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2619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中,内壁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顶端的上止挡部,内壁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底端的下止挡部,上止挡部与下止挡部皆是从内壁表面延伸的突起物,风道盖板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后端的后止挡部,后止挡部为在风道盖板上的槽道,后中隔板的顶端与上止挡部咬合,后中隔板的底端与下止挡部咬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这种方式使得竖向中隔板与内壁之间的装置方式得到简化,减少了模具成本,降低了组装复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冰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冰箱,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绝热隔板划分内壁腔室的冰箱。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风冷冰箱的实用逐步普及。风冷冰箱的制冷系统依赖风机将冷空气快速地循环地传递到内壁围设成的腔体中,腔体中温度均匀。 现有技术中一种构造是只利用一个风道系统,内壁围设成的腔体后部设置有一个风道盖板,在内壁围设成的腔体中竖直设置一个竖向中隔板,将内壁围设成的腔体分隔成左右两个腔室,竖向中隔板上有通气孔,使左右腔室的温度在同一个水平,成为功能相同的腔室,即同时为冷藏室,或同时为冷冻室等。这种结构中,竖向中隔板与内壁之间存在闪缝,但是,由于该现有技术不需要考虑左右腔室的温差,即使左右腔室的空气通过闪缝进行交流,闪缝并不是必须解决的缺陷。 当要考虑不同腔室的温差时,现有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冰箱中隔板的固定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中隔板与内壁之间的闪缝问题。中隔板设置在内壁围设成的腔体的水平位置,包括分别位于左右侧壁及后侧壁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包括支撑板,中隔板的左、右侧壁及后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凸起卡扣,左、右侧壁及后侧壁各对应设有至少两个卡孔,凸起卡扣上设有竖向卡孔,第一固定件的支撑板上对应设有卡勾,凸起卡扣卡设在卡孔内将中隔板安装在内壁上,且凸起卡扣及竖向卡孔凸出于卡孔外,第一固定件的卡勾插在竖向卡孔内。通过中隔板、内壁及第一固定件制件的装配配合,从内壁左、右侧壁及后侧壁将中隔板与内壁固定牢靠,有效地降低了内壁和中隔板之间闪缝的可能性。 上述结构的冰箱,或者由于闪缝的存在,无法将左右腔室分别设置为对温度变化范围要求不一样、有不同功用的腔室,比如变温室与冷冻室,或者中隔板与内壁的组装方式过于复杂,增加了模具成本及组装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通过优化竖向中隔板与内壁的装配方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冰箱,包含箱体、内壁、风道盖板和竖向中隔板,竖向中隔板竖直放置,将内壁围设成的空间分隔成两个腔室,竖向中隔板包含前中隔板组件和后中隔板,前中隔板组件的后端与后中隔板的前端固定连接,内壁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顶端的上止挡部,内壁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底端的下止挡部,上止挡部与下止挡部皆是从内壁表面延伸的突起物,风道盖板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后端的后止挡部,后止挡部为在风道盖板上的槽道,后中隔板的顶端与上止挡部咬合,后中隔板的低端与下止挡部咬合。 进一步,上止挡部是垂直翻转的“L”型结构,下止挡部是“L”型结构,后中隔板的顶端是与垂直翻转的“L”型结构相咬合的结构,后中隔板的底端是与“L”型结构相咬合的结构。 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即后中隔板的顶端是“L”型结构,后中隔板的底端是垂直翻转的“L”型结构,上止挡部是与“L”型结构相咬合的结构,下止挡部是与垂直翻转的“L”型结构相咬合的结构。 进一步,后中隔板顶端或底端与内壁之间有密封条。 进一步,竖向中隔板左右两侧面设置有筋条,用于与内壁左右筋条配合放置分层设备。 进一步,前中隔板组件后端与后中隔板前端设有彼此配合的咬合面,前中隔板组件后端设设置有前导向结构和前固定部,后中隔板前端设置有后导向结构和后固定部,前导向结构用于与后导向结构配合导引方向,前固定部用于与后固定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前固定部与后固定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前导向结构有两个,后导向结构有两个,前固定部与后固定部数量一致,且数量大于I。 进一步,前中隔板组件包含竖中前梁和前中隔板,前中隔板位于竖中前梁的后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内壁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顶端的上止挡部,内壁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底端的下止挡部,风道盖板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后端的后止挡部。简而言之,本技术摒弃了现有技术中隔板与内壁事先设置卡扣、卡孔和卡勾等部件,在组装时要刻意去对准相应的各个成对的部件并组装的复杂方式,这种现有技术中的方式费时较多,因为要将成对的部件按顺序依次对齐并紧固,其中一对部件没有对齐紧固好皆会影响隔板与内壁之间的组装。而本技术利用内壁上下的止挡部和风道盖板上的槽道将后中隔板的底端、后端与内壁、风道盖板简易结合,简易之处在于,安装时,例如,由于前中隔板组件安装好后,只需将后中隔板的后端插入风道盖板上的槽道,并将后中隔板的顶端与底端向上止挡部和下止挡部靠压,后中隔板的前端与前中隔板组件的后端咬合,经过上述的安装,后中隔板的后端固定在槽道中,这种方式使得竖向中隔板与内壁之间的装置方式得到简化,减少了模具成本,降低了组装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实施方式的带有中隔板的箱体示意图; 图2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下止挡部与后止挡部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上止挡部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后中隔板与上止挡部即垂直翻转的“L”型结构相咬合的顶端位置示意图; 图5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后中隔板与下止挡部即“L”型结构相咬合的底端位置示意图; 图6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后中隔板顶端与上止挡部即垂直翻转的“L”型结构相咬合的正剖视示意图; 图7是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后中隔板底端与下止挡部即“L”型结构相咬合的正剖视不意图; 图8是一种实施方式的中隔板的整体示意图; 图9是一种实施方式的前中隔板和竖中前梁的装配整体示意图; 图10是一种实施方式的后中隔板的装配整体示意图; 图11是一种实施方式的后中隔板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其中,1:箱体;2:内壁;3:竖向中隔板;4:下止挡部;5:风道盖板;6:后止挡部即槽道;7:密封条;8:后中隔板;9:前中隔板;10:竖中前梁;11:前隔板座;12:前隔板盖;13:前中隔板后端的“L”型结构;14:前导向结构;15:注泡孔;16:后导向结构;17:通孔;18:后隔板座;19:后中隔板前端的与前中隔板后端的“L”型结构相配合的结构;20:后隔板盖;21:筋条;22:注泡孔;23:通孔螺杆槽;24:上止挡部;25:后中隔板的顶端与垂直翻转的“L”型结构相咬合的部位;26:后中隔板的底端与“L”型结构相咬合的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11阐述本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专利提供一种全新的冰箱中隔板的安装结构,该中隔板为竖向放置,称之为竖向中隔板。该冰箱包含箱体1、内壁2、一风道盖板5和竖向中隔板3,竖向中隔板3竖直放置,将内壁2分隔成两个腔室。 其中内壁可以是由一个整体的内胆构成,也可能是内壁中的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壁为隔板,例如,内壁中的底壁、侧壁、后壁为一个内胆的一部分,顶壁为横向中隔板的下表面等;或者内壁中的顶壁、侧壁、后壁为一个内胆的一部分,底壁为横向中隔板的上表面等;当然相似的替代情况还有很多,在此不再做一一描述。 竖向中隔板3包含前中隔板组件和后中隔板8.其中前中隔板组件包括竖中前梁10和前中隔板9,前中隔板9位于竖中前梁10的后端。前中隔板9与竖中前梁10卡装为一体件,前中隔板9的后端与后中隔板8的前端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内壁2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8顶端的上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冰箱,包含箱体、内壁、风道盖板和竖向中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中隔板竖直放置,将内壁围设成的空间分隔成两个腔室,竖向中隔板包含前中隔板组件和后中隔板,前中隔板组件的后端与后中隔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壁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顶端的上止挡部,内壁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底端的下止挡部,上止挡部与下止挡部皆是从内壁表面延伸的突起物,风道盖板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后端的后止挡部,后止挡部为在风道盖板上的槽道,后中隔板的顶端与上止挡部咬合,后中隔板的底端与下止挡部咬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冰箱,包含箱体、内壁、风道盖板和竖向中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中隔板竖直放置,将内壁围设成的空间分隔成两个腔室,竖向中隔板包含前中隔板组件和后中隔板,前中隔板组件的后端与后中隔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内壁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顶端的上止挡部,内壁下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底端的下止挡部,上止挡部与下止挡部皆是从内壁表面延伸的突起物,风道盖板设置有用于固定后中隔板后端的后止挡部,后止挡部为在风道盖板上的槽道,后中隔板的顶端与上止挡部咬合,后中隔板的底端与下止挡部咬合。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上止挡部是垂直翻转的“L”型结构,所述下止挡部是“L”型结构,后中隔板的顶端是与垂直翻转的“L”型结构相咬合的结构,后中隔板的底端是与“L”型结构相咬合的结构。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后中隔板的顶端是“L”型结构,后中隔板的底端是垂直翻转的“L”型结构,上止挡部是与“L”型结构相咬合的结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干金郭联奎谭敏威朱嘉伟职东宁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