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线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11819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线的冷却装置,包括带有内腔的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的一端固接进气管;冷却板的顶面及底面分别纵向分布多个冷却槽,于所述冷却槽的对应处,所述内腔的顶面及底面分别纵向分布多个导流槽;所述冷却板上开设多个气孔,所述气孔连通所述冷却槽及所述导流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比较现有纺线降温冷却方式,由于采用在冷却板内通入冷气对纺线进行人工干预冷却,大大提高了冷却速度,同时缩短冷却距离,减少空间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线的冷却装置,包括带有内腔的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的一端固接进气管;冷却板的顶面及底面分别纵向分布多个冷却槽,于所述冷却槽的对应处,所述内腔的顶面及底面分别纵向分布多个导流槽;所述冷却板上开设多个气孔,所述气孔连通所述冷却槽及所述导流槽。本专利技术比较现有纺线降温冷却方式,由于采用在冷却板内通入冷气对纺线进行人工干预冷却,大大提高了冷却速度,同时缩短冷却距离,减少空间占用。【专利说明】纺线的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涉及纺线的冷却纺线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纺线制成后,刚离开纺线机时温度高达275到295度,一般需要将纺线降温到90到100度之后再进行卷纱、理线等操作。目前纺织企业通常采用自然冷却法:在送往下一道工序的过程中将纺线暴露于流通的空气中,使之自然冷却;这一冷却方法的缺陷是冷却时间长,为保证冷却效果,两道工序之间的距离达到20米,其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 申请人:针对现有纺线降温冷却过程当中冷却时间长、效率低,冷却距离长、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纺线的冷却装置,对纺线进行人工干预冷却,其具有冷却速度快、冷却曲线平滑的特点,同时缩短冷却距离,减少空间占用。 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纺线的冷却装置,包括带有内腔的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的一端固接进气管;冷却板的顶面及底面分别纵向分布多个冷却槽,于所述冷却槽的对应处,所述内腔的顶面及底面分别纵向分布多个导流槽;所述冷却板上开设多个气孔,所述气孔连通所述冷却槽及所述导流槽。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比较现有纺线降温冷却方式,由于采用在冷却板内通入冷气对纺线进行人工干预冷却,大大提高了冷却速度,同时缩短冷却距离,减少空间占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包括带有内腔13的冷却板1,所述冷却板I的一端固接进气管2 ;冷却板I的顶面及底面分别纵向分布多个冷却槽11,于所述冷却槽11的对应处,所述内腔13的顶面及底面分别纵向分布多个导流槽14 ;所述冷却板I上开设多个气孔12,所述气孔12连通所述冷却槽11及所述导流槽14。 本专利技术工作时,冷却水从进气管2进入内腔13,气流在导流槽14的导向作用下,从气孔12流出覆盖于冷却槽11中的纺线表面,从而实现对纺线的进行冷却。 以上描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不是对专利技术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权利要求】1.一种纺线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内腔(13)的冷却板(1),所述冷却板(I)的一端固接进气管(2);冷却板(I)的顶面及底面分别纵向分布多个冷却槽(11),于所述冷却槽(11)的对应处,所述内腔(13)的项面及底面分别纵向分布多个导流槽(14);所述冷却板(I)上开设多个气孔(12),所述气孔(12)连通所述冷却槽(11)及所述导流槽(14)。【文档编号】D02J13/00GK104233557SQ201310227230【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8日 【专利技术者】柳春法 申请人:苏州联优织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线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内腔(13)的冷却板(1),所述冷却板(1)的一端固接进气管(2);冷却板(1)的顶面及底面分别纵向分布多个冷却槽(11),于所述冷却槽(11)的对应处,所述内腔(13)的项面及底面分别纵向分布多个导流槽(14);所述冷却板(1)上开设多个气孔(12),所述气孔(12)连通所述冷却槽(11)及所述导流槽(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春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联优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