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臀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31006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7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摇臀座椅,其包含:乘坐部,其具有马鞍状的乘坐部顶面,其底面设有第一支持件;以及底座部,其设置在该乘坐部的下方,该底座部的底座部顶面设有与该乘坐部的第一支持件形成公、母构件组合型态的第二支持件;其中,该公构件可转动地与该母构件结合,该公构件相对该母构件能绕X-Y-Z三个轴向转动,使得该乘坐部相对该底座部能绕X-Y-Z三个轴向转动。在该公构件上还内凹形成具开口朝向该母构件的凹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摇臀座椅
[0001 ] 本技术有关一种座椅,尤指一种摇臀座椅。
技术介绍
现有的摇臀座椅,其目的在提供长期久坐的使用者矫正姿势,让使用者可以在坐下时保持笔直的姿势,且更符合人体工学,也容易携带。 现有的摇臀座椅是将一动态的鞍座使用在一椅座垫上,利用鞍座的摆动以提供使用者有益效果如:有助于改善身体姿势,使骨盆肌肉变得更强,运动缓解紧张的腰部与骨盆正确定位(如开放髋关节角度,适当的骨盆倾斜),此外,可以用作高强度训练(高尔夫,网球,冰球等)和放松,还可以在老年人中容易且安全地修复。 如现有产品内容,如芬兰-Humantool公司所制造的产品「humantool saddleseat」。 如现有专利内容专利KR20130062719(A)号「CHAIR SEAT FORP0STUREC0RRECT10N」,为实现易于携带并可提供长期久坐的使用者矫正姿势,让使用者可以在坐下时保持笔直的姿势,前述的KR20130062719(A)号专利揭示一种矫正姿势的椅子座板,包含马鞍形部分和一形成在马鞍形部分下部的突出的半圆部分。在突出的半圆部分的下方设置有一分离支撑。在突出半圆部分还设有摩擦表面。 然而,上述现有的产品(humantoolsaddle seat)与专利(KR20130062719 (A))所揭示的内容,并未针对减小突出的半圆部分的重量以减小摇臀座椅的整体重量的课题。 有鉴于此,对于熟习此项技术者而言从此揭示很明显,对创新的摇臀座椅有需求。本技术针对此
中的此需求以及其他需求,此对于熟习此项技术者而言从此揭示很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先前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摇臀座椅,其具有减小的质量且因此重量轻、减少材料用量。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摇臀座椅,其包含乘坐部以及底座部。该乘坐部具有马鞍状的乘坐部顶面,及相反于该马鞍状乘坐部顶面的乘坐部底面,该乘坐部底面设有第一支持件;该底座部设置在该乘坐部的下方,该底座部具有相应于该乘坐部底面的底座部顶面,及相反于该底座部顶面的底座部底面,该底座部顶面设有与该乘坐部的第一支持件形成公、母构件组合型态的第二支持件。该公构件形成有对应该母构件的凸出球形面,该母构件形成有对应该公构件的凸出球形面的内凹球形面,使该公构件的凸出球形面被容纳于该母构件的内凹球形面中,在该公构件的凸出球形面上还内凹形成具开口朝向该母构件的内凹球形面的凹槽;其中,该公构件可转动地与该母构件结合,该公构件相对该母构件能绕X-Y-Z三个轴向转动,从而使该乘坐部相对该底座部能绕X-Y-Z三个轴向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摇臀座椅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之摇臀座椅的分解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并表示公构件形成于乘坐部的第一支持件而母构件形成于底座部的第二支持件; 图4为本技术的摇臀座椅的侧视图并表示母构件形成于乘坐部的第一支持件而公构件形成于底座部的第二支持件; 图5为依据图3并表示公构件的凸出球形面上形成有卡止部; 图6为延续图5并表示乘坐部相对底座部转动的使用状态; 图7为依据图3并表示乘坐部上设置有枕垫; 图8为本技术的摇臀座椅置放在座椅的椅垫时的使用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1-摇臀座椅;10_乘坐部;11_乘坐部顶面;12_乘坐部底面;13-第一支持件;20_底座部;21_底座部顶面;22_底座部底面;23_第二支持件;30_座椅;31_椅垫;40_凸出球形面;41_凹槽;42_开口 ;43_卡止部;50_内凹球形面;51_开口 ;52-粗糙面;53_被卡止部;60_枕垫;M-公构件;F-母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更加明确详实,兹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将本技术的结构及其技术特征详述如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摇臀座椅,摇臀座椅1包含乘坐部10以及底座部20,乘坐部10与底座部20利用公母连结件来提供组合与支撑。 乘坐部10的顶面11为马鞍状型态,乘坐部10的底面12设置有第一支持件13。 底座部20设置在乘坐部10的下方,底座部20的底座部顶面21与乘坐部10的乘坐部底面12相对应,底座部20的底座部顶面21设置有对应乘坐部10的第一支持件13的第二支持件23,乘坐部10的第一支持件13与底座部20的第二支持件23形成为公构件Μ与母构件F的组合型态。如图8所示,底座部20被用来放置在座椅30的椅垫31上,并使底座部20的底座部底面22接触于椅垫31,底座部20的底座部底面22可设为平滑面或摩擦面。 公构件Μ形成有对应母构件F的凸出球形面40,母构件F形成有对应该公构件Μ的凸出球形面40的内凹球形面50,使公构件Μ的凸出球形面40被容纳于母构件F的内凹球形面50中且凸出球形面40与内凹球形面50相接触,在公构件Μ的凸出球形面40上还内凹形成具开口 42朝向母构件F的内凹球形面50的凹槽41,且公构件Μ的凹槽41的开口 42大小小于母构件F的内凹球形面50的开口 51大小。其中,公构件Μ可转动地与母构件F结合,并使公构件Μ相对母构件F能绕Χ-Υ-Ζ三个轴向转动,使得乘坐部10相对底座部20能绕Χ-Υ-Ζ三个轴向转动。当公构件Μ相对母构件F在前述的Χ-Υ-Ζ三个轴向中的任一轴向转动时,公构件Μ的凹槽41的开口 42仍不会超出母构件F的内凹球形面50的开口 51的边缘处。公构件Μ的凹槽41的大小是配合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为其减少材料用量且因此减小质量、重量轻。 如图1至图3所示,公构件Μ形成于乘坐部10的第一支持件13,母构件F形成于底座部20的第二支持件23。 如图4所示,母构件F形成于乘坐部10的第一支持件13,公构件Μ形成于底座部20的第二支持件23。 如图3所示,将公构件Μ及母构件F分别形成于乘坐部10的第一支持件13及底座部20的第二支持件23,与如图4所示,将母构件F及公构件Μ分别形成于乘坐部10的第一支持件13及底座部20的第二支持件23,可获得一同样的活动性。 如图5所示,公构件Μ的凸出球形面40上还突出形成有卡止部43,母构件F的内凹球形面50对应公构件Μ的卡止部43在内凹球形面50的开口 51的边缘处形成与卡止部43对应卡止的被卡止部53。公构件Μ上的卡止部43可为一环状体或多个等高度且分开排列的凸体所构成。如图6所示,在乘坐部10相对底座部20转动的过程中(如图6的箭头A方向所示),当公构件Μ的凸出球形面40上的卡止部43接处母构件F的内凹球形面50的开口 51上的被卡止部53时,卡止部43与被卡止部53相卡止使乘坐部10停止继续转动。 如图2所示,母构件F的内凹球形面50上还设有粗糙面52,粗糙面52位于内凹球形面50的一部分或全部。 如图1所示,为了更舒适,在乘坐部10的马鞍状的顶面11上还设置有枕垫60,枕垫60可为防寒件或热枕垫。 根据本技术中的乘坐部10与底座部20揭示内容,乘坐部10的第一支持件13与底座部20的第二支持件23在组合使用时,其利用呈公、母配合的转动型态,藉由第一支持件13与第二支持件23使乘坐部10能相对底座部20可绕Χ-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臀座椅,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乘坐部,其具有马鞍状的乘坐部顶面,及相反于该马鞍状乘坐部顶面的乘坐部底面,该乘坐部底面设有第一支持件;以及底座部,其设置在该乘坐部的下方,该底座部具有相应于该乘坐部底面的底座部顶面,及相反于该底座部顶面的乘坐部底面,该底座部顶面设有与该乘坐部的第一支持件形成公、母构件组合型态的第二支持件;其中,该公构件形成有对应该母构件额凸出球形面,该母构件形成有对应该公构件的凸出球形面的内凹球形面,使该公构件的凸出球形面被容纳于该母构件的内凹球形面中,在该公构件的凸出球形面上还内凹形成具开口朝向该母构件的内凹球形面的凹槽;其中,该公构件可转动地与该母构件结合,该公构件相对该母构件能绕X‑Y‑Z三个轴向转动,使得该乘坐部相对该底座部能绕X‑Y‑Z三个轴向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臀座椅,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乘坐部,其具有马鞍状的乘坐部顶面,及相反于该马鞍状乘坐部顶面的乘坐部底面,该乘坐部底面设有第一支持件;以及 底座部,其设置在该乘坐部的下方,该底座部具有相应于该乘坐部底面的底座部顶面,及相反于该底座部顶面的乘坐部底面,该底座部顶面设有与该乘坐部的第一支持件形成公、母构件组合型态的第二支持件; 其中,该公构件形成有对应该母构件额凸出球形面,该母构件形成有对应该公构件的凸出球形面的内凹球形面,使该公构件的凸出球形面被容纳于该母构件的内凹球形面中,在该公构件的凸出球形面上还内凹形成具开口朝向该母构件的内凹球形面的凹槽; 其中,该公构件可转动地与该母构件结合,该公构件相对该母构件能绕X-Y-Z三个轴向转动,使得该乘坐部相对该底座部能绕X-Y-Z三个轴向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臀座椅,其中该公构件形成于该乘坐部的第一支持件,该母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立文
申请(专利权)人:德芝宝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