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消泡虹吸井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81894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6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消泡虹吸井和方法,包括至少一个虹吸井组合体,虹吸井组合体包括带有进水方涵的竖井,溢流池,溢流堰,溢流池,输水方涵,竖井底部进水方涵与溢流堰之间,正对进水方涵出水方向的中心轴线上设置导流墩,溢流堰在竖井一侧,接近溢流堰顶部的位置设置水平排列的堰前导流栅,溢流池中溢流堰与输水方涵出口之间设置至少一块竖直放置并将溢流池割为两部分的消泡孔板;溢流池与出水方涵连接的底部向下倾斜。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虹吸井设置导流墩和堰前导流栅,使得过堰水流均匀稳定。消泡孔板用于消能和均流,降低了跃后水流流速。降低了输水方涵进口高程,阻止气泡进入输水方涵,经过以上措施,解决了排水虹吸井的气泡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是一种水工设施和方法,是一种环保设施和方法。
技术介绍
采用直流冷却方式的滨海火电或核电站,一般都设有排水虹吸井,以利用虹吸作用降低水泵扬程,节省能源。虹吸井内设有顶高程超过平均潮位的出流堰,以减轻外海潮位变化对虹吸井上游段的影响。这些堰多采用薄壁堰、实用堰和宽顶堰等堰顶自由溢流排水,造成堰后跌水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水气掺混,从而产生不易破灭的微黄色泡沫,形成泡沫污染区,飞溅的含盐水雾也会腐蚀排水口附近的金属结构物,而且许多电站设计时为了降低工程量,设计的虹吸井尺寸往往偏小,导致堰上水流的流态较差,更加剧了泡沫的产生。这些泡沫一旦随水流进入排水口附近海域,将会形成泡沫污染区,形成视觉污染,影响电站附近的海域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所述的虹吸井和方法,在尽量保持原虹吸井工程的前提下,在已有虹吸井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水工设施,大大减少了虹吸井排出的水中的气泡,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新设计的排水虹吸井,使用所述的虹吸井和方法可以在成本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排除气泡污染的干扰,实现相对清洁的排水。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合式消泡虹吸井,包括至少一个虹吸井组合体,所述的虹吸井组合体包括带有进水方涵的竖井,所述的竖井与溢流池连接,所述的溢流池与竖井之间设有溢流堰,所述的溢流堰设置在竖井中与进水方涵相对的一侧,所述的溢流池中与溢流堰相对的一侧设有输水方涵,所述的竖井底部进水方涵与溢流堰之间,正对进水方涵出水方向的中心轴线上设置导流墩,所述的溢流堰在竖井一侧,接近溢流堰顶部的位置设置水平排列的堰前导流栅,所述的溢流池中溢流堰与输水方涵出口之间设置至少一块竖直放置并将溢流池割为两部分的消泡孔板;所述的溢流池与出水方涵连接的底部由消泡孔板到输水方涵的进口处底部向下倾斜。 进一步的,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虹吸井组合体,所述虹吸井组合体共用一个侧墙。 进一步的,导流墩的水平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迎水面,底边为背水面,所述导流墩的高度为虹吸井底部到进水方涵出口最高处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a为30-40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堰前导流栅有多块平行安装的与水平面成角β的长条形导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堰前导流栅与水平面成角β为40-50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溢流池中设置两块消泡孔板,所述的消泡孔板上的消泡孔成纵横网状排列,前后两对孔板的消泡孔交错排列。 一种使用上述组合式消泡虹吸井的消泡方法,所述的方法的步骤如下:利用进水方涵的出口处设置的导流墩,使进入竖井的水流迅速扩散,避免形成左右两股旋流,使水体流入虹吸井时能尽量扩散均匀;利用溢流堰顶部竖井一侧的堰前导流栅阻挡由竖井底部涌起的水流,破坏由于水流涌起而产生阵发性水体壅高,使得过堰水流均匀、稳定,避免产生过量的气泡;利用堰后设置的消泡孔板消能和均流,降低跃后水流流速,使得气泡随水流进入箱涵前能及时上浮至水面;利用降低了的输水方涵进口高程,使得输水方涵的进口有一定的淹没深度,进一步阻止气泡进入输水方涵的箱涵中。 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虹吸井的竖井中采用在溢流堰前设置导流墩和堰前导流栅,以竖井中的水体流态,使得过堰水流均匀、稳定;堰后设置消泡孔板用于消能和均流,降低了跃后水流流速,使得气泡随水流进入输水方涵之前能及时上浮至水面;同时降低了输水方涵进口高程,使得出水方涵进口有一定的淹没深度,进一步阻止气泡进入输水方涵的箱涵中,经过以上措施,解决了排水虹吸井的气泡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所述虹吸井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所述虹吸井的结构示意图,是图1中A方向的视图;图3是传统虹吸井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传统虹吸井的结构示意图,是图3中B中A方向的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所述的两个虹吸井组合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七所述的消泡孔板的排列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七所述的前后两块孔板上的孔排列示意图,是图6中C-C点的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是一种组合式消泡虹吸井,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至少一个虹吸井组合体,所述的虹吸井组合体包括带有进水方涵I的竖井2,所述的竖井与溢流池6连接,所述的溢流池与竖井之间设有溢流堰5,所述的溢流堰设置在竖井中与进水方涵相对的一侧,所述的溢流池中与溢流堰相对的一侧设有输水方涵8,所述的竖井底部进水方涵与溢流堰之间,正对进水方涵出水方向的中心轴线上设置导流墩3,所述的溢流堰在竖井一侧,接近溢流堰顶部的位置设置水平排列的堰前导流栅4,所述的溢流池中溢流堰与输水方涵出口之间设置至少一块竖直放置并将溢流池割为两部分的消泡孔板7 ;所述的溢流池与出水方涵连接的底部由消泡孔板到输水方涵的底部向下倾斜。 传统的排水虹吸井的竖井水流流态如图3、4所示。在竖井底部,水流从进水方涵进入竖井时,进水方涵出口中部的流速较大,出现明显的回流区,即两侧的水流形成左右两股绕竖直轴旋转的相向水流,见图4,使得竖井中的流态较差,堰前(竖井上部)上出现阵发性的水体壅高。而中心部分的水流会对竖井迎面的墙壁产生撞击,一部分向上翻起,形成向水面的冲击水流,另一小部分被返回,形成的左右两股旋转水流的干扰紊流,减弱了两股旋转水流的消耗作用。进水方涵出口对面的井壁向上延伸正好就是溢流堰的坝体,向上冲击的水流(水体壅高)往往会干扰堰顶的过流水流。同时,这股向上的水流还在输水方涵出口的上方形成水平轴滚动的水流,破坏过堰水流的平稳,如图3所示。过堰水流进入溢流池后,在溢流池中产生两股水平轴的滚流,一股位于水舌的下方,一股位于水舌的前方。两股水舌所产生的水流搅动,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严重影响水质和感官。在低水位下时(堰后水位),水跌较大,堰后水跃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泡未能及时上浮至水面,便进入下游箱涵,特别是箱涵进水口前出现强烈的吸气漩涡加剧了这一现象。 本实施例针对传统排水虹吸井的问题,采取了四项措施。 在进水方涵出口的正前方设置导流墩,避免进水方涵流出的水流直接冲撞出口对面的井壁,并削弱水流向左右流动所形成的左右旋流(绕竖直轴旋转的水流)。导流墩还可以减轻从进水方涵出口涌出的水流在冲击井壁后向上涌起,减轻了对堰顶过流水流的干扰,也减弱了进水方涵出口上方出现的滚流。导流墩可以有各种形式,如水平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或水平截面为一字型短墙等。导流墩的高度一般与进水方涵的出口高度相同或略高。 为使过堰水流进一步平稳,本实施例还在竖井一侧,接近堰顶的位置设置了堰前导流栅。导流栅的作用在于干扰和阻挡由井底向上涌起的水流,减轻水流在输水方涵出口的上方形成滚流(水流绕水平轴旋转),并干扰堰顶水流上下震荡,使堰顶的水流平稳。堰前导流栅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多条平行安装的圆管,或者是多条平行安装的长条板。长条板的平面可以与水流平行,也可以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当长条板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时,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向溢流堰方向倾斜,即:从竖直截面看,长条板的上部接近溢流堰,而下部则距离溢流堰较远。另一种则是相反。 为改善溢流池中的水流状态,减轻溢流池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消泡虹吸井,包括至少一个虹吸井组合体,所述的虹吸井组合体包括带有进水方涵的竖井,所述的竖井与溢流池连接,所述的溢流池与竖井之间设有溢流堰,所述的溢流堰设置在竖井中与进水方涵相对的一侧,所述的溢流池中与溢流堰相对的一侧设有输水方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井底部进水方涵与溢流堰之间,正对进水方涵出水方向的中心轴线上设置导流墩,所述的溢流堰在竖井一侧,接近溢流堰顶部的位置设置水平排列的堰前导流栅,所述的溢流池中溢流堰与输水方涵出口之间设置至少一块竖直放置并将溢流池割为两部分的消泡孔板;所述的溢流池与出水方涵连接的底部由消泡孔板到输水方涵的进口处底部向下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消泡虹吸井,包括至少一个虹吸井组合体,所述的虹吸井组合体包括带有进水方涵的竖井,所述的竖井与溢流池连接,所述的溢流池与竖井之间设有溢流堰,所述的溢流堰设置在竖井中与进水方涵相对的一侧,所述的溢流池中与溢流堰相对的一侧设有输水方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井底部进水方涵与溢流堰之间,正对进水方涵出水方向的中心轴线上设置导流墩,所述的溢流堰在竖井一侧,接近溢流堰顶部的位置设置水平排列的堰前导流栅,所述的溢流池中溢流堰与输水方涵出口之间设置至少一块竖直放置并将溢流池割为两部分的消泡孔板;所述的溢流池与出水方涵连接的底部由消泡孔板到输水方涵的进口处底部向下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井,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虹吸井组合体,所述虹吸井组合体共用一个侧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虹吸井,其特征在于,导流墩的水平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迎水面,底边为背水面,所述导流墩的高度为虹吸井底部到进水方涵出口最高处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虹吸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平付辉刘召平杨开林郭新蕾郭永鑫王涛施春蓉赵懿珺曾利秦晓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