风巢间的变速器,其中,该第一风巢设有进气口及出气管,使出气管连接于第二风巢,其内部设有第一风扇,该第二风巢设有出气口,其内部设有第二风扇,俾藉由电动马达或引擎等装置带动第二风扇,并经由变速器的变速后,带动第一风扇,使空气由第一风巢进气口进入后,再经由第二风巢的出气口输出,以构成增压的作用,从而供应用于车辆或空压机的涡轮增压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风巢于表面设有进气口,并于侧边设有出气管,使该出气管连接于第二风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风巢延伸适当长度的管体,于管体端部设有出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设于第一风巢的第一风扇,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顺益
申请(专利权)人:周顺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